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wforum.com  2025-11-01 22:05  话术深镜

10月底,俄联邦统计局发布的9月数据显示,俄罗斯全国工业总产出同比仅增长0.3%,而军工支柱产品“金属制品”产量同比下跌1.6%,坦克与步战车所属类别“其他车辆”的产出增幅更是从8月的61%暴跌至6%。一系列核心数据表明:俄罗斯战时工业系统正从高烧中滑入低谷。

这类波动并非偶然。战争持续三年多以来,俄方原本依赖的战时工业动员潜力正在耗尽,尤其是在主战装备、弹药制造与军用材料领域,受制裁与设备损耗影响明显。即使普京政府全力维持军工订单,但工业系统的疲态已经难以掩盖。

这场战争的战线虽仍横贯乌东与黑海沿岸,但真正决定前线能否持续的,已不再是士兵数量或战术变化,而是工业产线能否继续转动。生产力失效的背后,隐藏的是更深层的经济命题——俄罗斯本就孱弱的制造业,是否具备支持一场“无限期战争”的资源储备?

全球最大进口国的战时软肋

如果说战时军工受挫反映出“系统压力”,那么“工业母机”的崩溃则揭示了俄罗斯工业的根基病灶。根据俄罗斯工业与贸易部近年统计,俄罗斯对机床的进口依赖度长期维持在90%以上,其中高端数控机床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德国、日本供应。

这不仅意味着俄罗斯本土制造力严重依赖外部设备,更在战争爆发后被制裁封锁放大为致命短板。自2023年起,欧盟全面禁止对俄出口关键数控设备,中国也自2024年起将精度3~4微米级机床纳入“两用物项”清单,严格限制出口许可。今年前9个月,中国对俄机床出口下降幅度超过30%,俄罗斯高端制造系统几乎无解。

在2010年代,普京政府曾数次提出“机床国产替代”战略,但始终未建立起完整供应链。至2021年,其本土机床产能占比仍低于20%,而所谓“国产”机型多为国外核心零部件的组装体。这种脆弱性,在战争初期或许尚不致命,但随着战事延宕与库存耗尽,设备失效已逐步演化为整个军工系统的瓶颈。

普京低估了战争时间,也低估了本国制造系统的恢复能力。而如今,维持工业运转的“最后一根拐杖”,正在被贸易封锁与技术断供共同砸断。

能源巨头受创:第二张底牌也被废掉

能源,一直是俄罗斯的立国命脉与对外筹码,也是其战争财政的最重要收入来源。但如今,这张底牌也被市场现实与制裁政策逼入死角。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在10月将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与卢克石油公司(Lukoil)正式列入制裁名单,这两家企业贡献了俄原油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受此影响,俄罗斯在中印等传统买方市场的份额正快速流失。

与此同时,“欧佩克+”内部多国计划在11月初会议上讨论增产13.7万桶/日,使得全球原油供给进一步宽松,俄罗斯的市场议价空间遭到双重压缩。根据彭博社最新追踪,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俄罗斯曾通过“打折换现”赢得亚洲订单,但目前其部分原油价格已逼近西方设定的限价红线,运输风险飙升,金融清算链条受阻,令其出口意愿急剧下降。

一旦油气美元收入大幅下滑,财政支出只能依赖国内税负与货币发行维持。这无疑将对本已通胀高企的俄国内经济构成更大冲击,而能源出口暴利的黄金年代,也在战火中加速消失。

图片

财政赤字失控

在工业滑坡、能源收益缩水的双重夹击下,克里姆林宫的战争财政系统正面临全面透支。俄央行在10月初发布的《2026-2028年统一货币政策方向》报告中,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5%~1.5%,并将通胀预期提高至6%~7%。这意味着,真实的民间购买力或将下降4%以上。

与财政收缩并行的,是一场“面向权贵的财富征用运动”。2023年被法院裁定破产的前能源部副部长斯韦特利茨基,在今年9月被没收其名下企业资产,10月连其配偶私人珠宝、金饰、收藏品也被强制征收。此类“抄家行为”虽被包装为“反腐行动”,但其针对性与扩散性,明显指向战争资源筹措。

越来越多的上层阶层发现,他们从战争中获得的回报,正在被政权以“安全名义”收回。这不仅破坏了俄国内精英层的忠诚交换体系,也打破了普京长期以来维持的“权贵-政权”共生关系。

战争财政正进入“强制动员”阶段,而这一步通常意味着政权已不再具备持续财政调控能力,转而诉诸掠夺与转移风险。

政治危机悄然成型

就在宏观经济疲弱、资源枯竭的同时,来自民间与边境的政治对抗也在升温。10月14日,俄联邦安全局发布通告,指控前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与其组织“俄罗斯反战委员会”图谋政变。该组织自2022年战争爆发初期即活跃于海外,近期因境内宣传扩大而被列为“极端组织”。

更具现实威胁的,是边境地区不断活跃的“脱俄武装”——包括“俄罗斯自由军团”(RDK)与“国民共和军”(NRA)。据乌克兰国防部与ISW(战争研究所)联合通报,这些武装组织自今年6月以来频繁袭扰俄罗斯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等边境地带,并宣称“解放俄罗斯人民”是其目标。

他们不仅在战术上制造边境混乱,更在舆论上与海外反战组织形成联动,构建起一种“国内不稳—边境战乱—政治瓦解”的叙事图景。对一个正在实施高压管控的政权而言,这类“半公开暴力”的对抗,远比公开反对派更具渗透力。

而在民间层面,9月俄CPI同比上涨8%,食品类涨幅更高达9.2%。连以“农产自足”自居的俄罗斯,在基础食材层面也逐渐依赖进口——对普通民众而言,“战争正在导致肉价涨、药品缺、电力断”,这种感受远比国家安全口号更具破坏性。

从工业产出、能源收入、财政运转、政治稳定四个维度看,俄罗斯战时体系正面临全方位退潮。战争已不再是一场军事行动的延续,而逐步演变为一场“体制保卫战”——财政系统、制造系统、社会组织能力、权贵忠诚度,每一项资源都在被持续掏空。

外部围堵切断了产业更新链条,内部信任体系正在崩塌,普京手中能调动的资源越来越依赖“行政命令”而非“系统自动”。这是任何现代国家都难以维系的临界状态。

战争的走向,不再取决于是否拿下乌克兰某个战略要地,而取决于俄罗斯自身是否还有能力支撑这场战争的制度性耗费。

普京是否会在临界点前“止损”?还是继续孤注一掷、向体制动员极限推进?这或许是当下俄罗斯真正的“战役核心”。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俄罗斯脸挂不住 印度公开羞辱苏-57
二战重演!俄乌双方在红军城巷战拼刺刀
四川舰舾装收官 电磁起飞或改写两栖战法
加拿大总理拿手机狂拍 习近平看呆了
这下歼-10出口印尼,真的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