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战狼外交怎样了?AI分析1.6万则发言 结论惊人
wforum.com  2025-09-22 14:58  风传媒

随著最近几周在北京与天津举行的国际会议与活动,中国的外交舞台显得异常繁忙。等到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造访中国,场面肯定将更为盛大。在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外交盛会中,如何精准拿捏言论与语气,成为中国官员的关键课题。

根据《经济学人》18日发布的“战狼指数”(wolf warrior index)分析,过去几年盛行一时的“战狼式”外交,几乎可以肯定已经退潮。

《经济学人》指出,自2022年以来,中国外交部的言论攻击性持续下降,到了2025年初,其用语的友善程度已回到过去六年未见的水准。这意味著北京当局似乎正策略性地收起利爪,重新以微笑代替咆哮。

何谓“战狼外交”?

“战狼外交”一词源于中国民族主义票房大片《战狼》系列电影,由吴京饰演的主角冷锋,如同一位“中国版蓝波”,骁勇善战地击退外国恶棍。《经济学人》指出,这种充满对抗性的外交风格,在现实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便是2019年至2023年间担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赵立坚。

赵立坚以其尖锐、挑衅的言论闻名,他曾对一名彭博社记者警告,“五眼联盟”(Five Eyes)的成员要小心,“否则他们的眼睛会被戳瞎”;另一位代表人物则是2019年至2025年担任中国驻法大使的卢沙野,他则主张这种强硬姿态仅仅是面对外国侵略时的“正当防卫”。

学界对于战狼外交的兴起有不同解读。东京大学的伊藤亚圣教授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可能希望借此杜绝外交部官僚系统中任何意识形态上的松懈;不过也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为了转移国内对新冠疫情等问题的注意力。

战狼外交怎样了?AI分析1.6万则发言 结论惊人

(翻摄网络)

战狼指数的起落

为了客观评估中国外交姿态的转变,《经济学人》团队下载并分析了自2018年以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超过16,000则答复。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慧模型ChatGPT,为每一则回复的“好斗性”(belligerence)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从0到1,结果发现自2019年起,中国外交辞令的攻击性急剧增强,平均攻击性分数从2018年的0.3以下,一路攀升至2021年5月的超过0.45。然而从2022年中期开始,指数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至2025年初,外交语言的温和程度已恢复到大约六年前的水准。

分析进一步发现,这些尖锐的言论绝大多数是针对美国。研究团队透过演算法分析了攻击性分数高于0.7的答复,发现“美方”(American-side)和“美国”(America)这两个词汇,出现在近一半的高攻击性回复中。

战狼外交怎样了?AI分析1.6万则发言 结论惊人

《经济学人》的战狼指数显示,中国外交官的攻击性态度这两年变得收敛许多。

其他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包括:“安全”(32%)、“原则”(25%)和“主权”(23%)。而被中国坚持视为内政问题的“台湾”,则出现在16%的好斗性回应中。《经济学人》指出,在短短几年内,战狼外交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引发了外交反弹,导致与澳洲、欧盟等国的关系恶化,全球对中国的公众舆论也急遽下降。 

美国艾默理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Weifang Xu研究发现,虽然接触战狼言论能增强中国国内民众对政府的支持,但同时也激怒了美国民众,使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这些负面后果可能促使北京改变策略;香港中文大学的段啸林指出,“经济考量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中国的外交官或许不希望吓跑商业伙伴。随著北京当局逐渐与卢沙野等“战狼”代表人物保持距离,事实证明,外交官带著微笑似乎比咆哮的战狼效果更好。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打脸!土耳其通过巴铁偷取中国武器技术
096核潜艇建成了吗?答案不言自明
卫星拍到 中国神秘巨型隐形无人机 引高度关注
北约真要下场,俄乌战场会变成什么样?
中国维和部队装备新型“钛合金小钢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