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
| 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 ||||||||
| 上海人“拎马桶的日子总算到头了” | ||||||||
| wforum.com 2025-11-20 22:29 中时新闻网 | ||||||||
新华社报报道,上海市黄浦区普育东路101弄,已经没了往昔倒马桶刷马桶的声响,静谧祥和。 今年9月,1.4万馀户“拎马桶”改造任务提前完成,这场历经30馀年、涉及上百万居民的“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果。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习近平从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到中共总书记,强调“老旧社区改造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上海以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为抓手,从攻坚“如厕难”到改善整体居住环境,改写老上海的生活图景。 “以前天不亮就得拎著马桶到公厕倾倒。冬天冻得手发麻,夏天异味环绕,遇上雨天步步难行。”在彭浦新村生活38年的张翠英,回忆里充满苦涩。 彭浦新村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属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高楼大厦现代繁华与简屋陋室里“难言之隐”,形成鲜明对比。 拎马桶,是昔日数百万上海居民生活日常。一方面是老城区最初基础设施条件和设计不足,另一方面因为当时人口密度大、居住面积小。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人均居住面积只有6.6平方米,有数十万户家庭甚至低于4平方米。大部分老旧的石库门建筑在建造之初就没有专门设计卫生间,往往一个弄堂只有一个公共厕所。 上海黄浦区进贤路,至今依然保留著石库门里弄的传统建筑风貌。 “拎著马桶,每天跑几趟倒粪站,年纪大了真不行。”住在进贤路138弄、今年84岁的邵宁骅说,“早些年也想过自己装马桶,但是房间只有9.6平方米,个人没有能力做啊。” 彻底消灭“拎马桶”,难在分散,上海市下辖16个区都有分布;难在协调、难在技术、难在保护,有些老建筑是文物保护点。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启动旧区改造。到2022年7月,上海中心城区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30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约130万户。 上海全面摸排零星旧改地块、老镇老街等无卫生设施旧住房,2023年最终锚定1万4082户,并制定两年完成改造任务目标,进行最后拔点攻坚。 小马桶撬动安居大工程。2023年至今,上海完成约3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约85万平方米“小梁薄板”等不成套旧住房改造。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9176台,实施老旧社区改造4000馀万平方米。 “拎马桶的日子总算到头了,阿拉的生活终于改善了。”彭浦新村回迁居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到2025年底,上海将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的改造任务,到2027年底全面完成改,2032年前完成所有不成套职工住宅的改造工作。 如今上海清晨,老弄堂里再也听不到倒马桶声响。这“多1平方米”的幸福蜕变,正是中国式现代化中民生温度的鲜活注脚。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大陆累计改造30多万个老旧社区,惠及1.3亿多城镇居民。
|
||||||||
|
|
||||||||
| 0%(0) | ||||||||
| 全部评论 | ||||||||
| 暂无评论 | ||||||||
| ||||||||
| 48小时新闻: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