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中情局养出俄军士兵?美高官之子阵亡
wforum.com  2025-04-27 21:24  观局有语

在中央情报局那座厚重的权力之塔里,朱莉安·加利纳·格洛斯(Juliane Gallina Gloss)曾是技术革新的旗手,是数字战场上的掌舵人。然而,命运给了她最残酷的一击——她21岁的儿子,迈克尔·亚历山大·格洛斯(Michael Alexander Gloss),在顿涅茨克的血腥泥沼中阵亡,穿着俄军制服,倒在了美国昔日敌人的土地上。

当讣告低调发出,“英雄之旅”成了最后的注脚,然而战场上的无人机录像却无情定格了迈克尔生命最后的28米。爆炸、浓烟、消失。没有告别,没有归来,只有一场在乌托邦幻灭中挣扎过的年轻灵魂,在异乡归于尘土。

图片

雪夜降生的少年与崩塌的理想

图片

2002年12月4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迈克尔在美国降生。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两个姐姐,自幼在充满爱意和保护的环境中成长。家族的背景注定了他与普通孩子不同——母亲朱莉安出身海军情报体系,后成为中情局要员,父亲拉里·格洛斯亦是海军出身,后转战防务企业界。

迈克尔自小展现出对自然与建构的狂热热爱。他用积木搭建避难所,用树枝堆砌瞭望台。他11岁时重现了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的场景,赢得了乐高展的好评。
在他的世界里,鲍勃·迪伦的抗议歌曲、托尔金笔下的中土英雄、《探险活宝》的离奇冒险,织成了一张五彩斑斓的理想之网。

这张网,终将在现实面前撕裂。

环保圣徒的漂泊与反叛

2021年,迈克尔进入了缅因州的大西洋学院。这所位于岛屿上的文理学院,以极端环保主义著称,声称使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践行零废弃政策,誓言实现碳中和。

在这里,环保不只是课程,而是一种近乎宗教般的信仰。
迈克尔沉浸其中,学业却一落千丈。他更关心全球变暖、碳足迹、气候正义,远胜于任何课堂考试。2022年7月,他因参与气候抗议被逮捕,戴着手铐的照片登上了《华盛顿邮报》。

那一刻起,他的轨迹彻底脱离了常规路线。他辍学,周游世界,去寻找那个他以为存在的纯粹乌托邦。

图片

意大利阿门多拉腊的吊床上,他在一栋乡村别墅研究可持续农业;在保加利亚边境,他身披朝圣者长袍,豪气买下市场所有面包分赠同伴,被称为“耶稣”;在土耳其地震灾区,他投入废墟救援。

一路上,他的言辞越来越激烈,情绪越来越绝望。他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美国是一个以暴力为底色的帝国,金融暴力、制度暴力、情感暴力乃至肉体暴力,构成了它的全部。他愤怒地指责西方媒体在乌克兰战争上撒谎,坚称俄军才是真正的反抗者。

在迈克尔的眼中,西方霸权正在衰败,金砖国家将取而代之。而他,必须站到“正确的一边”。

红场的微笑与战壕的死亡

图片

2023年8月13日,迈克尔越过格鲁吉亚边境,进入了俄罗斯弗拉季高加索。他在莫斯科的红场上留下一张笑得灿烂的自拍,仿佛踏上了一场朝圣。

同年9月5日,他的名字出现在俄军数据库中。被编入空降兵第137近卫空降团,迈克尔开始了真正的军事训练。讽刺的是,他在登记表上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写成了“伊斯兰教”,仿佛在用一种极端方式与自己出生的文明割裂。

在战场上,空降兵是冲锋陷阵的急先锋,死亡率居高不下。
2023年底,他随部队部署至顿涅茨克州索莱达尔西北部。2024年4月4日,一架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悄然逼近。最后的画面显示,爆炸发生前,迈克尔距离死亡仅有28米。

他未曾返回莫斯科,也未能实现自己对“打败军工联合体”的幻想。他只是倒在了冰冷泥泞的壕沟里,无声无息。

直到两个月后,他在华盛顿的家人才收到战死通知。

精英家庭的隐秘裂痕

图片

朱莉安·加利纳·格洛斯,这位中情局数字创新副局长的履历本可以写进教科书。
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理学士、海军密码官、国家侦察局高级工程师、IBM政府解决方案总监,再到中情局首席信息官、数字创新副局长——她的一生,是美国军工情报复合体黄金时代的缩影。

她曾自勉道:“真正完美的工作,需要三样东西:伟大的人才、伟大的技术、伟大的使命。”
而在自己亲生儿子的身上,这三样东西似乎一个都没有延续。
迈克尔用他的死亡嘲弄了整个体系,用叛逆回击了家庭、国家、文明的塑造。

父亲拉里·格洛斯也是一名资深军官,曾在海湾战争中服役,后投身甲骨文、IBM、NISC等防务企业。但他在儿子的选择面前,显得格外沉默无力。

这一对深信体制、深信权威的夫妻,最终未能阻止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体系的逆子。

无法抹去的伤痕与时代暗影

图片

中情局发言人急忙撇清责任,声称迈克尔的死只是“私人悲剧”,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但无论如何掩饰,这一丑闻的爆炸性都无法消弭。

这不仅仅是一个叛逆青年的死亡。它是美国国内结构性断裂的一次血淋淋展现:当精英教育灌输的自由、环保、人权理想,与现实权力运作的冷酷本质背道而驰,年轻人最终会选择什么?

迈克尔看似选择了离经叛道的极端路线:他走进了敌人的阵营,以肉身抵抗父母信仰的体制。但在钢铁与火焰编织的战壕中,他不过是又一个被碾碎的小卒。

当年迈克尔在吊床上畅想着“爱与和平”,他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最后的归宿竟是东欧冰冷的泥土。

这一切,远比任何讣告来得更刺眼。讣告可以删除,社交账号可以封存,但血泊中的倒影,留给美国社会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警告。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捡到了“宝”!胡赛武装再一次刺痛美军神经
美国为何不许德国向乌提供“金牛座”导弹?
乌军无人机干掉俄军装甲列车 攻击方法巧妙
俄乌战争提醒了中国:8000辆59式坦克不能丢
"金牛座"有多狠?克里米亚大桥要保不住了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惊掉下巴!5000吨大驱,塞进74个垂发?
歼-35隐形战斗机: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
歼-10S飞赴北非演习 让埃及空军“开眼”了
巴铁向印军猛烈开火 中式装备亮了
巴方2大劣势 想赢,靠“中械武器”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