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
| 世界论坛网 > 中国军情 > 正文 | ||||||||
|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员:其实美国非常害怕中国 | ||||||||
| wforum.com 2025-11-01 21:59 ​ 香港01 | ||||||||
原编者按: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系列活动举行。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出席会议并发言指出,与美国军方交谈时,我们发现,二十年前美国人不会认为中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但现在他们真的认为和中国开战,他们可能打不赢,这就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美国对于中国态度的变化。现将其发言实录发布如下: 三十年后的今天,在北京参加明德战略对话期间,我随团参访了小米科技园,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现在蓬勃的发展。30年前,中国制造业还处于低端、低成本的水平,但现在中国正在生产全球最顶级、顶尖的产品,中国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世界实验室”。因此,现在中国是充满了希望的国度,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也处于非常有希望的时刻,即处于价值链的顶端,且主导了许多世界市场和领域。 近些年,西方对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向。其实,一开始全球化是被全球范围所共同接受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好事,但现在川普反对全球化,他不光对中国,甚至对全球都设置了关税的高墙,他对于世界,甚至对于欧洲、欧盟都发动了贸易战。 因此,反全球化、保护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其他中国学者所提到,中国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因此,在这个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中国一定会遇到这些障碍。 西方对于全球化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因素,二是战略因素。 从经济因素来讲,川普或像川普思维的人在欧洲都会有一样的结论,即认为全球化行不通。欧美国家有些地区是非常繁荣的,而有些地区则是工业城镇,因此,随着一些国家把工业转移到中国或亚洲其他地区,逐渐失去其核心产业,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去工业化。 美国的失业率大概在4%左右,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在加剧,美国的整个不平等问题很多是与其自身的税收政策相关。如果西方工人突然有一天说要和全球的工人竞争,和中国、印度的工人竞争,要知道这些工人的能力更强,但是只需要更低的工资水平。 由于这样的现象,产业不可避免进行了迁移,这就是川普包括其他领导人对于反全球化经济因素的考量或说辞;另一些从和中国贸易交互之中获得了一些利益的国家,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德国是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在中国崛起的这段时间里,德国表现的也变得乏陈可善。 我当时去参访平治,平治的相关负责人跟我说:“中国是个非常伟大的市场,我们在中国的市场做得非常好。”然而,现在中国在价值链上游移动了,中国电动汽车用几年时间走完德系车百年的技术长征,德国人也开始担心他们可能会很快失去在这个市场的主导。中国汽车行业在崛起之中,特别是电动汽车发展非常迅速,正挑战着德国汽车业的地位,因此这引起以欧美为首对于全球化态度的转变。 战略焦虑比经济疼痛更致命。中国的崛起,在战略上来讲,西方到底怎样考量中国的角色?中国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描述,和从西方的视角看到的报道和描述是不同的。很多人就会说中国是威胁,中国计划在亚洲开战,和美国开战。当时洛佩西蹿台,那时候就有很多关于台湾方面的讨论,中国当时也有很多的报道,说中国正在加强其军事建设。 其实,美国非常害怕中国,认为中国拥有了非常强的海军力量,美国对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权力威胁,中国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武器。所以和美国军方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二十年前美国人不会认为中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但现在他们真的认为和中国开战,他们可能打不赢,这就是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美国对于中国态度的变化。
|
||||||||
|
|
||||||||
| 0%(0) | ||||||||
| 全部评论 | ||||||||
| 暂无评论 | ||||||||
| ||||||||
| 48小时新闻: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