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电子战失效,AI群峰统治战场?
wforum.com  2025-08-18 14:18  无人机之家

2025 年的乌克兰战场,正在上演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军事革命:传统的电磁压制神话被打破,“AI 蜂群”从替补席走向 C 位,重塑了火力、机动与后勤的每一根神经。

图片

一、电子战的“失效时刻”

过去三年,俄军以“克拉苏哈-4”“摩尔曼斯克-BN”等系统构建了 0.1 MHz—18 GHz 的超大功率压制链,曾把美制 Excalibur 制导炮弹命中率从 70% 打到 6%。但 2024 年下半年起,乌军以三套组合拳让这一优势快速“折旧”:

认知跳频:星链+军用 5G 的 6000 余次/秒的伪随机跳频,使俄军测向误差从 3° 扩大到 18°;

光纤无人机:FPV 穿越机改用光纤拖缆,彻底脱离 GPS/GLONASS,俄军干扰功率再大也“无频可压”;

AI 欺骗:乌军“Pokrova”系统用生成式 AI 实时伪造格洛纳斯信号,诱导俄军导弹偏航率达 40%。

电子战并未消亡,却从“我能让你看不见”演变为“我看穿你在骗我”,传统的大功率压制首次出现边际效用递减。

图片

二、“AI 群峰”崛起:从单点智能到体系涌现

当电子压制褪色,另一股力量补位——低成本、可消耗的 AI 蜂群。

• 2024 年 10 月,乌军一次出动 320 架“蜂后-AI”无人机,以 6 架电子诱饵+314 架攻击型编组, 5 分钟内瘫痪了俄占克里米亚的 3 座 S-400 雷达站,损失率仅 7%。

• 2025 年 2 月,俄军“柳叶刀-3M”蜂群借助视觉 SLAM 算法,在 GPS 被完全遮蔽的哈尔科夫城区,仍达成 48% 直接命中率。

这些蜂群的核心不是单机性能,而是云端 AI 的“群峰”效应:

– 边缘学习:每架飞机把实时毁伤数据回传,10 秒内完成模型迭代,下一批蜂群即刻采用新战术;

– 自组织路由: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狼群”协议,让 500 架无人机在 0.3 秒内动态重组通信拓扑,被击落 30% 后仍能保持协同;

– 异构耦合:四旋翼+固定翼+穿越机在同一 AI 框架下分工,有人机只负责“按下许可键”,后续全部由算法驱动。

图片

三、战术链的再中心化

传统“杀伤链”是“发现—定位—跟踪—瞄准—打击—评估”,AI 蜂群把它压缩为“看见—决策—打击”三步:

看见:星链星座+小型 SAR 卫星把 1 米级图像延迟降到 28 秒;

决策:云端 AI 用 4000 张/秒的速率比对目标库,给出 95% 置信度的匹配;

打击:蜂群自规划航线、自分配目标,人工只需确认“是否攻击”。

结果是,乌军一个 12 人 AI 火力排,可在一小时内完成对 70 公里纵深的 40 个时敏目标同时打击——这在传统炮兵时代需要 3 个旅级单位协同。

图片

四、后勤与生产:战争的“第二战线”

AI 不仅在前线称王,也在后方重塑补给逻辑:

• 预测性物流:乌军利用 AI 分析 8000 万次卡车北斗/星链轨迹,提前 6 小时预判俄军火力封锁区,补给伤亡率下降 62%;

• 数字孪生工厂:波兰-乌克兰边境的 17 家 3D 打印中心,通过 AI 实时优化无人机蜂巢结构件,单架成本从 1100 美元降到 380 美元,产能提升 4 倍;

• 开源弹药:AI 设计的小型温压战斗部,用民用化肥+铝粉即可合成,威力媲美 82 毫米迫击炮弹,成为蜂群“可负担毁灭”的关键。

结语

俄乌战场第一次大规模验证了“电子战失效、AI 蜂群上位”的新范式。胜利不再属于功率最大的一方,而属于算法迭代最快、数据闭环最短的体系。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乌军无人机袭击 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受重伤
乌军射程3000公里的“火烈鸟”巡航导弹亮相
库存见底!俄军启用苏联时代的T-62坦克
乌军研制覆盖范围达一百公里的新型无人机
反无人机新玩法 乌军给无人机装霰弹枪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人型高达实锤了!机枪手穿戴外骨骼现身
下一个乌克兰要诞生了?俄放话军事行动
9.3阅兵!东盟6国齐聚北京+4国仍没动静
东风-100,世上最危险的巡航导弹?
武器装备被严密包裹 北京中山公园有数处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