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不只稀土!中国手握贸易战“新王牌”
wforum.com  2025-11-02 08:23  上报

美中贸易战虽因川普与习近平达成1年停火协议,而暂时缓和,但中国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部署仍高度警惕,中国手中也仍握有未动用的贸易王牌——制药业供应链。 美国抗生素以及多种关键药品的国内生产能力大幅下降,约半数原料依赖中国,这恐让美国在新1轮贸易或地缘冲突中,面临制药业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彭博新闻报道,美中贸易战的最新篇章或许画下暂时休止符,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达成1年的停火协议。 不过,在激烈的大国竞争背景下,这份协议能否持久仍难以预测。

然而,无论下1轮摩擦何时爆发,北京仍握有1项至今尚未动用的“武器”。 除了对稀土供应链的控制以及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外,中国还能利用“制药业”,对美国形成战略制衡。

在制药领域,与其他产业一样,中国起初处于价值链的底端,但党中央逐步推动企业向垂直整合生产转型,包括生产“最终药品”。 目前,中国企业在研究还有创新能力上已可与西方的顶尖国家比肩。 从抗生素到多种尖端药物,中国在制药领域的地位,让它在未来美中贸易冲突中拥有强大杠杆。

美国药品近半数原料“完全依赖中国”

虽然美中领导人日前的互动友好,但美中关系再度紧张几乎可视为“必然的定局”,考虑到两国对美军驻西太平洋的立场,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双赢”。

如果美中关系再次出现裂痕,制药业可能成为中国强而有力的战略咽喉。 参议院特别委员会(Senate Special Committee on Aging)由佛州共和党参议员斯科特(Rick Scott)和纽约民主党参议员吉伦布兰(Kirsten Gillibrand)领导,正特别关注这项议题。 该委员会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使用的药品中,有83%产自美国。 到了2024年,只剩37%。

这主要归因于来自中国及印度的进口增加,而印度制药又依赖中国提供关键原料。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全球健康高级研究员黄燕忠(Yanzhong Huang,音译)表示,美国药品中约45%的原料“完全依赖中国”。

就活性药物成分(API)而言,直接从中国进口约占美国供应链的30%,若包括依赖中国原料的印度产品,比例则高达60%。

美国恐在新1轮贸易战中,面临制药业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美联社)

美国恐在新1轮贸易战中,面临制药业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美联社)

中国药品价格非理性低”

中国制药业的竞争力并非基于自由市场的常规比较优势,而是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包括补贴水电、国家银行贷款等。 再加上对有毒化学品的环境管控薄弱、劳动保障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国制药业得以迅速发展。

2019年《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指出,这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制药产业的成长。 黄燕忠坦言:“综合起来,这形成了极具成本优势的局面,中国的价格基本上是『非理性的低』。”

另外,中国制药业还享有安全检查制度相对宽松的优势。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国内制药厂的检查几乎是不预告的,让检查能真实地反映日常运作。 不过,海外检查便须事先通知,中国企业可提前准备,且FDA人员须持中国签证前往检查,但过去并不总能顺利取得签证。

重建药品供应链几乎“不可能”

《中国处方》(China Rx)一书的作者吉布森(Rosemary Gibson)指出,现在,美国国内已无法从头到尾生产任何抗生素。 美国缺乏统筹全局的机构来维持并鼓励国内生产,重建供应链会非常艰难。

黄燕忠也分析说,重建这些药物的供应链不只成本高昂,其实几乎“不可能”,因为涉及严格的法规和许可手续等挑战。 然而在中国,像是“上海化工产业园”等大型工业综合体,能为药企提供从原料到中间品的“1站式采购”,运输成本低廉。

这些布局来自中国共产党多项重大战略,包括连续多个5年计划鼓励化学和制药业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将“生命科学”列为全球领导目标。

美国的经济体制并非为此类自上而下的工业政策设计,但西方国家正逐步认识到,须要从以消费为导向,转向以生产为导向的经济策略。

事实上,要与中国竞争,必须采取“美国加盟国”的方式。 日本已资助本土企业恢复API生产,并确保产品能免关税进入美国市场,透过这类努力,让先进民主国家形成整体优势。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这下歼-10出口印尼,真的稳了
加拿大总理拿手机狂拍 习近平看呆了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了
打造新三体式无人艇 表明中国海军重视创新
女法官竟“当街脱裤小便” 画面曝光 震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