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朝鲜展示新型高超音速弹头 压缩美拦截空间
wforum.com  2025-10-07 14:18  星海之刃

2025 年 10 月 6 日,朝鲜在平壤举办的 “国防发展 - 2025” 展览上展示了新型武器装备,其中 “火星 - 11Ma” 短程弹道导弹引发关注。韩国媒体转述朝鲜中央通讯社发布的相关照片显示,这款导弹隶属于 KN-23/“火星 - 11” 系列,其显著特征是配备了具备升力生成能力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弹头,并且带有小型控制面。

从技术特性来看,“火星 - 11Ma” 采用固体推进剂,这一设计使得导弹准备时间缩短,在倒计时阶段的信号特征也更少。其运输起竖发射车为 8×8 轮式机动平台,长约 13 米、宽和高各 3.5 米,质量接近 40 吨,由三名人员操作,通常可见两个发射筒。该发射车搭载约 500 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公路行驶速度约 70 公里 / 小时,后勤机动范围近 1000 公里,具备较强的越野能力,可应对多种复杂地形,这种机动性有利于导弹系统在战时进行分散部署、快速发射以及发射后的迅速转移,从而提升生存能力。

在导弹本身的参数方面,“火星 - 11Ma” 的直径和整体架构与该系列早期型号一致,这种设计策略是在不重新设计整个导弹系统的前提下,仅更换前端部件,既降低了研发风险,又能利用现有的 KN-23 系列变体生产基础。不同来源的资料对其尺寸描述略有差异,有数据显示其长度约 7.3 米,直径约 0.9 米,发射质量约 3.4 吨;也有资料提到最大长度可达 9.8 米,这可能是不同变体及测量方法导致的。该系列导弹射程通常在 450 至 600 公里之间,改进型估计可达 600 至 700 公里,圆概率误差在 5 至 30 米之间,这使其跻身现代制导短程弹道导弹行列。

此次展示的关键在于其配备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弹头。从外观上看,滑翔体头部呈多面体形状,弹体升力布局更接近楔形而非尖锐的圆锥体,这种设计有助于在高动态压力下保持可控升力。即使是细微的设计调整也意义重大,因为升阻比的提升能增加横向射程,并为末端弹道的规划提供更多选择。若滑翔体在助推阶段顶部附近干净分离,便可以小角度进入密度较大的大气层,以高超音速飞行并进行横向机动。对于防御系统而言,其威胁不仅在于峰值速度(至少在无动力飞行阶段速度超过 5 马赫),更在于低空飞行、能量管理以及机动能力的结合。较低的飞行轨迹会缩短雷达探测距离,压缩反应时间,而其进行的 S 形转弯或高度变化会使对其弹道的预测变得复杂,降低拦截器的引导精度。

从战术应用角度分析,“火星 - 11Ma” 的作战目标主要包括机场跑道、仓库、指挥节点以及关键的导弹阵地和传感器等。采用双发或密集齐射的方式,旨在对敌方防御体系施加压力。韩国和美国依赖多层防御体系,包括用于点防御的相关系统、部分情况下的海军相关防御系统以及更高高度的相关系统。而 “火星 - 11Ma” 凭借低空滑翔并伴随横向机动的飞行特性,能够潜入部分防御系统的最佳拦截范围之下,或迫使防御系统提前进行拦截。这虽然不能使该导弹完全免疫拦截,但无疑增加了防御的难度,需要更多的拦截弹储备以及更持续的传感器任务分配。

图片

从该武器系统的研发背景和体系来看,“火星 - 11Ma” 并非孤立存在。在 “火星 - 11” 系列中,除了基础型号,还有载荷水平更高的放大版本,当地出版物也经常提到与潜艇相关的型号,作为潜射衍生型号。这些不同的变体共同构成了该武器系统的发展体系。“火星 - 11Ma” 依托 KN-23 系列的技术基础,通过加装滑翔体前端,进一步压缩了防御方的拦截窗口。这也意味着地区军事规划者需要调整早期预警传感器,重新审视拦截器的部署顺序,并对可能出现的协同齐射攻击做好应对准备,而不是仅考虑应对单个导弹的发射。

总体而言,朝鲜展示的 “火星 - 11Ma” 短程弹道导弹及其配备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弹头,在技术和战术层面都对现有的区域导弹防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带来的影响需要相关方面在军事部署和战略规划中予以重视和应对。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金正恩阅兵前“剧透”多种导弹
中国总理李强将访问朝鲜
韩国采购下一代预警机 美国公司赢得大单
半岛格局巨震!李在明宣布收回战时指挥权
突发:白宫首次明确表态 释重要信号
“朝鲜局势”
48小时新闻:
歼-16驱离F-35事件解析:极具实战意义
号称远超美军太阳神!中国官宣大国神器
在委内瑞拉,5架F-35被中国反隐身雷达锁定
央视重大事故!官方认了
官宣:中国军舰载激光武器实战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