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图说自卫炮塔:中国轰-5并非照搬伊尔-28
wforum.com  2025-04-15 20:45  世界军事网
图片

伊尔-28前线轰炸机美术作品

伊尔-28是伊柳申设计局1940年代末设计的,其机种“前线轰炸机”是苏联空军用于执行前沿和浅近纵深直接支援、遮断打击任务的轻型轰炸机。在伊尔-28之前,苏联前一代前线轰炸机是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图-2(Ту-2)双发活塞轻型轰炸机,再往前到卫国战争时期苏军的前线轰炸机则是佩-2(Пе-2)。

图片

图-2前线轰炸机,该机的设计在二战前就开始了,但因为种种原因到战争末期才投产,只赶上了二战末期一些战斗。

图片

二战中苏军用得最多的是佩-2前线轰炸机,该机在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劳,但降落时进场速度高,落地容易蹦跳,载弹量又太小,作为前线轰炸机其实缺点很多。

战后随着喷气式时代到来,歼击机要喷气化,轰炸机也要喷气化。在伊尔-28之前,伊柳申设计局设计过一个试验性质的伊尔-22(Ил-22)轰炸机。该机为平直机翼,翼吊四发布局,整体设计就是二战的活塞式轰炸机直接换成了涡喷发动机,发动机用的是苏联第一款涡喷发动机TR-1。

图片
伊尔-22喷气轰炸机
图片
伊尔-22喷气轰炸机三视图
在自卫武器方面,伊柳申设计局意识到,喷气式轰炸机的飞行速度显著高于活塞螺旋桨轰炸机,如果自卫枪炮采用过去人力操作的方式,高速飞行带来的强烈气流会吹得射击员无法转动枪炮瞄准,因此伊尔-22采用了遥控炮塔。它的机背上有一个双联炮塔,装2门B-20E航炮,机尾有一个IL-KU-3尾炮塔,装1门NR-23航炮,机首右下侧还有1门NR-23航炮。
图片
伊尔-22机首的NR-23固定航炮
图片
装2门B-20E航炮的机背炮塔
图片
装1门NR-23航炮的机尾IL-KU-3尾炮塔
由于TR-1喷气发动机可靠性差,加上整体设计过于保守,伊尔-22轰炸机没有服役,但它为伊柳申设计局后来的喷气式轰炸机设计探了路,它自卫武器的布置方式也明显影响了后来的伊尔-28。
图片
伊尔-28结构示意图
再回到伊尔-28,伊尔-28的整体设计其实也偏保守,采用平直上单翼,后掠尾翼,翼下吊挂两台VK-1涡喷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有英国罗-罗公司Nene发动机的血统,单机推力2700kg,工作可靠易于维护,还与米格-15bis发动机通用,极大减轻了场站保障负担。
此外伊尔-28明显比伊尔-22小且简洁,考虑到前线轰炸机飞行时间不长,为了减重减员采用3人乘员组,只有驾驶员、领航员和通信射击员,不设副驾驶,但安装了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自动驾驶仪,所以即便单人驾驶操作负担也不大。
强劲的发动机,加上坚固简洁的机身,即便采用偏保守的平直翼,伊尔-28的巡航速度也达到700km/h,正常载弹量1000kg,最大载弹量3000kg,均比上一代的图-2跃升了一大截。因此伊尔-28定型后迅速投入批量生产,成为1950年代苏军前线轰炸航空兵的主力机型。
图片
苏联空军装备的伊尔-28前线轰炸机
除了作为前线轰炸机,伊尔-28还派生出教练机、侦察机、鱼雷轰炸机、强击机、气象研究机、机要运输机等机型。
图片
乌伊尔-28教练机(Ил-28У),取消了领航员舱,改为前后座的教员舱、学员舱。
图片
伊尔-28R(Ил-28Р)战术侦察机,利用机腹炸弹舱空间改装照相侦察或无线电侦察设备,因为占用了部分机内油箱空间,故在翼尖增加一对副油箱。
图片
伊尔-28T(Ил-28Т)鱼雷轰炸机,装备海军岸基航空兵,可挂载普通航空鱼雷,也可挂载照片中的RAT-52火箭鱼雷,一种苏联特色,极其坑爹的反舰武器。
图片
苏联民航涂装的伊尔-28,该机改装为特种运输机,运送机要邮件等特殊物品。
图片
这是伊尔-28最为狂暴的一个改进型,伊尔-28Sh(Ил-28Ш)强击机,翼下加装了12个挂点,可挂载57mm集束火箭发射器或大口径航空火箭弹,像图中这样挂载了12个16管发射器就是192发,齐射就是暴雨梨花针!不过这个脑洞大开的机型没有量产。
扯远了扯远了……不当航空博主了,接下来回归正题,说下伊尔-28的机组人员分工和自卫武器。
伊尔-28是3人机组,驾驶员坐在机身前上方类似歼击机的气泡形座舱里,负责驾驶飞机。前面说过,作为前线轰炸机伊尔-28的单次任务飞行时间不长,所以没有设置副驾驶,但自动驾驶仪等设备极大减轻了飞行员操作负担。驾驶员除了驾驶飞机,还负责机首2门NR-23固定航炮的射击,2门炮各备弹100发,用驾驶舱正前方的反射式射击瞄准具瞄准射击。给前线轰炸机设计前向的固定机枪或航炮是苏联习惯,前线轰炸机比较轻巧,在遭遇敌歼击机拦截时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在下滑轰炸时还可用航炮扫射地面目标。
图片
伊尔-28机首左侧的1门NR-23航炮
图片
伊尔-28驾驶舱仪表布局
领航员位于机首透明玻璃舱里,与驾驶舱隔离。他的战位有良好的俯瞰视野,在飞行中负责地标导航,在水平轰炸时用轰炸瞄准镜瞄准投弹。需注意伊尔-28还配备了轰炸/导航雷达,有在夜间和不良气候条件下执行轰炸任务的能力,这在苏联前线轰炸机上也是首次。
图片
机首透明玻璃舱内坐着领航员,它通过驾驶舱前方一个独立的舱门进入,在飞行中与驾驶员隔开。照片中圈出了机首右侧的1门NR-23航炮,机腹那个鼓包是轰炸/导航雷达。
图片
伊尔-28领航员舱内景,地板上的仪器是轰炸瞄准镜,上方带遮光罩的应当是轰炸/导航雷达显示器。
在机尾的通信射击员负责机载无线电台和尾部2门NR-23航炮,通过地板下的舱门进出尾舱。伊尔-28的尾炮塔型号为IL-K6,用射击员面前的陀螺稳定反射瞄准镜遥控,仰角60°,俯角40°,左右射界±70°,单炮备弹225发,共450发。
图片
伊尔-28的尾炮塔,通信射击员从底部打开的舱门进入。
图片
伊尔-28尾炮塔座舱内的陀螺稳定反射瞄准具
与之前介绍过的图-95、图-16这些远程轰炸机相比,作为前线轰炸机的伊尔-28乘员组和自卫武器配备就一个词——简洁。前线轰炸机是在歼击机护航下执行浅近纵深轰炸任务的,装多个自卫炮塔徒增重量、成本和飞行阻力,实用意义很低,于是不装机背和机腹炮塔,只有尾炮塔;因为飞机小、炮塔少,乘员也少,多项工作能由一人兼任的尽量兼任,比如不设副驾驶,无线电通信由尾炮塔射击员兼任;加上前面说过的发动机与歼击机通用,维护工作简单,载弹量可达3000kg,使得伊尔-28成为一款非常实用的前线轰炸机。
图片
伊尔-28武器配置和炸弹挂载方案
图片
伊尔-28弹舱内有12个侧壁挂架和1个横梁挂架,使用侧壁挂架时的挂载方案为12xFAB-100、8xFAB-250、4xFAB-500,使用横梁挂架时可挂载1xFAB-1000或1xFAB-3000,后两种大口径航弹用于摧毁水面舰艇或坚固堡垒。
伊尔-28前线轰炸机扩散到多个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中国引进了不少原版的伊尔-28,1963年开始仿制工作,仿制型号为轰-5轻型轰炸机,1967年通过国家鉴定服役。
图片
从尾炮塔形状看这些应当是伊尔-28,伊尔-28和国产轰-5长期混编列装。
中国仿制的轰-5并没有照抄伊尔-28,在细节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
将伊尔-28机翼采用的两半扣合结构改为普通典型结构,减重110kg,为机翼整体油箱打下了基础。
尾炮塔改为与图-16/轰-6通用,航炮型号为仿苏AM-23的23-2,机首航炮减少1门,只保留机首左侧1门,型号可能也改为23-2。
机首领航员舱前端上方原为两块弧形有机玻璃拼接,仿制初期沿用了这个设计,后期为简化工艺改为一块平面有机玻璃。
图片
轰-5轻型轰炸机
图片
轰-5的尾炮塔和图-16/轰-6一样,和伊尔-28那个球形炮塔不一样。
图片
这是基于轰-5平台研发的轰干-5电子战机,机头的圆形平板有机玻璃就是后期型轰-5的特征,这个特征伊尔-28和早期型轰-5是没有的。
国产的轰-5不光自己用,还输出到其他国家,这里有一个特殊的例子是罗马尼亚。虽然是华约集团成员,但罗马尼亚在冷战期间一直标榜“独立自主”,在中苏分歧上没有跟随苏联,而是和中国保持较好的关系。1970年代中国向罗马尼亚输出了一批轰-5和配套的轰教-5,作为回报,罗马尼亚也向中国提供了米格-21MF在内的一批苏式武器装备相关技术,于是罗马尼亚也成了欧洲唯一一个装备轰-5的国家。
图片
罗马尼亚装备过的轰-5,机头玻璃还是伊尔-28的圆弧形,但机头右侧23mm航炮取消了。
图片
罗马尼亚轰-5,左侧23mm航炮保留。
图片
这张照片展示了尾炮塔,明显是轰-5而非伊尔-28。
图片
滑跑起飞中的罗马尼亚轰-5
图片
与罗空军米格-21MF一起飞行的轰-5
图片
罗马尼亚装备的轰教-5
图片
轰教-5学员舱和教员舱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云南部署相控阵雷达 对印度进行360度监控
曝光!中共军队悄悄潜伏太平洋 引全球警觉
“习近平同志”终于消失
比歼-36更强悍 沈阳六代机歼-50新照曝光
美国拟与北京达成“重大”贸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