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 ||||||||
美军印太最新部署的作战能力分析 | ||||||||
wforum.com 2025-02-19 20:49 蓝德信息 | ||||||||
美海军自2004年退役此前射程最远的空对空武器——AIM-54C“不死鸟”导弹之后,历经多年首次再次部署了新型远程空对空导弹AIM-174B(基于“标准”-6导弹开发),将其部署于印太地区,并首次真正亮相于2024年7月环太平洋演习已经凸显了其战略意义,同时也暴露了美海军在印太地区部署该型导弹加强力量投射的企图;于2024年8月在“灰旗”演习中针对该型导弹的测试则进一步表明了美海军利用该型导弹增强其武器库的决心。在此将围绕该型导弹的主要性能与能力以及可能的作战运用等展开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该型导弹在美海军所谓削弱大国对手杀伤链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一、AIM-174B主要性能特点 美海军并未披露AIM-174的具体性能,但考虑到AIM-174B基于“标准”-6(SM-6)发展而来,除了具有可用的生产线之外,结合有限的公开资料与SM-6的能力特点分析可知,其将具备远射程以及至少与盟友澳大利亚的飞机兼容等特点。
分析可知AIM-174B具备如下特点: (1)远射程 SM-6射程约为370公里,尽管AIM-174B移除了附加助推器,有可能会降低其推进能量,但考虑到空射导弹获得的速度和高度助推通常使其最大射程超过地面发射导弹,加上美海军已经确认其射程至少可达240公里,由此推测其最大射程很可能至少2倍于F/A-18E的最大防空射程,并可能会超过370公里。
(2)多平台搭载可能性 美海军现阶段仅在F/A-18E/F上展示过该型导弹,考虑到澳军也拥有该型战斗机,不排除美军未来为澳军提供该型导弹的可能性,毕竟美国一直以来视澳大利亚为重要盟友,并将其作为美军向南海投射力量的关键地点。
由上图可以看出,1架F/A-18E/F携带了4枚AIM-174B导弹、3枚AIM-120导弹、2枚AIM-9X响尾蛇导弹和1个集成在中心线油箱上的AN/ASG-34A IRST系统(可在电子战或雷达拒止环境中提供被动目标探测和跟踪能力)。这表明F/A-18E/F的初始作战能力(IOC)配置可能为2枚AIM-174B,而4枚将有可能是其全面作战能力(FOC)下的选项。 此外,F-15作为美军广泛部署于日本的战斗机,有效载荷能力突出,也不能排除其未来搭载AIM-174B的可能性。 二、典型作战能力分析 基于SM-6发展而来的AIM-174B的典型作战能力很可能将主要体现在多任务能力以及利用美军杀伤网对抗对手杀伤网两个方面。 (1)多任务能力 SM-6导弹本身用途广泛,不仅可用于打击舰船、陆地目标,还可拦截弹道导弹,由此增加了AIM-174B导弹具备多种任务能力的可能性,而更远射程与多瞄准类型的结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迷惑对手。 尽管美军并未透露AIM-174B是否保留了SM-6的二级反舰和对地攻击能力,但毋庸置疑,其在防空和反弹道导弹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很可能已经具备革命性,由此推测该型导弹的打击目标很有可能是对手杀伤链中助力打击美航母打击群的节点。加上该型导弹采用了AIM-120的主动雷达技术,使其能够远距离跟踪和打击目标。 (2)利用美军杀伤网架构对抗对手不断发展的杀伤网 考虑到SM-6基于双向数据链,可融入美国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NIFC-CA)系统中,在不同海、空、天等平台的实时信息支持下实现对反舰导弹等的超视距拦截,由此推测基于SM-6发展而来的AIM-174B大概率将成为美军现阶段联网程度较高的导弹之一。
换言之,AIM-174B很可能也能够与美军的一体化功能能力(IFC)网络相连,其本身或者其载机,可利用美海军未来并非仅仅覆盖局部战区的“杀伤网”架构,在飞行中利用E-2D预警机的机载预警雷达(AEW)雷达、宙斯盾舰舰载雷达,甚至F-35的光电传感器等多个来源的联网传感器数据,使其载机无需打开自身配备的传感器,即可实施火力攻击。 三、印太战区典型作战运用 AIM-174B的远射程、联网能力等使得其未来有可能成为印太战区助力美军拓展舰队末段防御范围、削弱对手基于远程火力的扩展杀伤链等的利器之一。 (1)拓展舰队末段防御范围 AIM-174B作为一型空射导弹,射程将更远,这使得美军可将搭载该型导弹的作战飞机部署于距离航母打击群300-400公里处,由此大幅增加交战距离。 若AIM-174B保留了SM-6的反弹道导弹能力,美军可在面临对手弹道导弹威胁的区域快速部署装备有这些导弹的飞机,与该区域装备宙斯盾的驱逐舰配对,基于能够支持该区域目标瞄准的传感器网络,即可远程发射导弹攻击来袭导弹,由此将驱逐舰的末段防御的覆盖范围扩大到远远超过其现阶段在短时间内所能提供的范围。 (2)削弱对手基于远程火力的扩展杀伤链 美军认为远征作战时,其战斗机很难进入其现有空对空导弹的射程,因此无法发挥战术作用去拦截大国对手的飞机。 未来美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可能会利用AIM-174B的超远射程,在对手的目标获取和侦察平台等进入打击范围瞄准美国航母打击群或太平洋基地之前,攻击对手的大型、低机动性、高价值平台,使这些平台无法提供初始目标数据或进行中途更新,使对手的远程反舰武器(如弹道导弹)无法使用,或者只能在性能严重下降的状态下使用,进而增加导弹齐射预警时间和破坏对手的某些杀伤链选项,提高美航母打击群的生存力。 (3)助力四代机支援五代机深度穿透 美军正基于NIFC-CA概念通过数据链对空中、水面或水下的每个单位进行前所未有的整合,以便航母打击群可以形成共享的战场图像,并将F-35C隐身飞机整合到这一概念中,在隐身模式下飞行至对手编队附近的前沿位置,进一步提高跟踪和监视威胁效率,并与E-2D预警机和其余配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海军战舰相结合。
尽管考虑到保持隐身性等因素,F-35C携带AIM-174B导弹的可能性不大,但美军可能利用F-35向前侦察并悄悄定位对手作战飞机,再将目标数据传递给在更安全距离内运行的F/A-18E/F机队。F/A-18E/F则可基于完全联网、超远程空射的AIM-174B,向空战中远处识别的目标发射导弹,为执行隐身、深度穿透任务的F-35提供支援。 综上研究可知,AIM-174B未来有可能成为美海军空战规划(尤其在印太地区)的核心之一,并作为美军未来新型网络化杀伤链的战略组成之一,用于拓展美海军舰队的末段防御范围,并通过攻击和压制对手的预警机等高价值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对手态势感知能力,进而破坏其杀伤链。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