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升级版的“1984” 北京整治负面情绪
wforum.com  2025-11-02 08:15  上报

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近期宣布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锁定“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挑起网络暴力戾气”、“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等可能引发或加剧负面情绪的网络言论,要求“微博”、“抖音”及“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删除相关内容, 接受中共对后台算法的检查。

整治情绪成为中共常态性工作

事实上,大陆祭出一系列清朗专项行动,并不完全是因应当下社会情势的舆论管控措施,而是中共制度性与延续性的长期规划。 自2023年起,中共确立清朗专项行动的公告制度,于每年第一季公开整年度的整治项目。 2023年11月17日,中共展开清朗网络戾气整治项目,这是中共首度以整治情绪为名执行的专项行动,表明针对网络偏执极端、煽动对立的情绪,要求社交媒体承担审查责任。 据微博公开的执行成果显示,当时遭认定违规的帐号与内容多具蓄意批评时政的色彩。

2025年初,中共网信办发布年度整治重点,将“恶意挑动负面情绪”列入其中。 由此来看,中共扩大整治情绪的范围与对象,指向更广泛的负面情绪,持续打压中国社会愤怒与怨恨的情感,更着手抑制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反应,包括焦虑与沮丧等消极面向的情绪。 上述显示,中共意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其议题设定从整治自媒体乱象、打击网络水军,开始关注更细微的情绪表现在网络的影响力。

情绪的整治治标而非治本而非治本”

中共将情绪加入网络治理的议题排程,显示其言论审查和舆论引导已进入更细致的层次。 情绪的表达往往只能依托于文字或图像。 中共无法解决民众负面情绪背后的社会问题,其整治情绪的具体作为仅能体现于更严密的舆论控制。 中共一向将不同意见的政治言论与经济评论视为审查对象、封锁重大社会事件相关的讨论。 此次中国声称要建立负面情绪内容清单,将民众恐慌与焦虑的心思,甚至是厌世、躺平等心境,皆贴上负面情绪的违法标签。

然而,负面情绪并不会因为中共的言论审查而消失不见。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2022年末在中国爆发的白纸革命,白纸作为一个符号,不涉及言论,却真实传达疫情之下中国人民的挫折、痛苦、悲伤及愤怒等复杂情绪。 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这些“不可言说”的情绪突破中共的封锁,在中国各地蔓延并引发情感共鸣,促使民众响应行动。 上述事件凸显中共网络治理的不及之处,更反映中共执政的不安全感。

中共将情绪加入网络治理的议题排程,显示其言论审查和舆论引导已进入更细致的层次。 (图片取自Pexels)

中共将情绪加入网络治理的议题排程,显示其言论审查和舆论引导已进入更细致的层次。 (图片取自Pexels)

算法成为新的整治对象

当中共无法面对社会情绪的根源,其整治成效仅能仰赖技术层次的突破。 中共官媒表明社交媒体不仅是商业公司,而是公共性质的数字基础设施。 在中共威权政治的脉络下,社交媒体作为数字基础设施,承担中共下达的言论审查责任,透过搜集人民的使用行为(如按赞、评论、分享内容、使用时长和发文时间),掌握民众个人心理的数据,以此分析整体社会情绪状态,提供中共情绪监测和预警之用。

中共官媒亦指社交媒体的热门搜索关键字和热门话题排行榜是带动情绪、塑造认知及影响人心的舆论基础设施。 延续前述的逻辑,意味着热门搜索关键词和热门话题排行榜已被中共视为舆论引导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机制运作的核心为算法,在习近平“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的政策口号下,中共近年立法实施各式干预措施,如建立社交媒体算法注册系统,检查与规范算法运作机制等,呼应《人民日报》所言:“算法是人写的,当然要由人负责、受人监督”。 中国社交媒体微信算法就曾被揭露提高配合中共宣传贴文的触及率,吸引网红主动呼应中共的统战用字,如《统一》、《两岸一家亲》等词汇,以此冲高网络流量。 随着中共强化对算法的控制,其介入社交媒体后台,管控社会情绪与引导舆论的行迹也将日益明显。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这下歼-10出口印尼,真的稳了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了
加拿大总理拿手机狂拍 习近平看呆了
打造新三体式无人艇 表明中国海军重视创新
女法官竟“当街脱裤小便” 画面曝光 震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