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 ||||||||
大脑袋的日本反潜巡逻机—九州Q1W“东海” | ||||||||
wforum.com 2024-09-10 22:02 丹书战史 | ||||||||
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希望与盟军展开舰队决战,一举奠定日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前期作战行动确实按照日本高层想法进行,日军虽然控制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但忽略了反潜巡逻,盟军出动潜艇部队频繁袭击日本往来货船,这些满载原材料的船只本应该供应给日本本土工业,进而转变成武器、弹药维持战争,货船损失之巨已经影响到了战争维持能力。 在1942年9月,日本海军本部下令渡边公司研制一款反潜机,海军要求飞机能以20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飞行至少10小时,并且飞机还要携带2枚250千克炸弹,可用来攻击低深度潜航的潜艇。海军将这款飞机称为“海军实验型17式巡逻机”,成品被称为九州Q1W“东海”(渡边公司在1943年独立出来称为九州飞机株式会社),盟军代号“Lorna”。 Q1W是一架悬臂式、低单翼双引擎飞机,它的外形和同时期德国的容克斯Ju 88很相似,不过这纯粹就是巧合,Ju 88的空重将近10吨,Q1W明显小了一大圈,空重才3100千克。小型化意味着内部空间狭窄,因此机头采用了凸起的驾驶舱,这里可以容纳3名机组成员,视野很不错。 Q1W的动力为2台日立GK2C Amakaze 31 9缸风冷发动机,驱动可变螺距3叶螺旋桨,单台发动机最大功率610马力,无防护的油箱位于机翼中, 总容量1200升。海军的想法是让飞机低速、长时间飞行,然而Q1W的速度实在太低了,它的最大速度为322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约1350千米,最大升限4500米。 当时英、美等国的反潜/巡逻机已经用上搜索雷达了,可日本在雷达方面要落后一些,只有一款3型机载雷达可以使用,这款雷达且不提性能稍差一些,它的尺寸过大无法安装在Q1W上,机载发电系统供应不上,因此该机的搜索方式只有落后的目视观察和望远镜观察。搜索潜航状态的潜艇时可以使用磁异常探测器,日军制定的战术是6架飞机以横向间隔200米的距离对可疑海域拉网式搜索,当磁感应器出现反应后会自动发出声音和灯光信号提醒机组,同时自动倾倒油漆在海面上做出彩色标记,随后整个编队掉头重新搜索并发起攻击。 Q1W的攻击武器很简单,只有机翼下挂载的2枚250千克炸弹,自卫武器只有背部一挺92式7.7毫米机枪,最初计划在机头安装一门99式20毫米航炮,可以用它攻击水面状态的潜艇,但生产型没有安装,有些文章称实战中有些飞机会选择安装1门或2门航炮增强攻击力。 原型机在1943年9月首飞,但量产机直到1945年1月才投入使用,日本总共建造了约150架,它们的运行范围主要在朝鲜半岛、日本、宝岛、菲律宾一线。事实证明该机速度太慢了,自卫武器弱,缺少防护,完全就是个飞行的活靶子。日军的报告称Q1W总共击沉了7艘盟军潜艇,但战后调查只有一艘潜艇的沉没与Q1W有关,当时潜艇被巡逻机发现并实施了无效攻击,飞机随后联络了附近的驱逐舰和扫雷舰才把潜艇击沉,所以这个战果不能完全算在Q1W身上。 Q1W最后一次战斗发生在1945年8月1日,当时3架Q1W发现了盟军SS-309潜艇,该艇正在营救落水的飞行员,这本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奈何盟军还有4架战斗机和一架巡逻机,结果是2架Q1W被击落。二战结束时日军手中尚存68架Q1W,美军对这款飞机显然瞧不上眼,进行了短暂研究后就把它们全部报废处理了,所以没有一架飞机留存下来。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