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一场名为“自由刀刃”的美日韩联合军演在东亚海域悄然落幕。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本应“秀肌肉”的演习,却缺少了最核心的威慑象征——美国的航空母舰。 一周多以来,国际舆论场众说纷纭。这究竟是美军的排兵布阵出了“档期问题”,还是川普政府在亚太棋局上落下的一步意味深长的闲棋?看似微小的战术调整,实则可能折射出美国对华、对朝以及对其盟友体系的三重复杂盘算。 对于身处棋局中心的中国而言,看懂这步棋至关重要,下文就通过美国的三重算盘复盘一下这起事件。 第一重盘算:“示好”还是“缓兵”?对华缓和的微妙信号此次“自由刀刃”演习,是川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后的首次三边联演。尽管首尔方面宣称演习主要目标是“威慑和回应朝鲜不断发展的核导威胁”,但美军印太司令部的声明却直言不讳地提到了“第一岛链内的共同威胁”,将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摆上了台面。 然而,行动比言语更耐人寻味。与2024年两次动用“罗斯福”号和“华盛顿”号航母参演相比,此次航母的缺席,让外界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华盛顿向北京和**平壤**释放的一种“安抚信号”。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本杰明·巴顿指出,考虑到川普政府在贸易制裁威胁上迅速变卦以寻求与中国达成“交易”的先例,撤走航母这一举动,可以被“下意识地解读为华盛顿寻求与北京建立更平衡关系的一种姿态”。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朴元坤也认为,虽然原因“模棱两可”,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美韩都试图与朝鲜重启对话的背景下,华盛顿有意“淡化”此次演习的挑衅意味。毕竟,航空母舰作为美国军事力量的终极象征,其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高强度的战略施压。 
(图——美日韩联合军演公开图) 从这个角度看,航母的缺席,或许是川普政府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为外交接触留出空间的一种策略性“留白”。它既可以被看作是对华关系的一种“软化”试探,也是为了避免过度刺激朝鲜,为后续的对话创造氛围。 第二重盘算:“甩锅”还是“施压”?对亚洲盟友的严厉敲打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可能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动机。另一派分析人士认为,这并非示好,而是一场典型的“川普式”的极限施压——只不过,这次压力给到了盟友身上。 韩国军事问题研究院的尹锡俊(一名退役海军上校)的观点十分尖锐,他将此举形容为川普的“小脾气”。他认为,川普此举意在“羞辱”韩国李在明政府,其潜台词是:“*如果首尔想和北京搞好关系,那么美国就把航母从演习中撤走,你们必须自己承受由此带来的压力。*” 
(图——川普行事个人风格鲜明) 这种分析并非空穴来风。川普政府一直在推动其亚洲盟友承担更多的所谓“防务责任”,要求其国防开支至少提高到GDP的3.5%。其核心逻辑是,美国不再愿意为盟友“免费买单”。
这一逻辑的政策体现,集中在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等鹰派人物身上。科尔比多次公开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表态,一旦中美因悬而未决的问题发生进一步的“潜在冲突”,它们将扮演何种角色。他甚至主张,驻韩的28500名美军应当被用于遏制中国的强大军事力量,而韩国则应独立负责防御朝鲜。在他看来,美国没有足够的资源同时应对中国和朝鲜两个方向的威胁。 因此,航母的缺席,可以被解读为华盛顿对盟友发出的一道最后通牒:必须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尤其是遏制中国的战略中,重新设定自己的角色,并为此投入真金白银。这不仅是对韩国的敲打,也是对日本、澳大利亚等所有第一岛链上盟友的警告。 第三重盘算:真正值得警惕的战略捆绑在关于航母“来”或“不来”的争论之外,伦敦国王学院的拉蒙·帕切科·帕尔多提出了一个更值得警惕的观点:外界过于关注航母的缺席,却可能忽略了此次演习一个更重大的战略转变——美日韩首次公开地将朝鲜半岛的突发事件与第一岛链的“集体安全”联系在一起。 帕尔多认为,这远比一艘航母的动向更为重要。它标志着美日韩三国正在试图将“朝鲜半岛有事”和“台海有事”两个原本独立的战略场景进行捆绑。 
(图——西太平洋地区所谓的“第一岛链”)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帕尔多直言,北京会为此“感到担忧”。因为“这表明韩国已准备好在任何西太平洋海域的任何突发事件中支持美国”。同时,这种捆绑是双向的,它也意味着菲律宾等在第一岛链上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可能会认为在朝韩冲突爆发时,它们也需要支持韩国。
这是一种危险的“战略联动”。它试图将整个第一岛链上的所有潜在热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针对中国的、联动性极强的军事同盟包围圈。一旦任何一个点爆发冲突,都有可能引发整个链条的连锁反应。 从这个层面看,航母是否在场,只是一个战术层面的“表演”;而演习内容和战略目标的深刻变化,才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试图构建新军事格局的真正核心。 航母来与不来,背后的深层博弈从未改变一艘航母的缺席,引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对华缓和的试探、对盟友的极限施压,以及对更深层次战略捆绑的掩护。这三种解读或许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共同构成了川普政府实用主义、多面性且充满矛盾的亚太政策。 对于中国而言,与其纠结于一艘航母的战术动向,不如更清醒地辨识其背后的战略本质。无论华盛顿表现出何种姿态,其利用联盟体系在第一岛链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总方针没有改变。 
正如分析所指出的,中国发展被美方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国防能力,核心目标就是阻止美国航母战斗群进入第一岛链,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与国土安全。不久前,我们在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新型反舰导弹,就是对这种战略决心的最佳诠释。 航母来与不来,终究只是表象。真正的博弈,在于战略意志、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比拼。看清表象背后的门道,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应对一切风云变幻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