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 ||||||||
开征“战争税” 俄罗斯开始用真金白银买单? | ||||||||
wforum.com 2025-10-07 14:24 边解感 | ||||||||
2025年秋天,俄罗斯的战争终于敲响了普通家庭的门。 10月初,俄财政部宣布将从2026年1月起正式上调全国增值税税率,从当前的20%提升至22%。这一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克里姆林宫在三年半乌克兰战争与西方制裁下所做出的最具标志性的国内经济转向。 自战争开始以来,俄罗斯曾以“战争经济反而能拉动增长”为口号,试图营造出一种“越打越强”的叙事幻象。但现实终究无法靠语言掩盖。在动用了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发行国债、强制央行出资之后,俄罗斯的财政缓冲工具已所剩无几。 普京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直接、也是最具风险的方式:将战争的经济代价,从国家资产池转嫁到普通民众的家庭账单上。 财政部在9月24日提交的三年期预算草案中措辞直白:“当前国家战略支出重点是保障国防与安全。”而这意味着——全民将为“军事优先”的预算安排承担实际成本。 从加税到涨价增值税上调只是压向家庭钱包的第一块巨石。与此同时,原定于2026年中才实行的全国能源涨价计划也被提前至2025年10月1日全面实施。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公告,天然气价格上涨9.4%,电价上涨10.9%,输电费上调14.3%,供水与污水处理分别上涨9%和9.5%。这场“并发式”涨价的实际影响远不止账面数字。 举例来说,一个居住在莫斯科郊区、使用天然气供暖的100平方米家庭,仅天然气年支出将增加至6.7万卢布,合人民币约5800元。再加上增值税所带来的新增消费支出,年总增负可达8.2万卢布左右,约合7100元人民币。 这对一个年收入在60万卢布左右的普通工薪家庭而言,几乎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12%-15%被直接掏空。 更关键的是,这些成本上升是“复合式”的:一方面通过税收转嫁至商品价格;另一方面通过能源涨价加剧生产成本,最终也将推高生活消费品的终端售价。这种“税收+通胀双通道”式的吸血,正让俄罗斯社会普遍陷入财政焦虑。 财政崩口、出口溃坝俄罗斯之所以走向“全民征税”,核心原因在于它赖以为生的财政命脉正在断裂。 过去二十年间,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构成了俄罗斯联邦财政收入的三到四成。战争爆发初期,尽管遭遇西方制裁,但凭借“影子舰队”绕开限价、灰色通道出口,以及高油价红利,俄政府得以短期内维持财政运转。 但这一局面已被彻底击穿。 G7与欧盟在2025年联合发布第19轮制裁清单,将118艘疑似参与绕过限价的俄油轮列入黑名单,禁止保险、加油、维修、港口停靠等一切相关服务。同时,美国财政部下调对俄原油的限价参考线至47.6美元/桶,严重压缩了俄油出口利润。 与此同时,乌克兰对俄境内炼油厂的无人机袭击进入“精准打击”阶段。根据彭博社与俄独立能源机构数据,俄罗斯目前已有超过40%的炼油产能受到破坏,汽油产量同比下降18%,导致国内多个地区实施限购政策,甚至开始从白俄罗斯和印度紧急进口成品油。 财政收入的结果几乎可以预见:2025年前九个月,俄资源类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1%。其中8月下滑幅度为20%,而9月进一步扩大至25%。这一趋势若持续至年底,将使国家全年财政缺口再度拉大。 而缺口面前,民众的钱包便成了最便捷的填补工具。 “战时预算”的真相俄罗斯政府的预算结构,正在以近乎军事化的方式重构。 2025年财政草案显示,国防支出将占据联邦总支出的40%。这是苏联解体以来前所未有的比例——甚至比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的峰值还要高出近10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这种“军费优先”的逻辑直接挤压了教育、医疗、基础建设、养老金等民生板块的份额。例如,俄联邦教育拨款较上一年减少12%,联邦社会保障支出减少6.5%。卫生支出则连续两年停滞在疫情后削减基准之下。 这种资源向军事集中、向前线倾斜的趋势,是当前战时财政的最核心特征。 “全民加税”并非只是经济政策的调整,更是国家资源配置的强行再分配,是将原本用于社会服务的税收,调拨至延续战争所需的“军工–前线–后勤”循环系统。 对普通俄罗斯人而言,这不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变化,而是真实生活质量的下滑:药品短缺、福利冻结、失业缓增、教育资源稀释,都是这种“战时预算”下的连锁反应。 政治维稳代价升高面对战争支出的日益扩张和财政的急速失衡,俄罗斯政府所要承受的,已不只是账面风险,而是社会稳定基础的侵蚀。 在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联邦区,加油站每日限购令已成为常态。部分地区黑市油价一度飙升至每升150卢布,约合人民币13元,接近莫斯科餐馆一碗汤的价格。网络社群中流传的视频显示,一些家庭将汽油瓶私藏入地下室,仅为应对供货中断。 根据俄罗斯列瓦达中心8月民调,支持继续战争的比例首次跌破60%,而认为“战争拖累经济发展”的民意比例升至46%。虽然普京本人支持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对政府整体经济治理的不满显著攀升。 更值得警惕的是人口流动。自2023年动员令以来,已有近80万人迁往中亚、南欧、土耳其等地,2025年春季的离境潮再次扩大,不少IT工程师、医护人员、会计、教师等中产岗位人士选择移民。 这些群体正是财政收入的中坚与城市维稳的基石。若这部分人群持续外流,既无法提供税基,又削弱本国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其代价将远超短期赤字。 战争成本代价才刚刚开始?从克里姆林宫的角度来看,“全民加税”是财政危机下的技术解法,是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必要牺牲。但对千千万万俄罗斯家庭而言,它是生活秩序的崩塌,是一场漫长战争终于逼近自己家门的转折点。 财政政策往往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政治意志的走向。 当一个政权开始向民众伸手收税,却无法保障基本商品的供应与价格稳定,当国家预算把40%的资源砸向国防,却无法稳定医院药品库存或燃气输送系统,这种断裂不是偶然,而是战争本身的逻辑延续。 “财政赤字”从不是纸上的术语,而是扎在民生肌理中的现实疼痛。而“战争税”的第一笔收据,不过是更大账单的序章。 俄罗斯人已经不再是战争的观众,也不是宣传里所谓的“捍卫者”。他们正在用实打实的家庭预算,为每一次导弹发射、每一次坦克推进,买单。而这场买单潮,才刚刚开始。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相关新闻: | |
“乌克兰战争” |
48小时新闻: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