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乌战焕发苏军电话第二春 抗干扰强成新宠
wforum.com  2025-04-24 16:37  世界军事网

4月23日,很多俄罗斯志愿者在网上收集苏联老式固定电话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由于北约不断将新式电子战设备投入乌克兰战场做试验,被尘封于博物馆许久的老式有线电话——尤其是苏联时期生产的TA-57、TA-68等型号的电话——重新成为俄乌双方争夺的焦点。这些老爷机,不仅被志愿者从废品站和私人收藏中挖掘出来,甚至被紧急改装后送往前线。仔细观察这一现象,应当有如下几点值得关注:

图片

第一点,战场通信强调安全与稳定。现代化战场对通信系统的核心要求,可归结为两点:抗干扰能力与防窃听能力。尽管卫星通信、数字无线电等技术,提供了高效的信息传输渠道,但其依赖电磁波的本质,使其在电子战环境中极为脆弱。乌克兰战场上,北约援助的电子战系统试图对无线电信号进行全频段压制,导致依赖无线设备的俄军部队容易陷入“信息失明”。

相比之下,有线通信的物理特性使其天然具备以下优势:首先,有线通信的信号通过电缆传输,攻击者需直接接入线路才能截获信息,这在动态战场上几乎无法实现。除非敌人能精确找到埋设线路的位置并切断它,否则他们无法获取通话内容。这种物理隔离的特性,使有线电话成为指挥所、弹药库等关键节点的首选通信工具;其次,有线电话对电子干扰绝对免疫,电子战系统的干扰原理是通过发射同频电磁波扰乱通信,而有线通信完全依赖电流在导体中的流动,不受外部电磁环境影响。

图片

乌战之初,前线俄军曾批量使用东方大国生产的宝峰无线对讲机,但同文同种的乌军,只需两分钟即可破解频率,所以,现在流行起来了有线电话。最后,无人机助力了有线电话扩大应用。传统有线电话的最大缺陷在于机动性差,布线穿越雷区时非常困难。但无人机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乌军曾在哈尔科夫方向使用小型无人机快速布设数公里长的通信线路。

第二点,乌战中的阵地战特点利于有线电话发挥。无人机对重型装甲兵器及单兵的杀伤力,以及俄军不愿意打高战损的毁城灭国之战,乌战的持久性消耗战的特点越来越明显,这就让曾兴盛于一战时期的阵地战,再次成为了乌战的特点:不仅乌军在各大军事要塞修建梯次防守阵地,甚至就连俄军也修建了苏罗维金防线,以至于二战时曾用过的战壕,都被再次使用了。

图片

而这些固定的防线,通信需求从“机动性优先”转向“稳定性至上”,而有线设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俄军通过将电缆装入金属管并深埋地下,抵御炮击和弹片威胁。这种“低科技与高科技结合”的模式,使得如苏罗维金防线的通信可靠性显著提升。

第三点,军工企业不应放弃常规兵器的研发。乌战中,乌军单兵作战的通信工具代表是星链终端设备,机动性好是其最大的特点。而俄军现在宠爱苏军的老式电话,应当是对苏式装备简单实用性的最大认可:苏军在冷战初期设计的电话,其模块化结构——如可替换电池盒、标准化连接器——与现代3D打印技术结合后,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志愿者能够使用克朗电池或自制电源为这些“古董”设备供电,甚至将博物馆展品改造为实用装备。

图片

这种“技术考古”现象,虽然暴露出了俄军工体系在持久战压力下的供应链短板,但却也给国际社会上了一课:现代化的高科技武器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核恐怖平衡阴影下的常规战争中,有线电话,也像155毫米炮弹一样,成为决定未来战局的关键因素。

老式电话的复兴,本质上是战争形态与技术条件动态匹配的结果。当电磁频谱成为争夺焦点时,最“原始”的手段反而成为破解困局的钥匙。这一现象不仅为军工研发提供启示——需重新评估“低端技术”的战场价值——更折射出信息化战争的本质:胜负的关键不在于技术绝对先进,而在于能否构建适应战场环境的体系。毕竟,在乌克兰的泥泞战壕里,卫国战争时期的电话依然能让俄军士兵相信,他们的声音不会被敌人听见。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乌军将在俄80周年阅兵时对红场发动袭击?
黑海舰队折戟沉沙 俄海军的未来在远东吗?
乌军BMP-55重型步兵战车重现 曾出口失败
再战江湖!乌军二战时期的M114榴弹炮上战场
俄军“地狱蜂箱”进攻战术 FPV无人机靠前部署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台湾停飞所有战机 或与两岸军机对峙有关
篓子捅大了?美军连夜关闭3大基地
俄军砸锅式打击 13枚导弹摧苏联顶级火炮工厂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