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俄军将5万乌克兰人编入征兵体系?
wforum.com  2025-11-03 14:07  边解感

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政令,将乌克兰被占的扎波罗热州、赫尔松州、顿涅茨克州与卢甘斯克州正式划归南方军区。这项命令在行政上是一纸归属令,在战争语境中却标志着俄军对这些地区行使兵力控制权的“法理化扩张”。

南方军区长期是俄乌战场的主力军管区,此次将乌克兰被占四地纳入辖区,显然不仅为方便指挥,而是为下一步展开系统性兵员征集清扫障碍。在此之前,俄罗斯多次尝试从克里米亚、顿巴斯招募兵源,却因地位模糊、抵触强烈,始终难以制度化。

此番“归区”举措将征兵权限一并下放,意味着俄国防部可直接向18至55岁的被占领区男性下达动员令,并通过征兵办、地方民政与治安机关执行。征召体系的正式接入,为俄军打开了一个特殊的兵源后备池:其既非俄本土人口,又不在西方人道监督视野内,在俄方定义下,这是一片“低政治成本、高动员潜力”的人力腹地。

如果说2022年的“部分动员”曾引发俄本土民众恐慌潮,那么将动员指针指向这些“半归化”地区,则是在合法性遮蔽下的迂回征兵。对克里姆林宫而言,这既避免了再度激化本国社会的不满,也绕开了制度与道义的直接碰撞。

兵力补充还是动员试验田?

乌克兰第三集团军副司令德米特里·库哈尔丘克近日公开表示,俄军正试图在上述被占领土范围内征召5万至10万人加入对乌作战任务。他强调,这批兵力主要用于替换前线持续伤亡部队,尤其是在顿涅茨克和赫尔松方向,俄军减员严重。

从前线来看,俄军在阿夫杰耶夫卡、恰索夫亚尔等区域持续推进,但人员轮换迟滞,作战单位频繁“拖编”。过去几个月中,乌军情报显示俄方已动用多支远东和中亚志愿兵团进行补位,标志着传统编制兵源消耗殆尽。

俄方此时大规模动员被占区人力,并非出于战术突发需求,而是战略层面的人力接力。在过去两年中,俄军多次试图通过征召预备役与志愿兵解决兵源紧张问题,但因社会反弹与志愿热情锐减而逐步失效。2024年夏季动员时,北高加索、巴什科尔托斯坦等地曾出现大规模抗议与逃兵潮。

如今,这一轮动员的焦点落在“非俄本土”的被占区,正是为规避上述政治与社会代价。这些地区居民语言习惯尚未完全俄化,户籍制度悬而未决,天然缺乏抵制能力。征兵对象既无明确法律身份可申诉,也少有可见舆论支持,在克里姆林宫看来,是兵员的“战略缓冲区”。

可以说,这种动员方式本质上是将“人力战场”外推一步——俄军不再依赖本土青年,而将战争所需的体力资源摊派到制度盲区。

图片

从强征到“归化兵源”

然而,这种战略在国际法下正引发剧烈争议。按照1949年《日内瓦第四公约》第51条,军事占领国不得强制被占居民服兵役。乌克兰政府认为,俄罗斯即使通过行政划归方式改变了这些地区的“军区归属”,也无权将其中居民纳入征兵系统。

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起,俄方已多次尝试“转化兵源身份”,通过颁发护照、施行选举、重塑教育系统等手段建立“居民公民化”路径。2022年开始的“部分动员”中,克里米亚半岛与卢甘斯克曾率先被纳入征兵范围,当地青壮年被大量征召,引发家属公开抗议与国际质疑。

此番在扎波罗热与赫尔松地区大规模动员,更是将此前的“个别操作”升级为“系统化程序”。俄罗斯官方立场是:既然这些地区“回归”俄罗斯联邦,其居民便拥有国民身份,理应履行兵役义务。

而乌克兰方面则指出:这些地区目前仍属战争状态下的非法占领,俄方的“领土吸纳”无法使征兵具备合法性。乌克兰外交部已向国际法院与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书面材料,指控俄罗斯违反战争法,实施“强迫性军事动员”。

国际红十字会与多个人权观察组织也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强调对被占区居民进行非自愿动员,是对人道法的公然挑战。

从操作技术看,俄方刻意以“居民自愿注册”方式弱化强征色彩。但事实上,多地已出现通告张贴、户籍追查、夜间盘查等高压手段,征兵对象若不从命,将面临治安处罚甚至驱逐。

这一法理与人道的裂痕,正日益撕开俄罗斯战争动员的遮羞布。

乌克兰的回应

乌克兰军方并未忽视这场“人力战争”。库哈尔丘克中将表示,俄军新一轮动员已在部分地区启动,乌方侦察单位掌握了大量兵员转运路线与集结点,未来或将对这些后勤链条进行打击。

从战术角度,乌方认为俄军这一举措暴露出两点战略漏洞:一是本土兵源耗竭,二是志愿部队战力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占区的“归化兵源”虽能迅速补足编制,却存在纪律松散、逃兵率高、战斗意志不稳等内在短板。

乌方情报部门还披露,已有被动员个体试图穿越前线“灰区”,主动联系乌军请求投诚或避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未被征召男性“整村迁移”,前往乌控制区或第三国避难。

乌克兰外交部则在多边场合积极施压,要求联合国对俄罗斯此轮动员行为发出明确谴责,并敦促红十字会、欧安组织等介入监测被占区人权状况。乌方强调,动员行为若获得国际默认,将形成严重先例,激励其他国家在战争状态下将被占区居民视为“劳动力资源”。

可以预见,乌克兰接下来将不仅在军事上打击俄军补给线,也将在舆论与法理层面发动“合法性反攻”。

动员,是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当动员发生在被占区、面向非志愿者、依赖行政归属重新包装合法性时,它所反映的或许不是胜势,而是兵力体系的濒临崩溃。

俄军选择将征兵战线推进至被占地区,看似扩大了兵源,但实质是承认了国内社会动员能力的萎缩。在志愿招募热情消退、预备役效能下降、地方抗议频发的现实中,克里姆林宫正在向边缘人群压榨剩余动员空间。

但战争从来不是纯粹的数字游戏。缺乏忠诚度与训练基础的新兵,无论在心理承受力还是战术协同性上都难以匹敌正规军队。一旦兵源质量无法转化为作战能力,这场动员就将沦为战场上的沉重包袱。

从长远看,这种对人力资源的透支,已成为俄乌战争进入高烈度对抗后的警示信号。俄罗斯若持续依赖“归属型动员”,其军事能力或将步入负向螺旋。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俄军三面合围 乌军能挡住八倍兵力的碾压?
继印度后,土耳其也要“背刺”俄罗斯?
17万俄军压境,川普“挟弹抢筹码”
乌克兰需要“鹰狮”
都说优势在我:俄乌战报,能挤出多少水分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了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炸锅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