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
| 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 ||||||||
| 中国真正的“大清洗”开动了 | ||||||||
| wforum.com 2025-11-27 22:11 东方寻史 | ||||||||
最近,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出动大规模力量,成功捣毁了一个涉及间谍活动的严重案件,幕后涉事的是一群隐藏在黑暗中的“间谍”,他们密谋潜伏在中国,为外部势力提供关键情报。 他们在表面上是普通人,实则被长期“投资”,等到时机成熟再被“激活”。这类布局的背后,是境外势力对中国高价值目标的长期渗透与跟踪。 与过去那些翻墙偷文件、藏信号灯的老派间谍不同,如今的间谍行动已经全面技术化。 他们不再靠偷拍资料,通过网络攻击、植入恶意程序、伪装成“高薪兼职”在社交平台上钓鱼。 比如,有人借着招聘兼职翻译、数据标注等幌子,引诱年轻人提供敏感信息,实则是“数字时代的陷阱”;甚至还有在普通充电宝、鼠标中植入监听设备的案例,令人防不胜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次行动被称为“大清洗”,因为它不是局部治理,而是全链条、全领域、全过程的系统反制。 从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到AI识别、数据追踪技术的全面部署,再到公众举报线索的高频响应,这是一场有章法、有技术、有群众基础的国家安全系统性升级。 2023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反间谍法》,就是这场行动的法律支撑。 这部法律明确扩大了间谍行为的定义,把网络攻击、经济窃密、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渗透纳入反间谍范畴。 法条不再局限于“政治间谍”,对所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行为进行“广谱式”覆盖。 更重要的是,执法权限和程序也进一步细化,既能依法依规打击,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合法权益,做到有力度更有温度。 但光靠法律还不够,这次大清洗之所以能迅速锁定目标、精准打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能力的跃升。 国家安全机关运用了大数据比对、AI行为评估、网络行为追踪等新手段,成功识别出伪装成外卖员、快递员甚至是“城市钓鱼佬”身份的可疑人员。 这些人活动频率高、轨迹异常、设备可疑,最终在技术手段帮助下,一一现形。 与此同时,全民防线的作用也凸显出来。 近年来,国家安全教育深入社区、校园、企业,从“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12339举报电话的常态化运行,公众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主动识别风险、提供线索,成了这场“大清洗”中的“前哨兵”。可以说,这场行动并不只属于安全部门,而是全民参与、全社会联动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型间谍威胁并非中国独有。放眼全球,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也正面临同样的问题。 美国国土安全部就曾推出“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计划,鼓励民众举报可疑行为。 法国也在今年新设立反外来渗透办公室,重点监控网络间谍。 而这些行动背后的共识是:当间谍手段走向高科技化,传统“国家对国家”的应对方式已经不够用了。
中国这场“清洗行动”的启示正是在于:必须构建一个立体的安全系统,涵盖法律、技术和群众三道防线。这不仅能高效打击可疑行为,也能在潜在威胁未形成之前就提前预警。
|
||||||||
|
|
||||||||
| 0%(0) | ||||||||
| 全部评论 | ||||||||
| 暂无评论 | ||||||||
| ||||||||
| 48小时新闻: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