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 ||||||||
加国发现的老照片:当时的四川人竟是这样生活的 | ||||||||
wforum.com 2025-10-07 08:17 历史图馆 | ||||||||
加拿大博物馆里发现,1000多张晚清及民国时期四川老照片,当时的川人居然是这样生活的!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四川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早在200多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巴蜀文化。 那么,过去的四川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那里的人们又过着怎样与众不同的生活呢? 前些年,有位成都的摄影家在加拿大一家博物馆里参观,意外发现上千张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四川老照片。这些照片均为外国摄影师拍摄,很多都是第一次曝光,实属罕见! 这些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近百年前四川当地的建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场景,是研究四川历史的珍贵影像资料(文中照片为黑白照适度上色)。 晚清时期,一艘大型渡船停靠在码头边,船上一些外国考察人员正踩着踏板下船。岸上还有很多乘客等待上船。 清朝末年,四川成都的城墙和城楼都还很完整,城墙上站着一个外国人,不远处是他的中国向导。 成都当地正在唱大戏,台下站满了观众。忽然有人喊:“快看,外国人!”观众们都转过身来,看向正站在高处拍照的外国摄影师。 民国时期,四川重庆的挑水夫们,正在水龙头前排队,他们每个人都挑着两只大木桶。在过去,挑水夫是一种传统老行当。 晚清时期,长江三峡江水湍急,20多名纤夫正拉着一艘帆船靠岸。苍凉的纤夫号子声回荡在峡江之间。 清朝末年,一名外国人乘坐竹轿前往目的地考察。途中,他走下轿子跟轿夫们合影。仔细看,这台轿子有3个轿夫。 民国时期,川西百姓正蹬着传统的水车,将沟渠里的水提灌到农田里。天气炎热,两名蹬水车的男子撑着一把遮阳伞。 民国初年,位于成都的驷马桥。驷马桥承载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是成都进出北门的第一座大桥。如今,桥头上是一排灰白色的高车驷马石雕。 民国时,成都华西坝的熊猫养殖基。当时,是让来自深山老林的大熊猫在华西坝生活,待其适应人工饲养环境后,再送往西方国家。 民国时期,外国传教士聚集在成都华西坝。他们穿着中式服饰,准备分发经书读物。 民国时期,重庆街边一间茶馆里,几名男子正坐在桌边喝茶聊天下棋。不得不说,四川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惬意。 民国时期,华西协合大学环境优美,两名女学生站在河边留影。不远处矗立的那座建筑,是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钟楼。 在华西协合大学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上解剖学课。讲师是一名外国人,讲台桌上摆放着石膏头骨模型。 民国时期,在四川泸州郊外,一群西方人聚集在一座墓前,为逝者致哀。 晚清时期,川西几名官员来到乡间,参与并主持隆重的春耕仪式。 民国初年,位于成都的福音医院,是西方人主办的医院。一些军人模样的人站在楼前台阶上,其中一名士兵手里举着旗子。 民国时期,川西一名剃头匠正在街边为顾客理发、修面。在过去,流动理发师很常见,他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为顾客理发。 晚清时期,成都县衙门前,一群乐师带着各种不同的乐器,正准备演奏。 民国时期,华西民工们在建筑工地前合影。华西民工为四川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国时期,一群生活在川西的尼泊尔人,他们都是跟随英国人来到这里的。每个人腰间,都别着一把精美的短刀。 民国时期,川西乡下一户人家,正在用牛拉着石磙转圈,将谷物碾成米面。像照片中这样大的碾盘,很罕见。 照片中这名男子是川西一名更夫,他手里拎着铜锣和锣锤按时打更,工作很辛苦。自古以来,四川人都有吃苦耐劳的品格。 民国时期,在成都陕西街一座教堂前,100多个西方传教士们在合影。其中还有不少人还穿着中式传统服装。 结束语:看完上面这些发现于国外的四川老照片,很多都是第一次见,非常珍贵。从照片上,我们看到了100年前四川人生产和生活的真实风貌,太有年代感了。这些照片也是研究晚清和民国时期四川的珍贵资料!值得收藏。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