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战区网站2025年3月27日报道,朝鲜官方媒体发布消息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本周早些时候在平壤国际机场视察了一架尚未公布正式名称的朝鲜国产预警机。金正恩表示,该机"将在监视潜在威胁和收集关键情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还特意展示了其内部独立工作站与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显得相当现代化。 朝鲜选用的是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初交付的三架伊留申伊尔-76 TD/MD飞机中的一架进行预警机改装。这些飞机由高丽航空公司正式运营进行货运,在2013年进行了临时涂装,用于阅兵用途,也曾用于空降演习。三架飞机分别是编号P-912,序列号1003403104,1990年8月31日交付,于2004年2月19日首次被记录;编号P-913,序列号1003404126,1990年10月23日交付,2004年2月17日在平壤苏南机场首次被记录。编号P-914,序列号1003404146,1990年12月29日交付,2004年2月17日在平壤苏南机场首次被记录。目前不知道进行改装的是哪架飞机。 2023年9-11月,外国人通过卫星图发现在平壤苏南国际机场的其中一架伊尔-76飞机被转移到机场的一个单独的维修区,早期影像显示工程人员在机翼后部机身顶部进行改装,此处正是雷达罩安装位置。2023年12月中旬,雷达罩基座已安装完毕,其投射阴影清晰可见。该改装项目高度保密,2024年9月8日的卫星图像显示了伊尔-76飞机的新改造,突出了两个与雷达罩安装兼容的会聚垂直支柱,8月份在该区域周围放置安全围栏后,后机身下部增加了腹侧边条。这些边条是其他伊尔-76 AEW改装的常见特征,旨在通过抵消大型雷达罩的影响来提高飞行性能。9月3日,伊尔-76被暂时移出围栏区,移至附近的滑行道,可能是为了进行发动机测试。所有四台发动机上的打开的检修面板表明朝鲜人对其进行了维护检查,同时在围栏区域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帐篷状结构,面积约为130平方米,可能是为了容纳雷达罩。据情报显示,2024年11月该机被移入邻近机库,直至2025年2月下旬重新出现时已安装雷达罩。3月14日影像显示飞机被拖至滑行道,机尾朝向跑道方向,准备进行相关测试。
外部影像显示,朝鲜这款采用白灰双色涂装且无明显标识的空中预警机,在外观上与俄罗斯A-50"支柱"预警机和中国空警-2000存在相似之处。但与中俄机型不同的是,朝鲜版本目前明显缺少此类飞机常见的各种天线和外部突出物。机身后部独特的三角形雷达罩及其固定基座清晰可见,该设计与A-50的可旋转雷达罩不同,更接近中国空警-2000的固定式设计。此类固定雷达罩内通常配备三部非旋转相控阵雷达,可提供360度空域监控,但其尺寸似乎较小。机舱内部影像显示设有七个独立工作站,舱壁和前端隔板上安装有平板显示器。内部布局展现出高度现代化的简洁设计,其工作站的集成度很高,至少要比A-50U先进,布局跟中俄的次序都不一样,笔者是没搞明白侧面上方的液晶屏幕有啥用。但其实际作战效能仍存疑。 关于俄罗斯和东方大国两国是否参与该机研发的问题仍无定论。该机雷达罩顶部的三角形设计与东方大国预警机类似,但不同于俄罗斯型号。东方大国此类设计通常内置三部固定式相控阵雷达,实现360度监控。朝鲜可能借鉴该技术,但也不排除采用其他雷达阵列的可能性。考虑到朝俄军事合作的深化,俄制A-50"支柱"预警机或更先进的A-50U技术可能通过军火交易流入朝鲜。但话说回来,真正先进的A-100到现在都难产,还是用的旋转雷达罩,朝鲜这个至少从外表看已经超过俄罗斯预警机水平了。但伊尔-76改装预警机的案例在印度、伊拉克、伊朗均有先例,目前尚无法确认具体参与程度。
虽然朝鲜能否掌握复杂的战场管理与指挥控制能力尚存疑问,但其机载雷达具备俯视功能,能有效识别地面杂波中的飞行目标,弥补朝方地面雷达受地形限制的缺陷,可显著提升朝鲜对低空目标的监控能力,以应对韩国可能部署的巡航导弹及无人机威胁。该机既可提供韩国潜在攻击的早期预警,也可在冲突初期追踪敌机和导弹动向。收集的数据还可与防空导弹部队共享,增强作战效能。更重要的是,它将为日常监控朝韩空域提供新手段,并推动预警机技术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朝鲜仅改造了一架伊尔-76执行预警任务,这意味着其监控能力必然受限。这架飞机想要进行有效的实时指挥和控制,需要AEW平台和朝鲜战斗机之间的空对空数据链路,目前尚不确定朝鲜相对现代化的米格-29在交付时是否配备了这种装备,或者是否可以改装大部分老式战斗机达到这一要求。也许下一步搞一批苏-35或者歼-10C更好些?在战时,该机很可能成为美韩联军的首要打击目标,实际作战价值存疑,因此更可能用于日常边境监控与情报收集,为朝军积累预警机操作经验,同时还可以使用这架飞机跟踪自己的导弹试验,以便于进行实际测试。截至目前,朝方官方媒体尚未正式披露该预警机项目细节,其具体性能与部署计划仍笼罩在迷雾之中。但对于朝鲜这个小国来说,有就是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