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 ||||||||
西方4代坦克都是重型 中国为何非选中型? | ||||||||
wforum.com 2025-10-03 03:29 海事先锋 | ||||||||
当您开着汽车走在高速路上,发现大家都在逆行时……您会不会察觉到是自己在逆行呢?在世界第4代坦克发展的大潮中,中国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截止目前,西方已经公布的几型第4代主战坦克,全部都是重型坦克;唯独中国的100式坦克是中型(甚至可以称为轻型)坦克。那么,到底是我们“逆行”犯错,还是西方皆醉我们独醒呢? 从体量上看,目前几种已经公开的4代坦克,都比100式要重。比如,俄罗斯的T-14坦克体量为55吨;德国的KF-51坦克体量为59吨;法国的EMBT ADT 140坦克体量为60吨;美国的艾布拉姆斯-X坦克体量为53吨。据推测,100式坦克的车长为7.2米,宽度为3.45米,高度为2.05米,车重为38吨左右。因此,100式坦克堪称是全球第4代坦克里面最轻的,也是截止目前唯一的中型第4代坦克。 而从火炮的口径来看。俄罗斯的T-14坦克使用一门125毫米的2A82-1M坦克炮,未来也有升级为140毫米坦克炮的计划;德国的KF-51使用一门莱茵金属RH-130型130毫米口径坦克炮;法国EMBT ADT 140坦克使用一门140毫米的阿斯卡隆140毫米坦克炮;美国的M1-X坦克使用一门120毫米的XM-360坦克炮。从上面的各国4代坦克使用的火炮来看,要么是提高了口径,要么没有提高口径但是提高了火炮的膛压和炮弹的初速。然而,只有100式坦克选择了一门105毫米坦克炮,这也是十分独特的。 正是因为100式坦克的车重“过于轻巧”,火力有些“不足”,以至于很多装甲车辆方面的专家、媒体、资深军迷,都纷纷表示不解。毕竟,早在100式坦克出现之前,全球第4代坦克的发展方向已经朝着:更强的防护、更强的火力、更强的态势感知能力、更强的无人机使用和反制能力等方向发展了,也有很多专家总结出来一套趋势,来推测中国的第4代坦克发展方向。 然而让大家都大跌眼镜的是,中国的100式第4代坦克,选择了中型坦克的路线。甚至,如果和美国42吨的“布克”轻型坦克比起来,100式坦克38吨左右的车重,还要更轻,说是轻型坦克都不会很过分。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第4代坦克的作战环境,就能发现中国选择中型坦克,实际上很可能是全球唯一正确的选择。为何呢?答案就在于坦克重回炮灰属性。 其实坦克自古以来就有炮灰属性,没有办法,无论是一战、二战还是现在,坦克在战场上的损失率就是很高的,在一场势均力敌的交战中,坦克很难从前线全身而退。别说现在有无人机,二战时期的坦克也会面对掷弹筒、攻击机、反坦克地雷、反坦克炮乃至反坦克步枪的威胁,损失也十分巨大。所以,苏联在发展T-34坦克的时候,就明确了坦克要具有易生产性、可维护性、可损失的特点,也正是因为T-34-85坦克在具备同主要对手抗衡的同时,还有优秀的生产性、维护性,才成为了帮助苏联打赢二战的一代经典。 可以说,坦克不是为了攀比,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看上去比别人更霸气,而是为了带着自己的国家打赢战争。只要能够打赢战争,那就足够了。100式坦克就是这样的坦克。要知道,早在第4代坦克出现之前,西方的第3代坦克就已经贵出天际了,波兰购买的M1A2 SEP V3坦克就已经达到了1900万美元的单价,这个价钱都快赶上二手米格-29战斗机的单价了。而德国的豹-2A6坦克,也已经达到了800万美元左右的单价,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也有1000万美元的单价。 可以说,这样的坦克不但不易生产,而且损失不起。可是在俄乌战场上,面对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等组成的现代反坦克体系,以及分布式杀伤概念下的反坦克小组猎杀作战,无论是俄罗斯的T-90M坦克,还是西方的M1坦克、豹-2坦克,都无非是“露头就死”的下场。在FPV反坦克无人机的面前,什么坦克其实都没有多大区别。不管你是400万一辆的T-64,还是800万一辆的M1,都避免不了“飞炮塔”的下场。 而现在,西方在第4代坦克的身上,又开始堆体量、堆防护、堆火力,这些技术本来就已经达到了“边际效应”,继续堆下去也不会比现在的3代坦克、3.5代坦克有多好的战场表现,却又是成倍的提高了坦克的价格和生产用时,基本上已经不具备易生产、可维护、可损失的特点了。而中国反其道而行之,在加强坦克主动防护和车组人员防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坦克的车重和造价,也就提高了坦克的易生产性、可维护性、可损失性。 与此同时,面对现代坦克的最大威胁--无人机,100式坦克又能够依靠电子对抗、雷达搜索、主动拦截等措施来应对,反倒是适应了未来的战争。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假如未来真的有大战爆发,那么最后能够形成“装甲洪流”的,一定是100式坦克和100式支援车组成的编队,而不是西方那些昂贵的“艺术品坦克”。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