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你需要多少钱才能退休:一位美国总统的晚年噩梦
wforum.com  2025-10-07 10:39  硅谷生活家

640 (21).webp

  - 1 -

  1877年,尤利西斯·S·格兰特(Ulysses S. Grant)离开了白宫。他是南北战争中带领北方打败南方的英雄,凭此至高无上的声望选上总统,一共做了两任。

  当时总统并无任期限制,一般人效法华盛顿,做完两任走人,格兰特也是如此。再说做总统是个辛苦活,做完八年他已是强弩之末,焦头烂额,心力交瘁,等不及地想卸任。

  但他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些担心。当时总统没有终身养老金,这个制度直到1958年才建立。而且不像有些总统,格兰特没有富爸爸,所以银行里没有信托基金。内战前他试过好几种职业,都不成功,甚至可以说很失败。

  当然他大器晚成,一鸣惊人,成了将军,又做了总统。事业成功后,他结交了阔朋友。有些朋友出于好意,有些可能想捞好处,送给他慷慨的礼物,包括新泽西州长滩的一处避暑别墅。内战前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伊利诺州加利纳他父亲的皮革厂做事。镇上居民感谢他在内战中的贡献,送给他一栋房子。

  此外,54岁的格兰特拥有2.5万至10万美元存款(相当于今天的73.8万美元和270万美元)。他持有一家矿业公司的股份,每年大约能带来6000美元的收入,相当于今天的18万美元。

  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他能过上舒适的退休生活吗?

  - 2 -

  要有多少钱才能退休,是每个人都在想的问题。主流媒体上有些说法挺让人恼火的,有点侮辱智商,比如“你需要100万美元(或200万美元,或500万美元),”或者“你应该有当前收入的70%到80%。”

  前者肯定不对,因为每个人的退休需求不一样。后者也说不通,因为退休后的需求取决于退休后打算花多少,而不是目前收入。

  一个还算靠谱的说法是4%规则,或者说储蓄应该是预期支出的25倍。这样如果每年提取4%的金额来花,就可以一直幸福地生活下去。

  这条规则在今天的美国可能过于保守,目标太高,美国人民会望而生畏(当然对很多华人移民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即使是这么保守的一条规定,也有两条风险。

  首先,它假设4%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但市场波动剧烈,崩盘或长期低迷并不罕见。如果一退休就股市暴跌,然后来个“失去的十年”,钱就会不够用。如果资产配置过于保守,又怕通货膨胀侵蚀购买力。

  其次,每年到底要花多少钱,不是那么好算。有人退休后搬去小房子,或换到生活成本低的地方。但也有人花更多,因为终于有时间旅行和打高尔夫。最麻烦的是医疗开支,谁也不知道会花多少,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笔花销一般越来越大。

  - 3 -

  格兰特同样面临这两个风险:他(或他的投资)能赚多少钱,以及他计划花多少钱。

  他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两年半环游世界。旅行是个烧钱的事儿。尽管美国政府让他乘海军舰艇旅行,他又经常收到晚宴邀请(当然不用自己掏钱),这趟旅行还是几乎耗尽他所有积蓄。

  回家后,他面临一个重大决定:在哪里安家。他有房产,但他不想住新泽西或伊利诺,他想住纽约。格兰特是个朴实的人,并非爱慕虚荣的浮浅之辈。但作为前国家元首,跟达官贵人摩肩接踵,一定的排场是必须的,住所要合乎身份。

  当时正是Gilded Age,看过电视剧《镀金时代》的人知道,纽约最时髦的高尚社区的住宅很漂亮,也很贵。格兰特的富豪朋友再次出手,在距中央公园一条街处为他买下一栋气派的房子。

  有了心仪的房子,格兰特当然开心。但这件事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当时国会正在讨论是否恢复他的将军军衔,这样他就能享受终身养老金,这是他就任总统时放弃的福利。但有些国会议员看到他又接受富人礼物,不像需要退休金的人,便不愿再推动这件事。

  还有一个问题。住上东区,出入精英社交圈,成本很高,格兰特还得多赚钱。他接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总裁职位,但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管理不善,这家公司倒闭了。

  格兰特通过儿子认识了年轻的金融家费迪南·沃德(Ferdinand Ward)。沃德被誉为“华尔街的拿破仑”,被认为是金融天才。格兰特和他合作,成立了“格兰特和沃德”投资公司,将全部积蓄投了进去。哪知沃德经营的是庞氏骗局,还到处暗示自己可以获得特殊政府合同,等于是打着格兰特的招牌招摇撞骗。

  格兰特对此一无所知。他为人坦诚,不擅长怀疑朋友,又自认对金融是外行,从没看过账簿。起初,公司看起来风生水起,他也拿到不少分红。但1884年5月,资金链断裂,沃德让格兰特帮他借钱来周转几天,格兰特仍然毫无戒心,用房产作抵押,向朋友威廉·范德比尔特借了十五万。

  但骗局还是崩溃了,格兰特倾家荡产,幸而范德比尔特让他和家人继续在房子里居住。

  - 4 -

  一个退休者,投资失败,面临破产,他能怎么办?重返职场是唯一出路。

  格兰特周游世界刚回来时,曾第三次竞选总统,失败后没有再动重返政界的念头。此时他已经62岁,一般人在这个年龄很难找到工作。

  但格兰特不是一般人。他是一位著名将军和前总统,很快有人给了他工作:写回忆录。

  他以前曾数次拒绝写回忆录,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文人。现在面对经济困境,赚钱才是硬道理。他接受了这个提议。

  发明“镀金时代”说法的马克·吐温在这件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马克·吐温是格兰特的朋友,对他撰写回忆录这件事是鼓励的。起初格兰特与一家出版商谈合同。马克·吐温看了合同后,认为其中条件配不上格兰特的身份地位。

  马克·吐温自己有家出版社,是为出版《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专门成立的。他建议格兰特与自己合作。格兰特接受了他的条件。最终他的回忆录由马克·吐温的出版社出版。

  写书过程中,有一天,格兰特在吞咽桃子时感到一阵剧痛。他被诊断出患有晚期喉癌。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格兰特每天忍着剧痛写回忆录,与死神赛跑。1885年7月,他写完了最后一页,几天后他就去世了。

  国会也在3月份恢复了他的陆军上将军衔和退休金。

  这本回忆录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美国历史留下一笔遗产,也为他的家人带来了经济稳定。

  - 5 -

  所以,规划退休真是件棘手的事,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即使尤利西斯·S·格兰特这样的成功人士也会翻船,留下令人唏嘘的惨痛教训。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其中几个教训今天仍可借鉴。

  首先,养老金是个好东西,可以为退休生活提供保障。可惜如今有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次,投资有风险。格兰特的例子比较极端,但今天也有人被“安全稳健的理财产品”卷走家产。经济起落,市场动荡,更是世间常态。

  再者,生活方式一定要符合预算。格兰特在这一点上没做好。当然他也是为声名所累,骑虎难下。我们普通人没这个问题,有钱就多花点,没钱就少花点。这可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一部分自己可以掌控。

  最后,健康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医疗账单是退休生活的定时炸弹,没人知道它何时爆炸。如果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还好,就怕到时钱再多也没用。

  归根结底,没有一个神奇的数字能保证退休安全,也没有万能公式可循。如果有什么普遍真理,也就是你的收入必须足以支付费用。

  有一句话很精辟:人生难免踩到狗屎(Shit happens)。

  还有一句老话文雅一点:人间唯一确定的,是死亡和赋税(Nothing is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歼-16驱离F-35事件解析:极具实战意义
央视重大事故!官方认了
号称远超美军太阳神!中国官宣大国神器
5架F-35闯入防空系统视野 美国要开打了?
在委内瑞拉,5架F-35被中国反隐身雷达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