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边测边打!美军B-21轰炸机预计2026年上线
wforum.com  2025-08-19 13:55  前沿深度解码

根据军事网站《Army Recognition》报道,美国空军最新的B-21“突袭者”(B-21 Raider)隐形战略轰炸机计划迎来新进展。报道指出,首批投入测试的飞机将直接具备作战能力,其中两架预计于2026年展开相关测试,凸显美军急于将此新一代战机投入使用的意图。

一、基本情况

B-21计划自始的目标,便是生产“具备作战可用性”的测试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原型机。目前,已有三架B-21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测试,其中一架负责飞行测试,另两架则进行地面结构与系统整合评估。美国空军的长期目标是采购“至少100架”B-21,用以在2030年代初期,全面取代现有的B-1与B-2轰炸机机队。

在预算方面,美国空军2026财年为B-21计划编列了高达103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涵盖采购、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川普政府在今年六月提议的54亿美元采购预算,更是比上届政府的规划提前了至少两年,显示其对此计划的高度重视。

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正在加州棕榈谷的空军42号工厂进行B-21生产。尽管该公司因调整生产流程以满足增产,已承担了近20亿美元的累计亏损,但空军方面认为,现有厂房与供应链足以应对增产需求,无须兴建新工厂。目前的机密生产速率据传约为每年7至8架。

图片

二、在2026财年的计划

美国空军已把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列为2026财年采购清单里的头号项目,预算规模首次突破百亿美元级别——103亿美元将一次性划拨给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用途涵盖首批量产机采购、生产线提速、后续升级研发以及配套基地建设。与2025财年相比,该项目的年度拨款几乎翻了一番,显示出美军急于把这款新平台从“试飞状态”推进到“实战值班”。

在这103亿美元里,美空军把54.1亿美元明确标注为“采购资金”,用来启动首批低速初始生产(LRIP)批次;另有39.8亿美元继续投入研发,以完成尚未结束的测试科目、核作战认证和未来批次改进。为配合增产,美国会还额外通过“和解法案”一次性注入45亿美元,专门用于扩建加州棕榈谷42号工厂的生产线、增购长周期零部件和培训技术工人。诺斯罗普公司则自行追加近5亿美元,提前囤积原材料和工装设备,为后续“节奏提升到年产7~8架”做准备。

按照已公开的进度节点,2026年将有首批2架具备完整作战构型的B-21结束试飞,直接转入战备测试;埃尔斯沃思空军基地同期完成机库、训练与维护设施的建设,成为第一个B-21作战与训练复合基地。空军在内部评估中已把“100架最低目标”悄悄上调到145架甚至200架,并计划在2030至2039年间以每年10~12架的稳定速率交付,以全面替换现役B-1B和B-2A。

总的说,2026财年标志着B-21项目由“研制”正式转入“批量列装”的拐点:百亿预算到位、首批作战机下线、生产线全面提速,美国空军希望在2030年代初就拥有至少100架可随时投入全球各个方向的隐身战略打击平台。

图片

三、困难阻力

B-21轰炸机尽管被美军“寄予厚望”,但如若要尽快真正形成规模战力,至少还要突破五道阻力。

一是成本。诺斯罗普·格鲁曼已公开承认,前五批次低速生产“铁定超支”,公司为此先行吞下20亿美元亏损,后续仍可能继续追加。虽然单机出厂价被压到约7亿美元,仅为B-2的三分之一,但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若以145架计算,仍需近两千亿美元;任何额外改动都会迅速放大这个数字。在美国会同时面对“哨兵”洲际导弹、NGAD六代机等“吞金巨兽”的背景下,空军很难年年为B-21全额埋单。

二是产能瓶颈。目前只有加州棕榈谷42号工厂一条生产线,年交付量不足10架,若要2030年前达到百架规模,必须新建第二条产线,硬件投资至少8亿美元,且需要18个月才能形成产能。供应链则更为脆弱,B-21大量采用T800级碳纤维,其中六成依赖日本东丽公司,一旦地缘或贸易生变,材料就可能断供。再加上美国航空制造业过去十年流失四成复合材料产能,扩产并非简单砸钱即可解决。

三是技术成熟度。B-21首飞虽已进行,但测试科目远未收官:核作战认证、新型空射巡航导弹集成、与无人僚机的实时数据链协同,每一项都要在2026年前后完成试飞与软件迭代。内部弹舱原本为远程对地武器优化,如果未来要承担空战指挥或空对空任务,需要重新设计挂架与冷却系统,任何改动都会回灌到成本与进度。此外,先进多功能隐身材料虽在实验室验证良好,但能否在亚太高盐高湿环境下维持低可观测性,仍待长期检验。

图片

四是预算政治。美国空军2026财年虽为B-21豪掷103亿美元,但国防部同时要求各军种提交8%的预算削减方案,核现代化项目又被明确豁免,B-21必然成为刀口下的肥肉。国会两党的传统分歧也随时可能发酵:一方要求优先照顾退役军人福利,一方坚持“先买轰炸机再谈民生”,任何拉锯都会让拨款节奏慢半拍。

五是战略定位摇摆。美空军内部对“到底需要多少架”始终没有定论:一线指挥官喊145架,参谋长却警告“别超出经济和技术承受极限”。随着NGAD六代机方案推倒重来,部分声音主张让B-21承担更多空战与指挥任务,这可能导致设计要求再次膨胀,进而冲击已锁定的成本基线。

总的来看,B-21想按计划跨过百架门槛,既要在国会山打赢预算攻防战,又要在42号工厂和全球供应链上突破物理瓶颈,还要在试飞场上把所有新技术磨到实战可用——任何一环迟滞,都可能把“2030年形成规模威慑”的愿景拖到2035甚至更晚。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六代机都要烂大街了 制造国还是只有一个
同志们,撤退吧!我会把桥和自己一起炸掉
中国“山寨”V-280传成功首飞进入实测阶段
超隐蔽+超强打击!中国海底“静默杀手”曝光
时隔六年再闯南海,中方警告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