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
| 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 ||||||||
| 涨幅最高700% 它成了比黄金还猛的“理财产品” | ||||||||
| wforum.com 2025-11-08 21:05 吴晓波频道 | ||||||||
“存储器件约占手机硬件成本的10%—20%,以目前存储的涨价速度,手机涨几百元是无法避免的。” 几乎所有跟“存储”两个字有关的产品都在涨价。 “现在内存产品一天一个价,9月份以来一直在涨。”一位华强北的经销商告诉小巴。 这位经销商提供了一组价格数据:11月7日,全新三星1TB固态硬盘报价650元,过去一个月翻了一倍;主流消费级内存条、16G的三星DDR4报价420元且货量极少,而两个月前是200元左右。 有研究机构复盘发现,今年以来,DDR4的出厂价最高暴涨超过700%。 消费级配件涨得猛,自然很快就影响了消费者的钱包。 首当其冲的,是准备趁双十一换手机的消费者。10—11月本是秋季新品发布季,但很多人发现,今年的新手机较上一代集体涨价了200—500元。 其中,大内存机型涨价更猛,iPhone 17 Pro Max的2TB版本比1TB价格高出4000元;安卓机256G和512G版本的差价也普遍达到了500—600元。 对此,雷军发微博回应“内存涨价实在太多”。iQOO副总裁罗锋表示,“此次存储涨价已直接影响到了定价策略”。 感觉被“刺”的还有准备换电脑的消费者。有“装机党”表示,9月初配的主机,花700元买了内存条,两个月后发现已经涨到了1500元。而本打算蹲双十一好价的“等等党”则是悔不当初。 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呼吁:“现在囤内存条,2年以后能暴富。” 为何暴涨 过山车般的波动下,华强北的商户们形成了“保守派”和“激进派”。前者因为价格波动太大开始“恐高”,不敢积压库存;后者则看好后市,大量囤货,把内存条和硬盘玩成了期货。 有传闻称,甚至有人凑资上亿,在市场上囤了大量机械硬盘,赌年底前还会继续上涨。 有分析师表示,存储器件约占手机硬件成本的10%—20%,以目前存储的涨价速度,手机普遍涨个几百元是无法避免的。 实体资产“坐地起价”,反映未来预期的股市更是一路飞涨。今年,美股存储龙头闪迪股价已经涨超300%,希捷科技涨超200%,西部数据、美光涨超180%;A股存储芯片概念已涨超60%。 摩根士丹利在近期一份研报里判断:“AI驱动下存储行业供需失衡加剧,预计将开启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到2027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有望向3000亿美元迈进,存储芯片行业或正迎来新一轮产业周期的起点。” 存储行业此前经历过3轮涨价周期,都是由消费电子需求驱动。 ▶▷第一轮是2012—2015年,源于智能手机的诞生; ▶▷第二轮是2016—2019年,原因是存储技术迭代,让安卓手机内存空间大幅提升; ▶▷第三轮是2020—2023年,由疫情导致的线上化驱动。 ![]() 而当下这一轮,是AI需求驱动。 随着功能复杂化,AI的数据存储需求呈正指数级增长。民生证券测算,AI处理一次简单的文字交互任务,所需数据容量不足1MB;生成一次图像,数据量跃升至1MB;创作一首歌曲,数据容量提升至5MB;而让AI制作视频,每分钟需要50MB的数据支撑。 假设全球8亿用户每天用AI生成一个1分钟的2K规格的视频,一年产生的数据量就达到29.3EB(约等于315亿GB)。 于是,科技巨头们开始狂买内存。 今年年初,OpenAI宣布启动“星际之门”项目,建设全球最大规模的AI数据中心。这个项目每月需采购90万片DRAM晶圆,占全球总产能的近40%。此外,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其他科技巨头也正加码数据中心建设。
建数据中心,最紧要是计算芯片。而计算芯片的供给一旦跟上,与之紧密配套的存储便成为下一个紧缺资源。今年四季度伊始,英伟达blackwell AI芯片开始大规模出货。这是目前最高效的大模型训练芯片,当下如火如荼的算力军备竞赛中的硬通货。 ◎ 其三,消费电子企业的应对。在市场仍然疲软的当下,面对价格敏感的终端消费者,各大手机、电脑厂商乃至电商平台,大概率会一定程度上延续价格战,为消费者分担部分成本压力。 |
||||||||
|
|
||||||||
| 0%(0) | ||||||||
| 全部评论 | ||||||||
| 暂无评论 |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