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中国卫星成为美国“红海惨败”的遮羞布?
wforum.com  2025-04-18 22:31  时谈有译

2025年4月,美国军方放出一则惊人指控:一家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卫星企业,正在向也门胡塞武装提供图像情报,协助其打击红海上的美军航母和商船。这个指控在白宫新闻厅里被反复暗示,在美国主流媒体上被反复放大,甚至有人直接将胡塞的一次精准打击,归功于“中国卫星的技术支援”。

如果不是这张指控来得如此熟悉,人们几乎会以为,这是一起前所未有的地缘“新型战争”升级。但在真正了解美国在红海的处境后,这样的“新锅旧甩”,不过是大国霸权心虚后的下意识动作。

这一场从红海引燃的技术、战争与舆论三重冲突,中国,正在无声地被推向中心。

胡塞武装崛起,谁在“刺痛”美军神经?

图片

胡塞武装,从未是简单的“地方叛军”。自2015年起,这支也门什叶派武装在伊朗的长期支持下,从一支游击队成长为装备精良的准军事力量。到了2023年,他们手握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与远程无人机,甚至具备情报协同打击能力。

而真正让西方胆寒的,是他们将火力延伸至红海。

这片曾经被美国第5舰队视作“内湖”的海域,逐渐变成胡塞武装展示火力与意志的舞台。红海航道上的商船频频中弹,美军航母也一度遭遇炮火袭击。五角大楼的情报系统、以色列的预警系统、沙特的拦截系统,仿佛都变得迟钝,只有胡塞的导弹雷达精准如常。

战事胶着之下,白宫的应激反应并非军事升级,而是信息战升级——指向遥远东方的一颗卫星。

卫星不是武器,却被当成“导弹引信”

美方指责的,是中国一间商业卫星公司,称其遥感图像“疑似”被胡塞使用。这种指控没有卫星编号、没有图像样本,甚至没有哪一艘航母、哪一艘商船因此受损的具体数据。美国,只是“说了”。

但这“说法”的破坏力,并不比巡航导弹弱。

在舆论系统里,一枚指向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罪名”,就是下一轮制裁与封锁的起点。从芯片到无人机,从5G到激光雷达,中国的科技出海之路上,从不缺这样的标签。而如今,遥感卫星也被列入“可武器化”的名单,是一场更隐秘的“全球高技术战争”的前奏。

更关键的是:美国并不关心真假,他们只关心解释权。

谁在战争失败中寻找遮羞布?

图片

红海的失控,背后是美国中东战略的全面退潮。川普政府高调出兵、强硬制裁,最终却陷入“不敢打也打不赢”的困局。胡塞打得准、跑得快、藏得深,美军打击频频落空。在本土媒体和盟友质疑的双重压力下,一个“外部力量支援”的叙事框架,就这样被刻意制造出来。

这不仅是地缘战略的卸责,也是对中国技术出海的另一轮打压准备。

它的目标不止是那家卫星公司,更是中国整个遥感、航天产业的外部形象和商业信誉。它不需要证据,它只要叙事。

和平不辩,事实自清

图片

面对无端指控,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简洁而明确:中国从未向胡塞提供任何图像、武器或情报支持。中方长期坚持中东“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倡导政治对话,反对外部军事干预,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而中国在也门问题上的立场,也并非临时搭建。多年来,中国推动和平谈判、援助人道物资,从不在地区冲突中“选边站队”。

相比之下,美国在也门问题上的角色,早已陷入自相矛盾:一边高呼人道主义,一边军售沙特;一边指责伊朗代理人,一边自己却在暗中扶持分裂势力。如今又以“中国卫星”为由,试图为自己的战略失误寻找遮羞布,既显无力,更显焦虑。

信息战下的三重企图

将“胡塞精准打击”归因于“中国卫星”,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套战略性极强的舆论部署,其核心动机可拆解为三层:

一、为技术封锁寻找新借口

未来数月内,不排除美国对中国商业遥感企业、图像出口平台、境外地面站进行制裁,甚至推动国际组织设立“技术军事中立”框架,以此限制中国技术走出去。这个指控,是舆论准备阶段的“热身”。

二、塑造“科技霸权者”的道德正当性

在西方公众认知中,科技正当性必须与“民主”、“秩序”绑定。一旦中国卫星被赋予“战争支援”的标签,西方科技体系将更名正言顺地抵制与中国合作,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孤立。

三、开启“规则战”的前奏

遥感图像、卫星频谱、地面接收站本属全球共用资源,但美国正试图借此机会重塑规则体系,将其军事化定义,以为中国划定“灰色领域”,试图用国际秩序限制中国的发展半径。

战场之外:技术、叙事与未来竞争力

美国从红海出发,打击的却是天上的中国星链。这不是偶然,而是趋势。

在全球遥感市场,中国已悄然构建起一套以性价比和数据开放为核心的新秩序。越来越多的中东、非洲、拉美国家开始使用中国的地理数据进行城市建设、灾害预警、港口航线管理。

这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认知主权的输出。

而今,美国的“舆论战”正试图反向夺回这份叙事权——将中国定义为“不可靠的技术输出者”,让全球客户因“政治风险”而却步。

面对这种战争,中国需要的不只是辟谣,而是反向输出:主动设定议题、讲述中国作为“和平建设者”的技术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对抗“科技妖魔化”的叙事逻辑。

不是卫星之罪,是霸权之惧

美国军舰挡不住胡塞导弹,不是因为中国卫星太准,而是因为其中东战略早已力不从心。卫星无法决定战争胜负,但可以决定谁来讲述战争。而美国,正在拼命争夺这个讲述的权力。

红海不是战场的终点,而是下一场全球话语权争夺的起点。技术只是介质,权力才是底层变量。而中国,必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不再是被动的被讲述者,而是主动的定义者。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歼15超低空掠海飞行 战术意义远大于马赛克
美国六代机又赢了?美国现在逐渐开始印度化
说一说关于最近J-10CE出口的事情
美军“一把手”换人,对华释放拒战信号?
福建舰后,中国第二款电磁弹射产品是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