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图-22超音速轰炸机的一些琐事
wforum.com  2025-03-27 19:36  世界军事网
图-22超音速轰炸机诞生于1960年,此时正值美苏冷战军备竞赛,双方高度重视战略核武器投送手段,而超音速轰炸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突防手段。这一时期美国设计并投产了B-58超音速轰炸机,苏联紧随其后,推出了图-22。

图片
美国B-58超音速轰炸机,图-22是受其影响研发的。这个B-58也是奇葩,它完全不能挂载常规武器,纯纯的核弹投掷机,服役了没几年就退役了。

在冷战大背景下,图-22的研发非常仓促,原型机试飞阶段就出过机毁人亡的事故,还没等原型机改利索就忙不迭投入批量生产,先生产的20架试生产型无法承担作战任务,是一边试飞,一边生产,一边修修补补。图-22的事故率高得惊人,苏联一共生产了313架各种型号的图-22,坠毁了70多架,真正的飞行棺材!

图-22事故率高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

1、超音速飞行时不同部位的铝合金蒙皮气动加热不均匀,造成机体气动面出现扭曲,还会出现可怕的反向副翼效应,使机身自发滚转,为此飞行员不得不用尽全力顶着操纵杆与这种效应对抗,还要兼顾观察地标和仪表,身心俱疲。

2、图-22的发动机位于机身轴线上方,因此飞机有低头力矩,在降落时尤其危险,飞行员需时刻保持一定的迎角进场,但图-22的驾驶舱前下方视野几乎没有,因此飞行员几乎是盲降着陆。

3、因为巨大的自重和夸张的后掠翼,图-22的着陆进场速度非常高,如果速度过低很容易失速,而且失速时机头会迅速抬起,尾吊布局的发动机气流吹拂在尾翼上,导致尾翼失去作用,也就是说一旦在着陆过程中失速,将极难改出。

4、图-22激进地采用单人驾驶舱,没有副驾驶,驾驶舱风挡正面有立柱,遮挡了正前方视野,而且该机仪表盘非常复杂,飞行员形容“犹如皮毛翻转的刺猬”,有的开关电门距离飞行员还很远,需调整坐姿才够得着。在起降阶段,飞行员一边瞭望,一边驾驶,一边监视各种仪表检查各种开关电门,注意力难以分配。

图片

图-22驾驶舱仪表盘,仪表和电门开关繁多,还没有副驾驶辅助飞行员检查,飞行员难以正确分配注意力。

一旦飞机不可挽救,飞行员逃生就全靠弹射座椅,但图-22使用的KT-1弹射座椅非常奇葩:由于该机飞行速度很高,驾驶舱后上方有巨大的垂尾和两台发动机,如果采用向上弹射的方式,弹出的飞行员很容易撞击垂尾或被卷入发动机,于是不得不采用向下弹射的方式。

图片

图-22超音速轰炸机的乘员是从机身底部爬上弹射座椅,然后用绞盘升入机身的,弹射逃生时三个弹射座椅也是朝下弹射。

具体来说,当飞机不可挽救,需弹射逃生时,飞行员拉下飞行头盔上的面罩,按下弹射座椅启动手柄,三个弹射座椅会以通信射击员、领航轰炸员和驾驶员的顺序依次弹射离机,并自动打开降落伞。弹射座椅的启动由驾驶员负责,如自动操作失效,驾驶员可通过右侧弹射座椅操纵面板上的灯光信号开关通知后舱领航员和通信员,只要按下开关,后舱领航员和通信员仪表盘上的“紧急离机!”警告灯会闪亮,他们可自行操作自己的弹射座椅离机。

图片

图-22乘员组弹射离机轨迹

因为图-22的弹射座椅是向下弹射,所以限制了最低使用高度,必须在离地高度大于350m的情况下使用,低于该高度降落伞来不及充分打开。可是,图-22飞行中最危险的偏偏就是起降阶段,这意味着起降阶段大部分时间,一旦出现失速等情况,飞行员将无逃生机会!

开着一架难以驾驭的狂暴野兽,一旦出事可能逃生的机会都没有,你说图-22的飞行员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但高风险也有高回报,图-22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享有一项特殊的“福利”,那就是图-22的机舱空调制冷系统,更确切说是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却液。该机的空调制冷系统有225L冷却液,用涡喷发动机引出的高压气体泵动,流过乘员舱并蒸发制冷,让乘员舱保持适宜温度,而冷却液的成分是乙醇和蒸馏水4:6的混合物,和40%酒精度的伏特加完全一样。

于是,有经验的机组就通过合理控制空调系统功率,减少冷却液的消耗,这样落地后就有数量可观的航空伏特加享用了。按照惯例,机组人员可以分得剩余冷却液的1/3,剩下的2/3要分给地勤人员,有福同享嘛!因为有这个额外福利,在图-22进驻的场站,如果有擦拭机体、篷布覆盖等需要劳动力的重活累活,地勤人员纷纷跑来抢着干,按照惯例他们每人可以分到3L。

啊对了,如果是有教员舱的图-22U教练机,乘员福利还要大,因为它的冷却液有足足400L!

图片
装400L伏特加的超音速酒桶来了!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中共军方传出新消息
不到半年就泄密 歼35A核心数据被卖了?
又一块空白被填补,中国陆军新型战机曝光
德国专家:俄罗斯可能于今年9月进攻立陶宛
中美六代机的差距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