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巨头 SHEIN(希音)近日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开设全球首家常驻实体店,原本想高调宣示“时尚进军欧洲”,结果开幕前就惹出惊天争议。
据报道,在开幕前,被踢爆其网络平台上贩售具有儿童形象色情“玩偶”,以及法国禁止的2类武器,包括“僵尸刀”及套在手指上可增强殴打力度的“指虎”。这在法国被归为“非法武器”,与连续大量射击的枪械,以及大炮、地雷等用于战争的武器是同一级别。
现今,SHEIN正遭法国总理下令要启动程序,停止该网站在法营运。随后,SHEIN保证已全面禁止销售“性玩偶”类产品,并暂停在法国的“市集”(marketplace)业务,以“审查并加强”第三方卖家在其平台上的运营,但火势早已蔓延全欧。
法国决定,将进一步在欧洲层面采取行动。法国外交部长巴罗(Jean-Noel Barrot)表示:“希望能更进一步,欧盟委员会必须采取行动,不能再等了”。
数据显示,今年SHEIN已在法国因违反Cookie法规、虚假促销、信息误导及未申报塑料微纤维等问题被处以3笔罚款,总金额高达1.91亿欧元。专家指出,SHEIN 以“超低价快时尚”席卷全球150国,却始终争议不断,从抄袭、劣质、污染到血汗工厂,市场的批评声从未停过。
这次,巴黎开店现场成为“反SHEIN战场”,本应消费者开心的购物,却经历了严格安检的进店程序,外面还站满大批不断聚集的抗议者,举著“SHEIN可耻”标语呐喊,大批警力也到现场维持秩序。这场全球首场开幕秀,全变了味。

利用AI演算 抄袭全球时尚低价抢市
在时尚产业里,创意通常被视为最珍贵的资产,但在SHEIN眼中,灵感是可以被“量化”的材料。多位专家指出,这家公司把“AI”与“超短链供应网”炼成一套全球最锋利的复制机器。
简单来说,SHEIN不靠灵感发想新系列,而是让演算法在社交媒体上狩猎。
SHEIN的演算法会扫描 Pinterest、Instagram、TikTok 等平台的热门穿搭与设计师作品,利用影像识别(Image Recognition)技术,将服饰的颜色、剪裁、布料、饰边等拆解成数据标签,系统再分析哪些元素在短时间内最具“爆款潜力”,并生成数百种“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款式。
接著,SHEIN进行小批量试单上架,只要该款式销售数据亮眼,供应链便能在几天内完成量产,这就是SHEIN以“速度称霸”的秘密公式。
根据《Dazed》曾报道,英国设计师普拉多(Bailey Prado)在Instagram 上公开指控SHEIN抄袭她的20款钩针设计,甚至附上对比照片。随后据统计,被窃用的设计数量已增至45款,这些产品原价介于95至300美元,但在SHEIN平台上只卖20美元或更低。
不只普拉多,时尚监督机构Diet Prada曾指出,法国品牌Maison Cleo的220欧元设计款衬衫,也被SHEIN降价至8美元,还有钩针编织时尚品牌Elexiay的设计师也分享了自己被SHEIN抄袭的经历,直言“看到心血之作沦为机器复制品,真是令人沮丧”。
外媒直言,想必正是这些低得离谱的价格,使得SHEIN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购物应用程式。
有专家指出,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整体复制,而是将设计“模组化重组”,直把不同服装的袖口、颜色、剪裁拼凑成一件新商品,这种“近似但未完全复制”的策略,避开法律上的直接侵权定义,让该品牌长期在灰色地带游走,却难以被定罪。
2023年7月,3位艺术家向加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SHEIN肆意窃取智慧财产权,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该诉讼指出,SHEIN的演算法不仅能识别网络流行趋势,还能识别“最具商业潜力”的设计,并产生自己的版本,通常是完全复制品。
诉讼更称,SHEIN在几乎没有提供任何额外资讯的情况下,就将这些复制品交给工厂,甚至推测演算法可能会试图修改设计,但有时只是“出于商业需要”而复制。
这起案件成为时尚产业罕见的“AI 侵权”诉讼,包括《华尔街日报》、《路透》、《BoF》与《纽约时报》都报道指出,SHEIN的演算法,正被视为这场争议的核心证据。《BoF》更直言,这些诉讼主张不仅是抄款,还牵涉“算法驱动”流程,SHEIN的神秘演算法已成为一起引人注目的新诉讼的焦点。
不靠灵感靠演算法!2天完胜 H&M
许多专家形容,SHEIN的行销策略是一场“演算法战争”。不同于传统品牌依靠形象广告或明星代言,SHEIN 选择直攻社交媒体,以流量为导向、以数据为武器,在 TikTok 与 Instagram 大量投入行销预算,推动“SHEINHaul”的拆箱潮流,许多网红拍摄影片,一次展示数十件衣服,强调“大量购买、低价入手”的快感。
专家指出,这种影片模式简单,但成效惊人。据 NielsenIQ 观察,此类影片平均观看次数动辄数百万,直接将“超快时尚”推上演算法顶端。
数据显示,SHEIN的“超快时尚速度”可从新品数量上看得一清二楚。据市场研究机构 NielsenIQ 统计,2022 年 Zara 约上架 6850 件新品、H&M 约 4400 件,但SHEIN则高达 31万5000件,远远超越竞争对手。
相较于其他品牌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开发流程,SHEIN仅需2天,就能完成H&M需几个月才能完成的新品发售。透过演算法不断调整推播,消费者受推荐后的每一次点击,都让这套高度自动化的流量炼金术,成为挹注SHEIN营收的大补丸。
2022年,SHEIN从私募股权公司获得增资约10亿至20亿美元,当时主要投资方包括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老虎环球管理(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红杉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在该轮增资后,SHEIN的估值约为1000亿美元,超过了两家最知名的快时尚跨国公司Inditex(旗下拥有 Zara 和 Mango)和H&M的总市值。
根据《Time》杂志报道,2022年SHEIN一年推出逾200万款商品,预计全球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其应用程式在2022年于美国市场的下载量超过亚马逊。据统计,SHEIN 2023年营收超过300亿美元(约新台币9344亿元),2025年甚至有机会翻倍成长。

纽约及伦敦均拒上市申请 千亿估值只剩3成
《彭博》报道,SHEIN向投资者表示,预计2025年获利将达到20亿美元,按年增长达82%,收入增幅约15%。消息人士称,SHEIN将透过加价及削减成本,抵消美国关税的影响。
对于SHEIN如何能卖出1.99美元的裙子、3美元的上衣,市场多有质疑与争议,这种“离谱低价”是否涉及剥削或逃税。虽然SHEIN成功降低成本的原因包含其而逃税问题则没有确切证据,但低价模式可能导致部分商品价格过低,引发外界质疑。
据报道,SHEIN 能以低价迅速攻城掠地,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其简化的供应链和营运模式,例如无实体店、低库存需求等,还有曾被揭露与低廉劳工成本和严苛的工作条件有关,但还有“跨境免税制度”所带来的成本优势。
分析师指出,除此之外,先前SHEIN 与 Temu也祭出短期补贴,包括数美元的洋装、低于成本的饰品价格等。有产业观察指出,这类定价策略可能使中小型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压缩。
以美国市场为例,先前SHEIN 大量使用de minimis 规定(单笔进口金额 800 美元以下免关税),将订单拆分成小包裹直接寄送给消费者,因而节省关税与通关流程所需费用。
但现今市场认为,美国“最低豁免”漏洞被关闭后,预计SHEIN的业务恐受到打击。毕竟,美国是SHEIN最大的市场,占该公司约30%的总营收,并以年轻族群为主要用户。
先前,SHEIN先后在纽约及伦敦寻求上市失败后,今年中透过保密形式向港交所申请上市。据报道,SHEIN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盼借此获得北京当局批准,推动在香港的IPO计划。
分析师认为,这是该公司在多次上市受阻后的最后手段。
Mergermarket 亚太股票资本市场主管 Perris Lee指出,SHEIN计划将总部迁回中国,显示已用尽其他选项,这是在多次上市受阻后的最后手段。Perris Lee称,SHEIN经过多年努力后,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品牌、而非中国时装公司后,但现在又回到原点。更糟的是,这个最新考量是在“估值大跌”之后提出。
SHEIN在2020年时,估值才刚过百亿美元,到了2022年已到1000亿美元,但如今面临投资人压力之下,估值已砍至约300亿美元。市场分析认为,SHEIN最终在港挂牌时的估值与募资规模,将取决于中美贸易政策后续发展、港交所监管结果,以及对供应链风险的揭露与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