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乌军 “火烈鸟” :3000公里射程背后的博弈
wforum.com  2025-08-19 14:06  星海之刃

2025 年 8 月 18 日,一张来自乌克兰 Fire Point 国防设施生产车间的照片引发国际关注 —— 画面中,该国新型 “火烈鸟”(Flamingo)巡航导弹的身影首次公开,随之而来的消息更具冲击力:这款已进入批量生产的武器,射程超过 3000 公里。这一数据若得到证实,将使乌克兰拥有迄今为止本土研发的最远程打击能力,其覆盖范围不仅能触及俄罗斯腹地,甚至可延伸至欧洲、中东部分地区,为俄乌冲突注入新的变量。

技术溯源:与 FP-5 的深度关联

从公开图像和技术分析来看,“火烈鸟” 与阿联酋 - 英国合资企业 Milanion 集团的 FP-5 巡航导弹存在高度相似性。后者于 2025 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IDEX 2025)上首次亮相,其公开参数为 “火烈鸟” 的性能提供了重要参考:射程 3000 公里、战斗部重量 1 吨、最大起飞重量 6 吨、翼展 6 米,巡航速度 850-900 公里 / 小时,最高可达 950 公里 / 小时。

在制导系统上,FP-5 采用惯性导航与抗电子战卫星 CRPA 组件结合的方案,能有效抵御电子干扰;生产设计上,通过简化结构(如取消折叠翼和集装箱式发射装置),将发射前准备时间压缩至 20-40 分钟,Milanion 集团宣称其月产能可超过 50 枚。而 Milanion 与乌克兰防务企业的合作早有铺垫 —— 双方 2021 年签署的合作协议,为 “火烈鸟” 在乌克兰本土的生产提供了工业基础。

性能对比:超越 “战斧” 的打击潜力?

若 “火烈鸟” 确与 FP-5 技术同源,其性能将显著超越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美制 “战斧” 巡航导弹。当前 “战斧” Block IV/V 型的射程约 1600 公里,战斗部重量 450 公斤,虽经数十年发展已整合海陆多平台发射能力,并衍生出反舰、钻地等多用途型号,但 “火烈鸟” 在射程和弹头威力上的优势显而易见。乌克兰《防务快报》甚至称,“火烈鸟” 和 FP-5 的威力是 “战斧” 的两倍,这一说法虽未获官方证实,却凸显了其潜在威慑力。

不过,“火烈鸟” 的短板同样明显:体型较大(据运输拖车估算,长度 6-7 米、直径 80-90 厘米、翼展约 5.2 米)、亚音速飞行,在俄军严密的防空网面前,被探测和拦截的风险较高。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可能通过低空突防、搭配诱饵或无人机协同等战术弥补缺陷 —— 毕竟其此前曾用改装的 A-22 “狐蝠” 战机和苏制 Tu-143 无人机,成功渗透俄罗斯 1000 公里以上的纵深区域。

本土军工的突围:从依赖外援到自主生产

“火烈鸟” 的亮相,是乌克兰国防工业转型的缩影。随着西方援助逐渐缩减,基辅正加速推进武器国产化:2024 年 11 月,乌克兰宣布首批 100 枚 “火烈鸟” 下线;2025 年 4 月,泽连斯基透露,前线 40% 的武器为本土生产,其中无人机占比高达 95%。

这一趋势并非孤例。近年来乌克兰已构建起多层次打击体系:“海王星” 反舰导弹在 2022 年击沉俄 “莫斯科” 号巡洋舰后,已升级为对地攻击型号;“格利姆 - 2”(Grim-2)战术弹道导弹射程约 500 公里;“帕利亚尼察”(Palianytsia)则是一款射程 500-700 公里的 “导弹 - 无人机混合体”,战斗部 20-50 公斤,已投入实战。“火烈鸟” 的加入,使乌克兰具备了从短程战术打击到远程战略威慑的完整能力。

图片

政治信号:与泽连斯基访美的时间巧合

“火烈鸟” 的披露时机耐人寻味 —— 正值泽连斯基计划访问华盛顿、与美国前总统川普会面之际。这一安排被解读为双重表态:一方面,向俄方展示其远程打击能力的突破,强化谈判筹码;另一方面,向美方证明乌克兰本土军工的潜力,争取更多支持。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在同步推进防空体系建设,洽谈从法意联合采购 SAMP/T NG 系统,以应对俄军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威胁。攻防两端的同步强化,折射出其在冲突中的战略考量。

争议与历史类比:被利用的 “V-1 联想”

部分观察家注意到,“火烈鸟” 的外形(如机身整体设计、背部发动机布局、地面发射模式)与二战时期德国 V-1 飞弹存在相似性。这一细节可能被俄罗斯媒体利用 —— 俄方长期将乌克兰描绘为 “新纳粹政权”,而 V-1 作为纳粹德国的武器,或成为其宣传工具。

但历史语境显示,这种相似仅为表面:V-1 射程仅 250 公里,战斗部 850 公斤,速度约 640 公里 / 小时,技术简陋且易被拦截,却因量产规模(1944-1945 年生产超 3 万枚)迫使盟军投入大量资源防御。这也从侧面说明,即便技术并非顶尖,大规模量产的巡航导弹仍能产生显著战略影响 —— 这或许正是 “火烈鸟” 的潜在价值。

“火烈鸟” 的出现,不仅是一款武器的诞生,更是乌克兰在冲突中寻求战略主动的标志。其 3000 公里的射程背后,是本土军工的突破、国际合作的影子,以及复杂的政治博弈。无论实战效果如何,它已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乌克兰正从 “依赖外援” 转向 “自主造血”,而这场冲突的形态,或将因此迎来新的转变。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俄军悬挂美国国旗突袭乌军 引发强烈谴责
波兰K2PL将配备反无人机 韩国自用版都没有
乌军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获得先进装甲
同志们,撤退吧!我会把桥和自己一起炸掉
乌军反击,机器人机枪手搭配无人机轰炸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六代机都要烂大街了 制造国还是只有一个
同志们,撤退吧!我会把桥和自己一起炸掉
中国“山寨”V-280传成功首飞进入实测阶段
超隐蔽+超强打击!中国海底“静默杀手”曝光
时隔六年再闯南海,中方警告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