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 ||||||||
乌兹别克斯坦购入40艘军舰 却发现海快没了 | ||||||||
wforum.com 2024-12-12 23:01 世界军事网 | ||||||||
2018年8月30日,央视网发布了一则消息,报道了蒙古国在“东方-2018”战略演习中的表现。 和俄罗斯、中国等军事强国的军队相比,蒙古的军队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极为低调,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然而,有一个细节引发了广泛关注:蒙古竟然拥有一支“海军”。 你没看错,蒙古这个完全没有海洋的内陆国家,竟然建立了海军部队,专门在其国内的大湖——库苏古尔湖上执行任务。 那么,蒙古为什么要建海军?这支海军的实际作用又是什么?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它的南方,同样面临海军困境的乌兹别克斯坦,却花费巨资购买了40艘军舰,却发现海快没了。 蒙古海军的尴尬与背后故事 说到蒙古海军,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简直是个笑话。 毕竟,蒙古是一个位于亚洲内陆的国家,远离任何海洋。蒙古的“海军”并不是为了进行远洋作战,而是为了保护国内的水域——尤其是库苏古尔湖。 这片湖泊位于蒙古北部,是蒙古最大且最深的淡水湖。尽管蒙古没有海洋,但由于湖泊在本国水上运输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蒙古依然决定建立海军,以确保水上安全和防止走私等非法活动。 然而,这支海军的规模极为小巧,几乎可以用“袖珍”来形容。 根据2018年央视的报道,蒙古海军仅由不到10名人员组成,装备也极其简陋。 蒙古海军的“舰艇”是一艘老式的俄制拖船“苏赫巴托号”。 这支海军的使命就是巡逻库苏古尔湖,维护当地的秩序与生态安全,确保湖泊周围的航运和渔业活动不受干扰。 这支海军显然并不具备实际作战能力。 即便如此,蒙古海军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讨论。 许多人拿它开玩笑,称它为“世界上最不像海军的海军”,但也不得不承认,它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仍然起到了维护治安的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海军的艰难建设与生态危机 然而,蒙古海军的困境相比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军显得不值一提。 乌兹别克斯坦,同样是一个内陆国家,远离任何海洋,但它却选择了花费重金,购买了大量的军舰。 1996年,乌兹别克斯坦为了发展自己的海军,从阿联酋引进了几艘军舰,期望通过这些舰艇来增强国家的海上力量。 然而,事实并不像他们预期的那样顺利。几艘新军舰刚刚投入使用,就因缺乏训练和维护,迅速陷入沉没的困境。 尽管如此,乌兹别克斯坦并没有因此放弃海军梦想。 为了重振海军,他们再次投资,最终从多个国家购买了近40艘军舰,甚至还组建了超过2500名海军官兵的庞大舰队。 然而,刚刚完成的海军舰队并没有迎来预期的“海上风光”,而是面对了一个无法预料的生态危机——咸海的干涸。 咸海水域1989年与2008年的卫星照片对比 咸海,曾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宝贵水域,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水上交通。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打击,咸海的水位开始急剧下降。 到20世纪80年代,咸海已经开始显现萎缩的迹象。 苏联时期的大规模农业开发,尤其是对水资源的过度抽取,导致了阿姆河的水量大幅减少,咸海的水源逐渐枯竭。 这一现象在苏联解体后进一步加剧,咸海的消失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咸海的生态灾难与人类活动的深远影响 咸海的萎缩,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的灾难,更是社会经济的严重冲击。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泊,水域面积一度达到6.7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中国青海湖的两倍。 水域广阔,湖中有上千个岛屿,是渔民和交通运输的关键。 然而,随着苏联时期对水资源的大规模抽取,咸海的面积每年都在减少。 到了1990年代,咸海的面积已经萎缩到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直至2000年代,南咸海几乎已经完全干涸。 随着咸海的消失,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军也陷入了困境。 那些昂贵的军舰,原本被用于保护这片水域,但现在它们只能停放在干涸的湖床上。 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军艰难地维持着少数几艘可用的军舰,但它们只能在阿姆河上进行巡逻,充当缉毒等治安任务。 咸海的消失,实际上是人类不合理开发的结果。 大量的农业用水和水利工程使得原本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的咸海,最终走向了干涸的命运。 这场生态灾难不仅影响了乌兹别克斯坦,也给整个中亚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视角下的内陆海军困境与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从蒙古到乌兹别克斯坦,海军困境的背后不仅是地理上的无奈,更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内陆国家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比如奥地利、玻利维亚、塞尔维亚等国家也有自己的海军力量,但这些海军通常游弋于河流和湖泊中,根本无法与真正的海洋舰队相比。 内陆国家的海军更多地是象征意义上的存在,用于维护国内的水域安全,而非执行远洋作战任务。 乌兹别克斯坦的困境,也引发了全球对于生态保护和军事建设的深刻反思。 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军困境”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笑话,它深刻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应对生态危机的无力感。 当海洋与湖泊逐渐消失,曾经雄心壮志的舰队却只能在干涸的湖床上停泊,这种“有船无海”的困境,不禁让人深思:国家在建设军力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更多考虑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性? 你认为,内陆国家是否应该继续在没有海洋的情况下建造海军?还是应当调整战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上?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