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挤破头进名校就能变学霸?
wforum.com  2024-10-30 16:26  谷雨星球

  对于家长来说,为什么在择校上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

  原因大家都懂,头部学校生源好,学霸都聚在一起互相影响,形成了同伴效应(peer Effects)——

  跟学霸做朋友就可能成为学霸,所以必须垫垫脚挤进名校。

  那么,这个观点经得起推敲吗?孩子跟谁做朋友真的会影响成绩和表现吗?

  于是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读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果然发现,在择校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伴效应真的存在,是有研究依据的!

  室友对你的成绩真有影响

  2024年6月6日,一项最新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背后团队来自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

  他们想探究一个问题:朝夕相处的室友,到底是否会互相影响彼此的成绩?

  研究者们找了5272名大学生,连续跟踪了5年大学室友和学业成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发现仅凭偶然的机会,室友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同化程度就比预期的要大。

  这表明,室友对其他人的成绩有直接影响。研究者继续深挖,如果一个室友是学霸,其他人是学渣,这会如何影响呢?

  这个结果更有意思了:室友相处时间越长,彼此更熟悉,并建立更强大的互动,同龄人效应会变得更强。

图片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的更多是相关性,另一方面,成绩不仅受别人的影响,更重要的肯定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态度。

  我还想再追问一层:到底是同伴中的哪些部分,影响了其他人的成绩呢?

  我在芝加哥大学新闻期刊上找到了蛛丝马迹——

  “统计发现,学生在有坚持不懈、自信的同伴面前表现更好,而在焦虑、对风险持负向态度的同伴面前,GPA受负面影响。其中,同伴坚持的影响是持久的,因为在学习开始时接触到坚持同龄人的学生。在随后的时期继续取得更高的成绩”。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室友坚持不懈、自信,那么恭喜,ta带来的积极影响很可能提高你的成绩;但如果室友焦虑、经常患得患失害怕风险,那么对成绩就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图片

  行为比成绩更容易受影响

  关于同伴影响的研究中,围绕着学业展开的不胜枚举,那么在素质教育长兴的今天,除了对成绩的影响,对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呢?

  有一项研究抽取112所学校,438个班,约19487名七年级和九年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数据,分析青少年上网玩游戏和看电视的同伴效应。

  结果发现: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在参与行为和投入时间上都存在显著的同伴效应同学关系越好,上网玩游戏的同伴效应越大,低年级上网玩游戏的行为受同伴的影响更大。

  根据青春期心理和大脑的研究,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也是最积极融入同龄人的阶段,为了合群,很多孩子会刻意和同学做一样的事。

图片

  ■青少年饮酒行为也很容易受到同伴影响

  除了电子游戏,还有一个父母们都很在意的话题:青春期恋爱。

  针对国内中学生异性交往行为的调查显示,10.9%的中学生谈过或正在谈恋爱,15.3%的中学生曾经与异性单独约会,高达42.7%的中学生表示自己有喜欢的异性朋友。

  那么这个现象会存在“同伴效应”吗?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CEPS)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后,发现了以下结论:

  1、最意外的是,

  2、同伴的确会影响青少年早恋。

  青少年会通过观察朋辈群体中的恋爱行为,学习如何建立对异性的兴趣,与有魅力的异性接触,并发展自己的恋爱倾向。

图片

  3、同伴群体内部关于恋爱的价值观和规范,会互相影响。

  当同伴群体内部对恋爱关系抱有积极和认可态度时,青少年为了塑造个人的形象并提升自身在群体中地位,会倾向于参与恋爱行为。

  4、越小的团体,对青少年恋爱行为影响越大。

  当孩子身处一个较大规模的同龄人群体中,大家关系相对疏远,其他人对孩子的影响也更弱。

  除了恋爱,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饮酒、吸毒、犯罪等风险行为的同伴影响,要比对成绩的影响更大。

  总体而言,比起希望学霸提升自家孩子成绩,家长更应该关心的其实是同龄人对自家孩子“行为”的影响,这是更明显,互相影响起来也更快的因素。

  而且,相较于男生,女生相对更易受同伴的影响。

图片

  快慢班的影响

  很多头部学校内部,还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分成快班和慢班。

  有的人认为这样做不公平,只能把孩子们的差距越拉越大,形成马太效应。然而一项美国的研究,发现了按能力分班的科学依据——

  高能力同伴只对同样高能力的个人产生促进作用。也就是,如果将高能力学生和低能力学生混编在一起,未必真的能让低能力学生“近朱者赤”。

  同样,在肯尼亚也有类似的研究。

  该项目随机选择了60所学校采取能力分班制,在另外61所学校进行混编制。研究者假设,学生的成绩取决于两部分——一是来自同伴效应的直接影响,二是老师的努力程度以及授课的难度。

  最后发现,在采取能力分班制的学校,不论是分到了“快班”还是“慢班”,学生总体成绩均提高。

  在项目开展了18个月之后,能力分班制的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0.18个标准差。其中,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基本技能”上的进步最大,而能力较高的学生在“高级技能”上进步最大。

  也就是说,原来的差生逐步夯实基础,接近中等生;而本来学习就好的孩子,有了较大拔高。

图片

  咱们学校也有很多按能力分班,是否有同样的效果?

  果不其然,研究发现:高能力学生受益于同样高能力的同伴圈子,中低水平的学生受益于拥有类似能力的同伴圈子。相反,如果一个班里学生能力差异太大,对大家都不利。

  所以这个研究的关键结论是,分班让大家都受益了。

  但不得不说,也有少数研究发现了混编的好处——

  比如,有一项基于美国佛罗里达公立学校数据的研究发现,不分快慢班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受到中等学生的积极影响,学霸的影响不大。而成绩居中的学生,更容易从学霸那里获益。

  我们可以理解为,混编制的班级,能力差异较小的学生之间,学习的带动效应更强。

图片

  看到这里你也许发现了,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从来不存在某个研究,能完全概括世界上的每个学生、每一所学校,带大家一起读科学研究,只是在帮助我们避免用“非黑即白”的视角看待问题。

  至少从“同伴影响”的领域来看,我们得到了3个结论:

  -好的同伴的确对成绩、行为有好影响;

  -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影响;

  -学校按能力分班的政策,也被证明有一定好处。

  当然这些都是外部大环境的因素,除了大环境外,家庭的小环境也非常重要。

  所以,与其花费大的代价不断转学,寻找一个最为优秀的环境带动孩子,不如修炼好内功,让孩子在任何环境里,都能成为带动别人的那一个呀!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篇幅实在放不下,作为彩蛋送给大家吧——

  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会受到周围同伴成绩的影响,低学业同伴群体的负向溢出效应大于高学业同伴的正向溢出效应。

  那么,能否通过优化班级座位排列方式,以期实现班级整体学业的帕累托改进?

  这篇研究给教育者们也许有新的启示。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最嚣张的国家! 中国每年要交100亿过路费
朝军抵达俄乌前线 乌军炸翻朝军营
令美军头疼的并不是歼20 而是这款战机
把歼20与F22和苏57放一起比就明白了
俄罗斯连射3枚洲际导弹,比中国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