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 ||||||||
中国战略打击力量全面更新 重头戏是这个 | ||||||||
wforum.com 2025-08-25 14:44 世界军事网 | ||||||||
前几天,北京街头上那些在车上蒙着布,夜间走过长安街的各种大管子,就是很多军事圈里的老人一度表示认不出来的那些大杀器,这些战略打击力量,终于露出真身了。 以前认不出来就对了,因为这次,新装备的占比达到84%。战略打击武器的更新率没公开亮相的装备谁敢说认识啊? 解放军现在的战略打击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火箭军一家独有,空军海军都有各自的远程打击火力。 而且这种大面积更新迭代,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烈警示,因为相比之下,其它大国的战略武器基本是原地踏步。 俄罗斯,虽然有这样的新导弹,但是更多还是发挥战役战术打击作用,作为战略打击力量都不够。俄罗斯的洲际弹道导弹品种倒是丰富,但是发射井里那些导弹的可靠性未必足够高,连续有几次发射失败了。以现在俄罗斯的经济水平,恐怕无力更新,只能用机动发射的型号顶着。 美国一直说中国的战略核力量虽然弹头总量不多,但是可值班的导弹和弹头数量比美国多,这里有朝国会哭穷要钱的因素,同时美国也面临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严重老化的问题。至于说有多老,看图。这些古老的5英寸软盘估计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吧,美国的陆基洲际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还在用部分这些很暴露年龄的东西。目前,美国不得不投入了4000亿美元,对陆基核力量进行现代化改造。 能够做到大量建设经得起30万到50万吨当量核弹头打击,并按照战时要求进行密集部署的“风力发电站基座”,只有中国了。 再有,前几次的出现了东风21D、东风26,也是新装备,肯定不会淘汰,这次又出来这么多新型号,那么是否意味着数量也要叠加。 除了数量,再通过设计看战略思想。 这次有几个型号很值得关注,包括东风26D,以及是YJ18C、长剑1000等新的巡航导弹。 东风26上次93阅兵亮相的时候,尹卓老师就公布这种导弹除了核常兼备,还有对海上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这次亮相的26D则是类似东风17的助推滑翔弹,这算不算是当今射程最远,个头最大的助推滑翔弹。 从俄乌到中东,最近的各次冲突都表明,对高速、末端机动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仍然困难。不要说俄罗斯那些真正的高超音速导弹,就是伊朗和胡塞武装手里的冒牌高超音速导弹突防率也不低。 现在中国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开始用助推滑翔弹弹头,就是要把对手的反导能力彻底压缩到等同于无效。这才是东风26D的最大看点,而不是什么网上盛传的装填全氮阴离子盐,全氮阴离子盐虽然是很好的含能材料,但是现在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能做到把它当炸药用。这两年网上传的很广的CL20也一样,其实CL20是在用在发射药里的,而不是用在弹头上。 再看YJ18,这次也被算在战略打击力量里,和长剑10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巡航导弹发展思路。 长剑1000、YJ19这样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都是走高空高速路子的。因为对于拥有强大预警能力和足够预警纵深的对手而言,低空高亚音速其实突防能力不够。这时候就要靠速度压缩对方反应时间。 YJ18采用了明显的隐身设计风格,头部的光学窗口说明采用可见光、红外热成像导引头,那么末制导的精度会极高。它的气动外形说明,仍然是低空高亚音速突防思路,适合打击防御纵深小,探测预警能力不足的对手,而且价格也不会太高。面对强大对手,可以用高超音速弹先突防,当对手的预警反导体系被大量消耗之后,这些低空亚音速巡航导弹就可以跟进发挥作用。 所以,这几天我们能看到的战略打击力量,和这次没展示的,原有的力量,就已经针对各种类型的目标和场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击体系。 这样的展示,除了告诫美国,不要和中国在台海等关键问题上低估中国的反击能力,也是告诉美国,中美之间原有平衡可以被打破,该建立起一种新的战略平衡了,中国的战略纵深还要向外推。反正对美国来说,关岛的价值是进一步降低了。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相关新闻: | |
“中美对抗”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