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 ||||||||
谁破坏了美国来之不易的种族进步:奥巴马的遗毒 | ||||||||
wforum.com 2025-09-18 11:19 斌闻天下 | ||||||||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国似乎正朝着一个真正“后种族时代”迈进。 经过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以及罗纳德·里根和比尔·克林顿等总统时期的政策推动,美国社会在种族平等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到2000年代初,机会之门对所有人敞开:黑人、白人、拉丁裔和亚裔都能通过勤奋工作实现美国梦。教育体系中,孩子们无论肤色,都能自由交往、约会,甚至跨种族婚姻率稳步上升。根据盖洛普民调数据,那时超过60%的美国人认为种族关系良好,社会正逐步淡化肤色标签,转而强调个人能力和努力。黑人中产阶级的兴起、黑人企业家的涌现,以及好莱坞和体育界多元化的代表,都象征着一个团结的美国。然而,这种来之不易的进步,却在奥巴马担任总统的八年里,被系统性地逆转。他不是作为疗愈者出现,而是点燃了旧有的种族怨恨,将国家推向分裂的深渊。 奥巴马2008年当选总统时,许多人寄希望于他作为首位黑人总统,能弥合种族裂痕。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上台后,迅速利用行政权力和媒体影响力,放大种族叙事,优先考虑政治议程而非事实真相。这不仅仅是孤立事件,而是贯穿其任期的模式:总是假设美国社会充满系统性偏见,少数族裔永远是受害者,而白人或执法机构则被预设为加害者。这种叙事并非基于数据,而是服务于他的“根本转变美国”的执政愿景——因为一个和谐、满足的社会,不会急于投票支持那些激进变革。 案例一:新黑豹党选民恐吓事件:种族偏袒凌驾于平等正义之上 2008年大选期间,在费城的一个投票站,两名新黑豹党成员:马利克·祖鲁·沙巴兹和杰里·杰克逊,身着准军事服装,手持警棍,对白人选民进行恐吓。视频证据清晰显示,他们站在入口处,辱骂选民,制造恐慌氛围。这本应是明显的选民恐吓案,违反了联邦投票权法。布什政府时期的司法部迅速介入,收集了强有力的证据,包括目击证词和录像,准备对当事人及新黑豹党本身提起诉讼。 然而,奥巴马上台后,他的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在2009年突然下令放弃对新黑豹党的集体指控,仅保留了对个人的轻微处罚。这起事件引发巨大争议,前司法部律师J.克里斯蒂安·亚当斯公开指责这是种族双重标准:如果类似事件涉及白人团体针对黑人选民,司法部绝不会如此宽容。批评者指出,这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即在奥巴马政府下,执法不再中立,而是根据种族身份倾斜。 结果,不仅削弱了选民保护法,还让许多人质疑司法系统的公正性。这起事件成为奥巴马种族政策的开端,暗示少数族裔团体可以享有“豁免权”,从而加剧了社会分裂。 案例二:“啤酒峰会”:将本地争端升级为全国种族危机 2009年7月,哈佛大学教授盖茨在自家门外被捕。盖茨试图撬开卡住的门锁,邻居误以为是入室盗窃,报警。赶到的白人警察詹姆斯·克劳利要求盖茨出示身份证明,盖茨拒绝并发生争执,最终被以扰乱治安罪逮捕。调查显示,没有任何种族主义证据:白人警察克劳利此前曾在洛厄尔警察学院(Lowell Police Academy)教授关于种族剖析和多样性的课程长达五年。该课程名为“种族剖析”,旨在培训警官识别和避免基于种族的偏见行为,例如不当拦截少数族裔。重点注意的是,克劳利并非自愿报名,而是被时任的一个黑人警察局长亲自挑选担任讲师,充分说明黑人警察局长认为警察克劳利是公正的警察。 但奥巴马却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干预,称警察“行事愚蠢”,尽管他承认自己是盖茨的朋友,可能有偏见。这一言论瞬间将本地小事放大成全国种族事件,媒体争相报道,引发抗议浪潮。为了平息舆论,奥巴马后来邀请盖茨和克劳利到白宫举行“啤酒峰会”,与副总统拜登一同饮酒“和解”。表面上看,这似乎是调解,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它强化了“警察针对黑人”的叙事,让许多执法人员感到被污名化。盖洛普民调显示,此后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开始下滑,这起事件标志着奥巴马开始利用总统平台制造种族张力,而不是化解它。 案例三:特雷冯·马丁案:媒体与总统联手武器化种族叙事 2012年2月,佛罗里达州社区巡逻员齐默曼射杀了17岁的黑人少年特马丁。媒体最初编辑911录音,将齐默曼描述为种族主义者,称他追踪马丁“只是因为他戴帽衫,看起来可疑”。但庭审证据显示,马丁主动攻击齐默曼,导致后者在自卫中开枪。齐默曼有拉丁裔血统,并非典型“白人压迫者”。2013年,陪审团裁定齐默曼无罪,司法部也拒绝提起仇恨犯罪指控,因为缺乏种族动机证据。 尽管如此,奥巴马却多次公开介入。他先是说:“如果我有儿子,他会像特马丁。”后来在判决后,又补充:“马丁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这些言论点燃了全国抗议,催生了“黑命贵”运动。 奥巴马的评论忽略了事实细节,如马丁的毒品使用记录和袭击行为,却强化了“系统性种族主义”的叙事。结果,种族紧张急剧升级:从2013年起,城市骚乱频发,警察与社区关系恶化。这起事件不仅是媒体操纵的产物,更是奥巴马政治策略的一部分,即用情感诉求取代证据,动员选民支持民主党议程。 案例四:“钟男孩”事件:预设美国充满伊斯兰恐惧症 2015年9月,14岁的穆斯林少年艾哈迈德将一个自制时钟带到学校。装置外观像计时炸弹(用铅笔盒组装,带电线和电路板),老师报警,艾哈迈德被短暂拘留,但很快释放,无任何指控。调查显示,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行事,并非针对穆斯林身份。 然而,奥巴马立即在推特上发文:“酷时钟,艾哈迈德,想带到白宫吗?”并邀请他访问白宫。这迅速将事件升级为“伊斯兰恐惧症”象征,媒体指责学校种族歧视。艾哈迈德的家乡市长贝丝·范杜恩此前有反伊斯兰言论记录,进一步放大了争议。但事实是,类似装置若由白人学生带来,也会引发警戒。奥巴马的干预传递明确信号:总是假设美国有罪,忽略实际情境。这不仅助长了受害者心态,还让学校和执法机构在处理潜在威胁时犹豫不决,间接影响公共安全。 奥巴马的整体政策:政治叙事优先于事实 在八年任期内,奥巴马反复强调美国是“系统性种族主义”国家,警察“固有偏见”,少数族裔“总是受害者”。他的司法部推动“公平住房”和“学校纪律”政策,减少对少数族裔的惩罚,却忽略了犯罪数据。例如,在弗格森事件中,尽管调查证明警察自卫,奥巴马政府仍推动全国警察改革,强调“隐性偏见”。这些政策并非基于事实,因为FBI数据明明白白的显示,黑人犯罪率高于人口比例,而是服务于政治叙事。因为一个团结的社会,不会支持民主党的“变革”愿景。结果,快乐相处的人们被分裂成对立阵营。 后果:种族分裂加剧,信任崩塌 奥巴马的遗毒显而易见:盖洛普民调显示,2008年时,超过50%的美国人认为种族关系良好;到2016年,这一数字降至新低,仅37%,46%的人认为关系恶化。警察信任度从60%下滑到40%,种族骚乱从芝加哥到巴尔的摩频发。2016年,美国种族分裂程度比上世纪70年代更严重,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种族团结本已触手可及,但奥巴马选择了身份政治而非和平。历史不会将他铭记为美国的疗愈者,而是那个将种族作为武器的总统。他的遗毒提醒人们:当领导人优先叙事而非真相时,国家将付出分裂的代价。 今天,美国仍在修复这一创伤,但教训深刻——真正的平等源于公正,而非操纵。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