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曾经造战机,现在买武器 台湾军工怎么了?
wforum.com  2024-12-13 21:06  凭海观岛

谈到台湾的军工产业,这似乎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若说台湾的军工产业不给力,非常落后,似乎也并非完全如此,台湾的军工产业曾研发、量产“经国”号战机,这让美国人看到了台湾军工实力,最终在军购订单受到威胁的背景下,美国人向台当局军售“战隼”战机(F-16)。

图片台湾的军工产业有点令人尴尬,曾经造出战机,现在什么都从美国买

此外,过去台当局下属的“中科院”还研发了各类导弹,现在他们又开始投入精力研发无人机和无人艇。

但是如果说台湾的军工产业很强,似乎又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台当局从美国采购的武器五花八门,他们虽然成功研发了“经国”号战机,但接下来则是完全从美国采购战机,坦克、“鱼叉”导弹甚至是“毒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一些弹药、雷达都要从美国采购。而就在日前,台当局还从美国下单采购了“弹簧刀”无人机,但这款无人机现在连乌克兰都不用了,而且备受后者嫌弃,台湾还将“弹簧刀”军购看成是自己淘到了宝。这些不禁让人审视:台湾到底是有多缺武器!而做深入观察的话,那自然是台湾的军工产业差到了极点,如果不了解台湾武器发展历程的话,可能有人甚至还会认为台湾根本就没有军工产业。

因此谈论台湾的军工产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议题,即使让台湾自己谈,恐怕他们也会感到非常别扭,他们可能也闹不明白:台湾的军工产业究竟有多大的实力?

(一)台湾的军工产业发展有黑幕

日前台湾《上报》的一篇文章触及了台湾军工产业这一话题,核心观点是台湾有军工产业,但它始终是扶不起的阿斗。

这篇文章首先以近期台湾政坛的两个事件为引,一个是围绕台湾潜艇建造预算的争议;另一个则是台“中科院”对自己制造的“红隼”火箭弹存在的各项质疑,左歪右拐,扭曲造假,死不承认“红隼”火箭弹的威力很有问题。但真实情况是它甚至还比不上美军退役的火箭弹。这两件事恰好是台湾军工产业的现实困境缩影。

图片台湾自造潜艇喊了很多年,但中间引发了很多争议黑幕

其中最备受关注的当然是台湾的潜艇建造。在台立法机构审议防务部门新一财年的花钱项目时,针对潜艇制造这一项出现了很大的争议。国民党对民进党当局极力推动的“潜艇制造”产生了很大的质疑,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蔡英文时期高调喊出“潜艇台造”的口号,折腾了近8年,蔡英文快要下台时,台湾自己造的昂贵潜艇终于“下水”,但大家一看傻了,这哪是“下水”,分明是在陆地上“下水”,而且里面还缺很多零部件,根本达不到下水的标准。

因此当时岛内普遍质疑,所谓的“潜艇下水”根本就是“政治下水”,简单来讲,对蔡英文而言,台湾自己造出潜艇可是一份非常大的殊荣,而且这项任务还是自己极力推动的,它的最终成果自然要在自己的任内实现,绝不能把这份殊荣让给赖清德,否则自己岂不是给赖清德这个“老冤家”做了嫁衣。因此蔡英文和自己幕僚一商量,不顾军事常识,直接宣布提前“下水”。

不过蔡英文这一决定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后续甚至还出现了有关台湾自造潜艇中被曝出的一系列丑闻,其中还直接涉及到了“潜艇建造计划”的负责人黄曙光。巧合的是黄曙光是黄珊珊的亲哥哥。

这件事发生在去年,国民党曾表示一旦2024把民进党拉下马将彻查此事,而恰好当时国民党和民众党要谈选举合作,岛内媒体曾披露黄珊珊作为柯文哲的代表在和国民党谈合作时曾向后者问到是否要彻查潜艇建造一事,毕竟这涉及到自己的哥哥,甚至而言,坊间还有传闻:黄珊珊之所以主战,力劝柯文哲以个人民调定胜负,不和国民党合作,主要是担心一旦把民进党拉下马,自己的哥哥会因为潜艇建造事件而遭遇调查,可能还会入狱。

不过在国民党以及岛内媒体看来,蔡英文在任的8年时间中,年年在潜艇建造项目中拨钱,而且计算下来花费的数目简直是一笔巨资,但最后竟然是这么一个结果,甚至还引发争议丑闻,在这一过程中一定有黑幕存在,毕竟看到这么多钱,谁不心动。

过去民进党掌握台立法机构时期,国民党即使有异议也无法阻止潜艇预算的通过。但现在情况不同,三党不过半,民进党失去了在台立法机构的掌控,国民党希望能够挡住台当局的潜艇建造预算。

图片蔡英文下台前,搞了一次潜艇“政治下水”,或者是“陆地下水”

起初台军出身的国民党民代陈永康不希望删除这笔预算,后来在国民党的劝说下,陈永康改变主意,决定冻结这笔预算。台湾《上报》认为,这凸显出台湾军工产业一个尴尬的现实:军工产业的研发过程中会有很多争议性事件出现,从而引发台湾社会和朝野的质疑,随后遭遇的则是被彻底推翻。

军工产业链需要长期扎根、花时间养成,正如电子业,如果去年业绩翻红,今年业绩挂蛋,大量裁员,明年就算接到大单,想要重开生产线,恐怕也无法开成。制造业的技术累积与人才培育,选训用留,知识迭代,不是砸钱就可以成功的,那需要长期稳定的业务保底,产业才发得出薪水,优秀工程人员,从工程师到技工才得以留用,那些都是花钱也找不回来的珍贵资产。但军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黑幕往往又是“自掘坟墓”,这反而限制了台湾军工产业的发展,甚至而言,可能一波操作下,台湾白忙活了,军工产业直接一夜回到零点。

以潜艇建造为例,培养一个工程师或技术人员需要10年,他的工作生命周期需要40年到50年,但中间的黑幕引发的朝野争议可能只让潜艇建造在短短几年内戛然而止。

(二)美国的因素

台湾《上报》还提到了一个因素:台湾始终在内心就极度依赖对美军购,只要能从美国买的,就绝不自己造。以“经国”号战机为例,当初台当局想从美国采购“战隼”战机,但美国人不卖。最后台当局准备自己造,经过大量时间和资金的消耗,台当局研发出了同段位的“经国”号战机,此时美国人慌了,如果让台当局量产“经国”号战机,这将压缩台湾的军购市场;甚至而言,如果台湾的战机生产线上来,再对外销售的话,这会直接压缩美国“战隼”战机的国际市场。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迫不及待地对台销售“战隼”战机,当军售协议达成后,台湾的战机制造停止。

至于说为何停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美武器以及战略依赖,背后是否有美国施压,要求台当局停止研发、生产战机以换取“战隼”战机的销售,这就不得而知。

图片曾经台湾想买F-16,但美国人就是不卖,“经国”号战机研发成功后,美国人立刻卖

台“中科院”与“汉翔”公司在研发“经国”号战机的过程中曾培养出一批造飞机的人才,结果当台湾购入“战隼”战机并放弃“经国”号战机后续研发与制造,这些人就失去了价值,很快整批人马被韩国挖走。随后韩国的军工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因此这么来看的话,美国对台军购不仅是在割台湾的韭菜,更是有刻意打压台湾军工产业发展的意图。台湾《上报》认为,台湾在军工产业上的投入秉持的是一种政治需要大于企业经营的心态,这就意味着台湾更注重短期性,甚至说得更清楚点:如果美国能够满足台湾所有的军购需求,台湾可能永不产生发展军工产业的念头。

随后台湾《上报》又提到了台湾军工产业的研发:这又是一个填不完的大坑。台湾的军工体系其实是一个独占的官僚系统,台防务部门下属的“中科院”以及军备局各厂多年来以研发之名获取经费,结果依然不是仿冒就是商购组装。台湾的T-7520机炮是仿造美军空用M39A3转轮机炮生产的,但其效能仍不如原厂;台湾曾想仿制波佛斯的40机炮,因此从新加坡弄来相关技术,但冶金与精密加工能力不如人,而且无力研发35快炮那种“可程式化定时引信炮弹”,于是该计划胎死腹中。台湾扶植“裕隆”“台车台造”数十年,现在仍生产不出自制的引擎,结果引擎还是得外购美国的柴油发动机,一样是辆拼装车。

对于这些研发机构而言,所谓的研发只是获取经费的一种手段,当经费到手后,他们的研发动力将锐减,可能就是随便仿造一番交差即可,而更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一点,台军方很少有所抱怨,而是照单全收,后续的经费依旧源源不断,这背后是否有黑幕很令人质疑。

图片台湾军工产业内部有一个研发产业链,是一个利益群体

(三)台军内部的产业利益链

台湾《上报》还提到了另一点:台湾的军工产业自始至终就是一条产业链,全世界几乎没有任何厂商能够垂直整合所有的零件生产。现今所有军工厂商,几乎都是在全世界寻找最好的料件,自己保有某部分超强能力与产品生产能力,再外购技术或部件来拼装整合。偏偏台湾各行各业,个别技术与生产能力都可以做到世界顶级,一碰到系统整合就完蛋了,讲白点,就是各自的私心太重,尤其是在系统整合厂商时,最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台湾的系统整合单位,常常在拿到标案后,利润先拿一半,然后再根据剩下的可支配资金去觅商寻求下游部件,结果访来一堆次级品,自己又没能力修改整合,于是总体成品总是东落西掉,差强人意。

在台湾的军工生产中还有这么一个案例:以色列人对台湾“中科院”一直有很大的意见,原因是当年在美国的暗中撮合下,以色列曾与台“中科院”合作,却发现后者在偷他们的技术,结果气得以色列直接把台“中科院”告上法院,但台陆军与“中科院”均否认仿冒,又不愿付费,最后只能停止生产。

台湾《上报》表示:这是典型的“坑蒙拐骗”,而这种操作搞了数十年,台湾也喊了几十年的“台湾自造”,宣传做很大,成果却很有限。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复杂的体制。台“中科院”是行政法人,相当于岛内的公营事业单位,由台防务部门负责人兼任董事长,军备局也是台防务部门的直辖单位,妥妥的垄断与独占,一般遇到重要的研发,秉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台军方自然要将这块“肥肉”送给自己人,而且数十年的历程已经让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利益群体。

岛内的其它军工厂商想打进防务业务,就得在台军内部的承办人身上下工夫,恶劣点的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找民代拿标案,这中间涉及多少利益往来不得而知。而一旦这些厂商拿到标案后,便会把自己的成本、利润全部留下来,如此一来,在军工研发上还能投入多少资金,做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样,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

图片台湾军工产业,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而台防务部门作为采购与使用单位,缺乏足够专业素养与作业需求规划能力,结果被岛内厂商牵着鼻子走。例如在抗弹板、头盔、“红隼”火箭弹等争议事件中,最简单的鉴测方法,就是拿着装备上靶场直接打,而且是每批量抽检地打。但台军则是放到实验室去打。台“中科院”的做法更有意思,直接将火箭弹焊死再由上往下打。现在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台防务部门直接连鉴测这事都交给厂商做,例如在“红隼”火箭弹案中,“中科院”既是厂商又是鉴测单位,这必然会有问题。

因此台湾的军工产业始终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困境,而且由于美国的因素以及内部利益群体,台湾的军工产业始终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其实说到底这中间涉及的是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外军购方面,台当局内部也有很大的利益之争。拜登上台后一直鼓动台当局发展所谓的“不对称”武器,买一些体积小、机动力强的武器。曾经的蔡英文当局也听从了这一建议,但台军内部反对,尤其是李喜明退役后,台军内部抵制“不对称”,希望能够发展、采购传统武器,例如战机、坦克、军舰等。其实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传统武器非常昂贵,在采购或者是建造过程中有利可图。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终于:俄军首次踏进红军城
藏了3年才公开 中国研发高超音速轰炸机?
中国已掌握8万吨级军舰的弹射技术?
乌兹别克斯坦购入40艘军舰 却发现海快没了
俄又整大活 全网公测缴获的北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