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 ||||||||
图说:苏联SD-44型85mm自走反坦克炮 | ||||||||
wforum.com 2025-08-26 13:53 讲武堂 | ||||||||
今天要介绍的一款火炮是苏联SD-44型85mm自走反坦克炮。 之所以称其为“自走反坦克炮”,而非“自行”,主要是因为它配备了一台发动机,让它具有短距离自主行走能力,使其无需车辆牵引和人员拖动,不仅方便了操作,还提高了战场灵活性。可以说,这是一种介于牵引式火炮和自行火炮之间的产物。 需要说明的是,SD-44自走反坦克炮并非第一款此类武器。 早在1923年,列宁格勒红色兵工厂就推出了第一款45mm自走火炮。工程师N.卡拉泰耶夫和B.安德烈赫维奇设计了一种名为“兵工厂”的新型武器,他们为履带式底盘配备了一台12马力的摩托车汽油发动机,顶部安装一门45mm火炮。这种重量接近1吨的自走火炮,行驶速度可达5~8千米/小时,由于不可能追上行军速度,只能在战场上短距离行驶。 不过,这种自走火炮并没有座椅,驾驶员只能跟着它徒步行军,同时用两根操纵杆进行控制。1928年,这种自走火炮提交苏联军方进行测试。尽管苏联军方对这种自走火炮很感兴趣,但它没有为驾驶员提供任何保护,行驶速度和机动性也不够理想,只有勉强够用的越野能力。在军方测试之后,这种自走火炮就停止发展了。 二战期间,各国生产的自行火炮都采用装甲底盘,配备各种火炮和装甲结构。但是,“自走火炮”这个概念并没有被遗忘,卫国战争期间,彼得罗夫设计局就开始研究自走火炮。 1946年,D-44型85mm反坦克炮被苏联陆军采用,成为新一代师属反坦克炮。这款火炮非常成功,至今仍在许多国家服役。1948年,K.V.别利亚耶夫斯基和S.F.科米萨里克以D-44为基础,设计出一种自走反坦克炮,并在1949年由9号工厂制造出原型炮。 接下来的几年里,这种自走反坦克炮进行了测试、评估和改进。1954年11月,苏联陆军正式采用这种自走反坦克炮,型号为SD-44。 9号工厂的工程师在设计这种自走反坦克炮时,选择了技术难度最小的方案。D-44反坦克炮的炮身部分并没有任何改变,双室型炮口制退器、整体式身管和炮尾部分保持不变。只是在左侧大架上安装了一个特制的金属箱,箱内装有一台14马力的M-72摩托车发动机。 为了尽可能利用空间,将中空的左侧大架充当油箱。不过,这要求SD-44自走反坦克炮有很好的保养状态,现在部分进行行动表演的SD-44改用外置油箱。 博物馆内收藏的SD-44自走反坦克炮,炮身部分与D-44型85mm反坦克炮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D-44反坦克炮就是56式85mm反坦克炮,这种火炮退役时间并不长,最突出的性能就是射速——15~20发/分钟。 左大架上安装一台M-72摩托车发动机,而M-72摩托车就是中国长江750挎斗摩托车的原型。 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箱、主轴、后桥、万向传动轴和最终传动装置传输至炮轮。值得注意的是,SD-44还配备了自救绞盘,钢丝绳存放在炮盾上。使用时,将其固定在驱动轮轴的特殊滚筒上,绞盘由M-72发动机驱动。 驾驶员座椅也固定在左大架上,这样无论是战斗状态和行军状态,都不需要进行特殊操作。 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控制安装在大架尾端的炮轮方向。这个炮轮在自走状态下,作为方向轮使用,作战时向侧面折叠起来,并不会干扰驻锄的工作。 变速箱有六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可以满足各种行驶需要。最大行驶速度25千米/小时,炮架内的58升汽油可以让其行驶22千米。尽管SD-44通过了苏联军方的测试,但在实际装备过程中,在特别恶劣的环境中,它的行驶能力仍然无法满足需要。 炮架上还安装的照明灯,用于夜间进行照明。当然,SD-44的自走能力相当有限,只适用于短距离行驶,大多数时间都要依靠牵引车拖曳。 由于具有自走能力,五名炮兵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将其从战斗状态改为行军状态,反之亦然。随着安-8和安-12军用运输机的列装,SD-44自走反坦克炮还可以进行空运,并进行伞降。 苏联空降兵指挥官瓦西里·菲利波维奇·马尔格洛夫大将注意到这种特殊的自走反坦克炮,他意识到这样一门可以空投、直升机吊运,并能够自主行驶一段距离的反坦克炮对于苏联空降部队相当重要。 在机动模式下,火炮身管向后收缩,以减小尺寸并提高稳定性。M-72发动机动力较大,可以在大架上容纳炮组人员和10发炮弹。SD-44爬坡为27°,涉水深度0.5米。如果燃油充足,在公路上可以持续行驶220千米。 SD-44自走反坦克炮共生产704门,其中438门是由D-44反坦克炮改装而来,116门是全新制造的,还有150门是改进型SD-44N,配备了夜间瞄准镜,提高了全天候作战能力。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SD-44除了装备苏联军队之外,还提供给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古巴和中国。不过,在中国的资料中,很少看到这种自走反坦克炮的身影,推测只是作为院校教具而没有装备部队。 SD-44N自走反坦克炮,炮盾外形有所改进,并在后方设有专门容纳夜视瞄准镜的收纳盒。同时,大架改为方形。 上世纪60年代,SD-44逐步退役。这并不是说它的性能无法满足作战需要,而是因为苏联军队已经开始装备性能更先进、设计更完善的轻型自行反坦克炮。同时,反坦克导弹的出现,让反坦克炮的装备数量大幅削减。 SD-44自走反坦克炮战术性能: 口径:85mm 身管:55倍径 战斗全重:2250千克 行军全重:2480千克 方向射界:54° 高低射界:-7°~+35° 炮口初速:793米/秒 最大射程:15820米 行驶速度:25千米/小时 射速:15发/分钟 炮组:5人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