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 预示陆战模式彻底变革
wforum.com  2025-05-16 16:19  装甲铲史官

漫长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兵力就是王道。因为那时依靠的是己方的士兵去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所以“集中优势兵力”就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用兵法则。虽然也有以少胜多的时候,但那都是非常珍稀的战例而非普遍现象,因此才会被当作经典而载入史册。

然而这条看似亘古不变的军事铁律,却在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后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原因很简单:此时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的不再是己方的士兵,而是己方的火力。它有时等同于兵力,有时则不能简单地和兵力划等号。

例如同样是一名士兵,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步枪和操作机枪时所能输出的火力和杀伤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Walker大人曾经在四年前的文章《如果志愿军火箭筒数量足够,这群轻步兵能不能彻底碾压美军?》中简单探讨过这个问题,当时是这样写的: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武器的精确度和杀伤力越来越惊人,传感器的灵敏度也在成倍提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优势兵力将越来越让位于优势火力。在这种情况下,从集中优势兵力过渡到集中优势火力,也将成为现代化军队的必修课。”

那篇文章对朝鲜战争中美军和志愿军步兵的各层级火力配置情况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美军当时在这方面相对志愿军所拥有的巨大优势,我军的所谓“火力不足恐惧症”,也正是在那时落下的病根。

如果一方能够集中优势火力,则地面上的兵力对比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例如本号历史文章《普里戈津为何如此痛恨绍伊古?梁子在五年前的叙利亚就结下了!》所记录的2018年叙利亚科诺克炼油厂之战,总数不到50人的美军特种兵和叙利亚民兵,依靠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轻松击溃在数量上十倍于己方的俄罗斯“瓦格纳”佣兵,让对手在战场上留下成百具尸体,而自身无一阵亡,仅有一名民兵受伤。

随着时代的变迁,战争的形态也一直在不停地发展演化,用二战的思维很难理解46年之后的海湾战争,用30年前海湾战争的思维也很难理解当下的俄乌战争。很多人以为陷入堑壕战僵持的俄乌战争不过是100多年前一战的翻版,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而特错了。实际上,俄乌战争很可能是一场天翻地覆的军事革命的前奏,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这场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将会形象地说明这一点。

新普斯廷卡村战斗

在长期关注和跟踪俄乌战争的过程中,一段完整记录发生在俄乌步兵之间一场小规模战斗的视频引起了Walker大人的兴趣。

■视频:新普斯廷卡村战斗。

在视频开始阶段,我们看到一辆俄军全地形车穿过田野,向位于道路旁边的一处院落开去。

图片

■俄军出动小股步兵乘坐全地形车向目的地驶去。

然而车上的俄军士兵们似乎并不知道,他们的行踪从一开始就处于乌军战场侦察无人机的严密监控之下。

这辆全地形车开到院落门口停下之后,车上乘坐的4名俄军士兵开始大摇大摆地从车上卸货。看起来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占领这处院落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阵地。

图片

■左侧红框内是俄军全地形车在战场鸟瞰视野中的停车位置。右侧可见全地形车停在院落门口,四名俄军士兵正在从车上卸货,驾驶员可能还在车上。

在派出士兵企图占领这处院落之前,俄军应该是进行过侦察,当时并未在此发现乌军踪迹,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这些俄军士兵显得如此毫无防备。他们可能以为占领一处空无人迹的院落,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这是战场,这些大大咧咧的俄军士兵很快就会为自己的麻痹大意而付出惨重代价。

图片

■注意截图下方红框内院落里的乌军士兵。

显然就在俄军进行侦察和派出士兵企图占领这处院落的空当里,乌军尖兵已经捷足先登进入此地。

但也许是刚刚到达不久,也许乌军士兵来此只是为了侦察敌情,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院落里的乌军并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他们没有在院落周围埋设地雷,也没有在院落门口设伏,很可能没想到俄军会在此时突然到来,只是因为听到了院落外面的动静才出来查看。

很明显,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在战斗爆发之前大概率都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唯一不同的是,乌军士兵头顶上的天空中,有己方的战场侦察无人机在静静地盘旋。

图片

■一名俄军士兵拾起从车上卸下的某种物品,并将它扔到了院落门口右侧的地面上。

就在此时,这名俄军可能通过低矮的院门发现了躲在院内的乌军。他的反应很快,立即向全地形车那边跑回去。乌军同时向他开枪射击,战斗爆发了!

图片

■从双方的相对位置和院墙被子弹击中后爆出的烟雾可知,乌军士兵最初是在向那名从院门附近向全地形车跑回的俄军射击。

图中可见,从乌军躲藏的位置也只能看到这名俄军,而看不见其余的另外三名俄军士兵。由于那名俄军一直处于运动当中,乌军的射击似乎都没能命中他。

图片

■乌军士兵(截图下方箭头处)向全地形车旁边的四名俄军进行扫射。在红框里的院墙上可以看到子弹打出的烟雾。

随后乌军士兵从掩蔽物后面探出半个身位,开始向全地形车旁边的俄军进行扫射。不过可能由于存在院墙的遮挡,加之精神紧张,这些射击似乎无一命中。由此可见在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中,射击的命中率有多么惨不忍睹。如果只看战争电影是体会不到这些的。

图片

■注意红框里这名俄军士兵的反应。

在战斗爆发时,这名从副驾驶位置下车的俄军士兵的反应非常古怪。他不仅没有在第一时间卧倒或寻找掩蔽物,反而是一直在背对着子弹射来的方向晃来晃去。Walker大人猜测他可能是紧张之下误判了枪声的来源,以为乌军是在正对院墙的树林里对他们进行射击。

图片

■俄军士兵从一开始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双方围绕这一处院落展开激战。

上图上方红框里的俄军士兵以全地形车为依托,采用立姿准备使用火箭筒一类的武器对院落进行打击。中部红框里有两名俄军士兵准备借助院墙和房屋外墙的掩护,绕到院落后面进行包抄。而下方红框里的乌军士兵也有同样的想法。

图片

■截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俄军士兵发射火箭筒时尾部喷出的火光。

图片

■不过他好像完全判断错了乌军士兵的藏身之所,火箭弹打到了另外一边的房子上。

图片

■红框内好像有什么东西被火箭弹的爆炸引爆了,相隔120°冒出三股黑烟,显得很有特点。

图片

■双方士兵在房屋拐角处都察觉到对方的存在,各自慌忙后退。

图片

■现在的战场形势是两名俄军士兵躲在全地形车后面,一名俄军士兵在院墙外的道路上,还有一名俄军士兵可能隐藏在房屋的外墙下。乌军士兵则都躲进了白色的房屋里。这时乌军的攻击无人机出现了。

图片

■乌军的FPV无人机首先选择躲藏在全地形车后面的那名俄军进行打击,这样还可以顺便损坏车辆,以免后续俄军可能会利用它逃离战场。

图片

■乌军FPV无人机成功命中目标。应该至少有一名俄军士兵被击毙,如果全地形车的驾驶员还在车上可能也很难幸免。这时可以看到院内一共只有两名乌军士兵(红框内)。

图片

■此时剩下的三名俄军士兵还在试图包抄屋内的两名乌军。一人接近院门,一人在院墙外,一人沿房屋外墙从后面包抄上来。

图片

■但是乌军的投弹无人机又来了,它投下的榴弹将靠近院门的那名俄军炸死。截图中还可以看到全地形车后面那名被乌军FPV无人机炸死的俄军士兵,全地形车的机器盖已经被爆炸的气浪掀起,车辆应该也受损了。

图片

■紧接着乌军的FPV无人机又将从后面包抄的那名俄军士兵击毙。

■现在俄军小队里只剩下院墙外的一名士兵(下方红框内)。院内的两名乌军士兵也从屋中来到了院子里(院子里的红框内),不过这场战斗已经没有他们什么事了。

图片图片

■乌军FPV无人机瞄准了院墙外的那名俄军士兵。

图片

■炸的位置好像不是很准。

图片

■因此乌军使用投弹无人机进行“补刀”。

图片

■最后两名乌军士兵检查战场。俄军小队全军覆没。

根据事后的地理信息定位可知,双方交战地点是在乌东顿涅茨克州的新普斯廷卡村。

图片

■上述战斗就发生在乌东顿涅茨克州的新普斯廷卡村。

这里属于红军村(波克罗夫斯克)前线,紧挨着位于红军村西南方向的舍甫琴科村。根据双方战线在这里的变化情况判断,战斗应该发生在2024年12月。(Walker大人在2024年12月14日发表的文章《别再提什么“大纵深”了,自古以来俄国人只会“结硬寨打呆仗”》中,曾经提到过这一带的战线变化情况)

图片

■地图中的红点处就是新普斯廷卡村的位置,紧邻红军村(波克罗夫斯克)西南方向上的舍甫琴科村。

陆战模式彻底变革

通过对发生在新普斯廷卡村的这场战斗的完整记录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数和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俄军小队,却在乌军的无人机近距离空中支援打击下全军覆没,而防守的两名乌军则毫发无损。

这场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看似不起眼,但经过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预示着陆战模式的彻底变革。

阅读过Walker大人的付费文章:《万字长文:被FPV无人机痛扁的俄军,出了本不错的战术对抗手册》的朋友们,都会对小型无人机在战术层面上的应用有所了解。但这场战斗生动地诠释了各种类型的小型无人机相互配合,成为一场地面战斗主角的全过程。

图片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玩意儿,它将会彻底改变陆战模式。

一般的军事爱好者们都知道,传统陆军(非机械化合成化)的步兵班组是围绕班用机枪来编组战斗的,到排一级增加通用机枪和反装甲火力支援,到连一级增加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的曲射/直射火力支援。这种情况自二战至今都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具体可参考《如果志愿军火箭筒数量足够,这群轻步兵能不能彻底碾压美军?》一文)

图片

■二战德军装备的MG42通用机枪,自二战以来步兵班组始终以轻机枪/班用机枪为核心进行编组,并沿用至今。

但小型无人机在俄乌战争最前沿和最基层的广泛应用,必将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自从俄乌战争开始,陆军的基层单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可以由自己控制的空中精确火力支援,而且它在陆军基层单位经常需要面对的小规模战斗中,可以发挥以前的火力支援所无法企及的作用。

例如在本文的战例中,双方进行近战,相互之间的距离可能只有几米到十几米。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陆军自己配备的火力支援方式,无论是机枪还是迫击炮都无法发挥作用,因为精确度不高或杀伤范围太大,很容易误伤自己人,后方的重炮更是没有用武之地。而陆航的武装直升机和空军的攻击机空中火力支援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在这种场景下也很难为地面上与敌方混杂在一起的己方士兵提供帮助。

图片

■陆军所能拥有的最强大的火力支援手段——武装直升机也难以适应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

但是小型无人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飞手的操控下,它们具有足够的精确性,而且可以随时改变攻击目标,可以为地面战斗提供最贴切和最便利的支持。它们的杀伤力足以杀伤敌方士兵和普通车辆,甚至还能用来对付装甲目标,但杀伤范围又不会过大从而产生误伤。它们还能够根据需要寻找最优先的目标和敌人最薄弱的环节发动攻击。

最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出现为步兵基层单位提供了以前不可想象的战场感知能力。读过《万字长文:被FPV无人机痛扁的俄军,出了本不错的战术对抗手册》,我们能够看到战术侦察无人机是各种小型无人机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和关键性环节,而且所有的小型无人机都拥有对战场的视觉观察能力,它们可以为陆军的基层指挥员提供对自身所处战场的整体感知和监控能力,这远远超出了以往的目视+望远镜的能力范围。

图片

■Walker大人在以前的文章《恰索夫亚尔之夜暗藏杀机,实战视频解析乌军无人机侦察兵的战斗》中介绍过的德国“矢量”无人机,是乌军常用的一种小型战术侦察无人机。

在射程上,小型无人机也是对陆军基层单位火力支援能力的一个巨大拓展。传统的通用机枪有效射程一般不超过1500米,60毫米迫击炮的有效射程一般在2500米左右,更大口径的80/81/82毫米迫击炮的有效射程一般在3500米左右。而小型无人机可以将陆军基层单位的火力支援范围拓展至10千米甚至更远的范围。

最后,小型无人机的简单、易用、轻量化和成本低廉是它们成为陆军基层单位手中利器的重要保证。而上述四点是长期以来对陆军基层单位火力支援能力的最大限制。以解放军现役93式60毫米迫击炮为例,全炮重约22.4千克,需要分解后由3名战士携带,再加上炮长和两名弹药手,一门小小的60毫米迫击炮就需要6个人伺候。美军现役M224A1 60毫米迫击炮的战斗全重也有约18千克。这已经是传统前沿步兵所能运用到的火力支援的极限了。而小型FPV无人机的自重包括电池也仅有数百克,单价更是低至500美元左右,它们都可以由陆军基层单位自行运用,无需呼叫友军支援。

实战中我们已经无数次看到,不具备无人机空中火力支援的地面部队,面对拥有无人机空中火力支援的地面部队,基本上完全处于下风,只能是被动挨打,甚至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Walker大人可以断言,未来陆军的基层单位必然会围绕小型无人机进行重新编组。一旦班、排、连甚至是步兵营的编组都随着小型无人机的大量普及而发生了重大变化,陆战的模式当然也会发生彻底变革。而且这种变革可以说已经是近在眼前了。

结语

随着俄乌战争快速把人类带入“无人战争”的纪元,可以想像未来陆军变革的核心之一将会是各种无人机的运用及反制,它将会是决定未来陆战成败的关键性要素之一。

见微知著,本文提供的战例虽然只是一场小规模战斗,但却相当完整地表现出未来陆军基层单位运用小型无人机的一些核心特征,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小型无人机在陆军基层单位的普及,在大大提升战斗力和控制范围的同时,也对基层部队的人员素质和作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基层指挥员来说,必须快速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这对于世界各国陆军的军事思想、组织架构、指挥控制、条例条令、训练体系乃至后勤保障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被称为“无人战争”,但这终究还是“人”的战争。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巴基斯坦这个举动 印度更是五味杂陈
刚宣布胜利 印度就对中国和土耳其“拉清单”
巴军称摧毁印军S-400 事实究竟如何?
普京为何不愿放下武器?美乌双簧或逼出真相
81亿军购订单告急,又一国质疑“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