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印度还沉浸在“朱砂行动”的胜利狂欢中时,远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却让法国国防工业头顶的乌云又浓了一层。 5月中旬,雅加达方面正式确认,对一项总值高达81亿美元的军购计划进行重新评估。而这份采购清单的核心,正是法国达索公司出品的“阵风”战斗机——整整42架,单价与维护费用俱高,技术指标却争议不断。 这笔原本被视为法国国防出口“下一块压舱石”的订单,如今却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而悬在了半空:印度。 一次“失败的代言”,让法国陷入尴尬引发印尼方面疑虑的导火索,不在于阵风本身的性能参数,而在于其“实际表现”——特别是在印度空军的操控下,战绩与宣传之间出现了难以回避的鸿沟。 今年5月初的印巴冲突中,印度空军多次出动阵风战机,试图夺取空优、展示军威。然而事实却并不如人意。据巴基斯坦方面公开披露,至少有三架阵风在对抗中遭遇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一架甚至传出被“击落”的说法。尽管印度政府极力封锁消息,但外媒和开源情报的持续发酵,使得所谓“先进战机”的神话开始动摇。 对此,甚至连巴基斯坦军方都“为法国说情”。一位巴军空军少将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阵风本身并无大碍,问题出在印度飞行员的战术素养和操作能力,“换个人开,可能不是这个结果”。 这番话虽然直白,却几乎道破了法国此时最大的隐痛——印度空军作为其在亚太地区最主要的用户,竟成了“反向带货”的反面教材。
马克龙的外交修补:转向东方,向中方“示好”
面对阵风战机国际口碑的迅速滑落,法国国防部并未坐以待毙。就在几日前,中国国防部长董军访问巴黎期间,法方展开了超规格接待,法国外长勒科尔尼更罕见地在公开场合强调:希望在更多领域与中国军方加强交流与合作。 这番表态引发外界广泛解读。法国媒体指出,勒科尔尼的言辞虽未明言,但实质上已向全球传递了清晰信号:法国试图借与中国的军事互动,修复自身在国际军售市场上的技术形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借东风”来掩盖西线的失败。 然而此举也引发法国国内战略界的激烈争论:法国是否真的已到了需要依靠中方经验来为本国军工产品“背书”的地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防顾问坦言,“这已不仅仅是阵风的问题,而是我们军售信誉体系正在失血。” 印度的沉默,是法国最难承受的代价更令法国感到焦灼的,是印度方面始终未就“阵风被击落”的传闻做出澄清。哪怕只是一次象征性的技术说明、一句公开支持,都可能对印尼等潜在买家形成信心支撑。 但相反,印度此时正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为期十天的大规模庆祝活动,对“朱砂行动”中阵风的战损只字不提。仿佛它从未出现过,也从未失手过。 对于法国来说,这是致命的沉默。军售合同的履约不仅取决于制造国的技术,更仰赖用户国的使用反馈。而当使用者拒绝“担责”甚至回避公开评价,阵风在亚太市场的信任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印尼如今的犹豫,不过是“连锁反应”的第一颗多米诺骨牌。一位东南亚防务分析人士指出:“在一个以实际作战效果论英雄的时代,阵风需要的不只是广告,而是真刀实枪下的表现。” 后续可能更糟:法国还要面对哪些危机?当前局势下,法国阵风项目面临三重困境: 第一,核心用户印度不愿“背书”,反成负面教材; 第二,潜在大买家印尼态度急转,合同濒临流产; 第三,中国在东南亚的防务影响力持续上升,使得法国想要通过与中方“合拍”赢得转机,显得既急迫又矛盾。 更为关键的是,法国军工业的信誉若在阵风项目上遭受沉重打击,恐将波及后续与阿联酋、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在谈订单。一位法国议会防务委员会成员甚至直言:“我们不能再承受一次‘印度空军级别的连累’。” 一场失控的外交军售赌局面对眼下的局势,也许只有一个人能救阵风于水火——那就是印度总理莫迪。若莫迪能够公开发声,为阵风辩护、为印度空军“正名”,法国也许尚可保住这笔订单的部分希望。 但问题在于,莫迪还愿意为这款被国内飞行员视作“战术棺材板”的战机承担政治成本吗? 眼下,法国已无暇去思考阵风的“速度”与“推重比”,他们更急切的是找到一个出口,挽回即将崩塌的信任。 但这一出口,不在巴黎,而在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