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 ||||||||
胡锡进:蔡澜的确算不上大师 | ||||||||
wforum.com 2025-06-29 09:55 胡锡进 | ||||||||
这两天互联网上写蔡澜的文章很多,去世后无论被赞被骂,最不在乎的人可能就是蔡澜了,所以那些文字对他本人没什么意义。 其实那些对蔡澜进行深度评价的文章,大多都“借题发挥”了。它们触及了香港这个英国前殖民地的文化生态,借蔡澜评香港文化,以及它对中国内地的影响。我觉得其中一些对殖民地文化内在扭曲以及“精神天花板”的分析,应当说有其道理,逻辑上也是自洽的。 有几个基本事实还是值得确认的。一是蔡澜的确挺有才的,尽管“香港四大才子”这个标签本身就有些夸张,但是他能出那么多作品,跨越了多个领域,而且在香港文化市场上很成功,做到就很不容易。可以说,市场对他的个人才气做了验证。 蔡澜的确算不上什么大师,个人履历中也曾有拿不上台面的东西,比如早年拍三级片。但是不能否认,他这一生中对香港文化的繁荣整体上是一个积极的角色,也是一个活跃元素,他为香港在华语文化圈里一度站到很高位置上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第二,为了论证蔡澜总体上“品位不高”,一些作者强调了香港殖民文化的局限性,意思是包括金庸等其他几位“才子”其实水平一般,概因这种局限性。香港地域狭小,又受殖民统治多年,文化属性上有些中不中西不西,这一指出有一些道理。 ▲6月27日,微博账号@蔡澜 发文称,蔡澜先生已于2025年6月25日(六月初一)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 但我们同样要客观看,香港流行文化在八九十年代对内地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对内地走出文革时代的文化荒芜和僵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开拓内地文化工作者的视野,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元素构建提供了大量参考线索,也提供了一些有示范价值的案例。后来随着大陆迅速发展,香港在文化上的参考价值逐渐降低,直到华语世界的文化创新中心基本离开香港,香港的一些艺人纷纷到内地发展,或者融入到内地的文化市场框架中。经历了这个变迁,内地文化自信大幅提升,创造力今非昔比。 ▲蔡澜早年在邵氏电影公司工作,监制了很多电影作品。 第三,蔡澜主张“人生没什么好比的,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体验者。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这场人生你就已经赢了一大半”。这样的价值观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及“横渠四句”所宣扬的价值观当然不同,显得不够积极。 ▲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黄霑、倪匡和蔡澜。 除了上面这些,老胡想说,蔡澜西归后,引起了这么多评论和争议,这反映了现实中人们存在的精神矛盾和困惑,每一种主张都有他们的现实渊源。但是我想提醒的是,不要拿蔡澜过度借题发挥,这种发挥走向极化时,出现一定的荒谬就是难免的。蔡澜经历了香港繁荣而矛盾的时代,他本身是复杂的,但他配得上是香港那个时代文化的符号之一。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