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 ||||||||
胡塞成抵抗之弧弃子?伊朗战略盟友面临崩盘 | ||||||||
wforum.com 2025-04-18 23:03 世界军事网 | ||||||||
在中东这片常年硝烟不断的土地上,胡塞武装或许早已习惯了战火频仍的日子。但他们没有预料到,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敌军坦克的履带,而是美国空军在凌晨掀起的一场地狱风暴。 2025年4月17日凌晨,荷台达港,这个本是也门西海岸上唯一能望见出路的窗口,被美军一夜间炸成焦土。 第一轮打击:炸毁的不只是港口,是一条战略动脉根据俄罗斯RT电视台报道,美军中央司令部在17日凌晨发动远程打击,对胡塞控制的荷台达港和拉斯伊萨港进行了大规模轰炸。90人当场死亡,数百人重伤。现场爆炸如战术核武落地,储油罐连环起火,火光在数公里外清晰可见。 港口的3个大型燃料储藏罐和5个在建罐体全部化为瓦砾。原油、汽油、柴油齐齐起火,爆炸引发的冲击波将港区变成地狱画卷。网络上传播的一段现场视频显示,爆炸中心形成的火柱高达数十米,港区核心设施遭到完全摧毁。 胡塞的命脉:战争后勤的咽喉被切断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轰炸,更是一次体系性清除。美军此次明确宣布,目标是摧毁胡塞武装赖以维持军事行动的后勤核心。荷台达和拉斯伊萨,是胡塞唯一能与外界进行石油贸易与武器通联的港口,是也门残存秩序的最后枢纽。现在,这条生命线已被斩断。 分析人士指出,美军此举很可能是为下一步地面行动扫清障碍。在传统战争逻辑中,先炸断补给线,再推进前线主力,是最基本的打法。而在现代战争中,摧毁港口,就是在拆除敌方“战略肺叶”——让它无法呼吸。
但这并非只是胡塞的损失。这两个港口承担了也门80%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与70%的进出口贸易。如今,美军一夜之间炸塌的不只是胡塞的兵站,更是千万平民赖以生存的通道。这是一场精准而冷酷的战争设计:既斩首武装力量,又让底层百姓陷入绝境,逼其屈服。 伊朗的失误:谈判桌上的算计换来火海中的羞辱更讽刺的是,这场毁灭性打击的发生时间——恰逢美伊就“核协议”展开新一轮谈判。种种迹象表明,伊朗或许在外交场域放松了警惕,误判了美国的意图。有评论指出,伊朗或曾寄望以胡塞为谈判筹码,用“适度松绑”换取与美方达成妥协,但美军的行动已将这场“走位交易”戳得粉碎。 伊朗高层此前一度试图将胡塞塑造成“抵抗之矛”的延伸,既能牵制沙特,也可扰乱红海秩序,为伊朗争取地缘博弈空间。然而这一次,美国没有选择“先谈后打”,而是直接“先打为敬”,不仅摧毁胡塞武装,也重创伊朗的战略外溢。 美军逻辑:谈判归谈判,轰炸不打折这次轰炸还是美军首次公开承认对胡塞后勤体系展开体系性清除。从“非军事区”到“关键基础设施”,美军打击边界的扩展,是其对“红海威胁”长期战术的转折点。美国的态度很明确:红海不是谁都能随意施压的水道,也门也不是伊朗的地缘代理游乐场。 胡塞的命运正在改写。石油出口断绝,财政体系崩溃,平民补给系统瘫痪,国际援助受阻,正义的“面具”逐渐剥落,只剩下弹药箱与废墟。而这场转折,或将成为整个中东博弈格局的新分水岭。 伊朗,若真如传言所言,是在用胡塞这张牌下注未来,那么这一次,他们输得不仅仅是一张牌,而是一整个牌桌。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