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中国在海底记录美军核潜艇的“声音指纹”
wforum.com  2025-07-25 17:18  世界军事网

7月22日,美国媒体发布了一篇文章,称在靠近中国沿海以及接近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海域,发现了“异常水下活动”。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与中国的水下无人潜航器有关,并担心这些设备可能正在记录美军核潜艇的“声音指纹”。

所谓“声音指纹”,是指每艘潜艇在水下运行时发出的独特声波特征,一旦这些数据被掌握,美军核潜艇的隐身性将受到威胁。

根据美媒的描述,这些中国潜航器体型小巧,大约只有一辆小货车的大小,但功能强大。它们配备了先进的水下传感器,甚至可以携带小型鱼雷或释放更小的子潜航器。

这些设备能够在水下执行复杂侦察任务,而其目标正是美国核潜艇的活动区域。

美国军方担心,掌握这些数据后,中国潜艇未来在水下巡逻时,不仅能够识别美军潜艇,还可能提前规避或锁定目标。

为应对这一潜在威胁,美国海军情报局已启动代号为“剑鱼行动”的内部计划,试图在多个海域寻找并清除这些水下设备。

其中,中国的HSU-001型无人潜航器引起了美方的高度关注。

这款潜航器早在2019年北京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全长约5米,重达3吨,不仅具备强大的侦察能力,还可以执行多种任务。

外界推测,中国可能已经制造了超过30台类似设备,并将其部署在关键海域。

图片

美国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

在水下环境中,信息优势至关重要。

核潜艇作为战略核威慑的核心,其隐身性直接关系到作战能力。

而美国长期以来依赖声学技术的领先地位,确保其潜艇能够“看清别人,藏住自己”。

如今,中国在水下无人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正逐步削弱美军的这一优势。

图片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种水下部署是合理且必要的。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面临着来自周边美军基地和舰艇的长期压力。

部署先进的水下侦察设备,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安全,特别是在专属经济区和周边海域活动,这完全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图片

然而,美方却将这种防御性措施解读为威胁。

与此同时,美国长期在中国周边海域部署监听设备,却对自身行为避而不谈,这种双重标准显得极为讽刺。

图片

国际法层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明确规定,沿海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资源管理和安全维护的权利。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水下活动并未违反国际规则。

而美国的反应,更多是因为其对军事技术优势逐渐丧失的担忧。

未来,中美在水下的博弈很可能进一步加剧。

随着人工智能和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下侦察与反侦察的技术门槛正在降低。

无人潜航器的智能化和声学隐身技术的突破,将成为双方竞争的重点领域。

这种技术竞争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军事安全,也可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川普访华还没来 美军大量坦克却先落地台岛
中美核潜艇决定胜负的关键:液态金属反应堆
美军加速B-21量产 2030年再造100架?
美三架军机降落巴拿马 运河命运悬于一线
中国双航母杀入日本海 模拟“干掉”美航母?
“中美对抗”
48小时新闻:
俄军敢死队攻入红军城
中国VU-T10重型无人作战车 改变战场形态
运-20B换装国产WS-20引擎后 可全球抵达
印度放弃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 国人一片哀叹
中美核潜艇决定胜负的关键:液态金属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