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
| 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 ||||||||
| 印度诠释了“国产”:只要在国内生产的就算 | ||||||||
| wforum.com 2025-11-11 01:00 墨甲战刃 | ||||||||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近期通过媒体向公众透露出了两个重要消息: 第一,印度计划在明年开始生产“国产化”先进战斗机发动机,此举标志着印度在追求自力更生和国防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第二,在谈到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时他表示该项目设计阶段已完成,研发工作现进展顺利,在政府持续的支持和资金投入下,我们有信心让AMCA这款5.5代隐形战斗机在十年内投入使用。 怎么样?这两条消息“劲爆”不? 咱们先来看第一条消息:国产喷气式发动机的生产; 在我的认知内印度军工至今一共开发过两款可以供战斗机使用的国产喷气式发动机,一款为1965年为HJT-16使用的HJE-2500涡喷发动机,不过该款发动机最终因为性能不足没有进入到量产;另外一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卡弗里”(Kaveri)GTX-35VS涡扇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本来是“光辉”战斗机的标配动力,对标的型号是法国M88-3发动机。研发时间近40年,耗资约300亿卢比,但可惜的是直到现在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仍然达不到要求,如推力不足、材料工艺无法突破等,最后印度不得不将其降级成为了一款无人机发动机。 除了这两款喷气式发动机之外,印度军工似乎就没有在研的发动机项目了,那他们是如何在2026年开始生产自己的“国产化”发动机呢? 为了探寻事情的真相,我查询了一下印度方面相关的报道,不查不知道,印度果然还是那个让人“敬佩”的“三哥”,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 他们口中所谓的“国产”发动机真的就是在印度国内生产的发动机而已! 据印媒报道,在经过了数十年的等待和谈判后新德里和巴黎已经接近达成协议,由印度国防研究和发展组织下属的燃气轮机研究院、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牵头,借助法国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技术支持,两国将联合设计和制造一款推力为120至140千牛的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将会用在AMCA和双引擎舰载机(TEDBF)上。 拉杰纳特·辛格表示双方会共同设计、开发、测试和生产这款发动机,并实现100%的技术转让,这些发动机将在印度制造、由印度人制造... 另外印度也在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上周签订了合同,斥资约10亿美元采购了113台F404-GE-IN20喷气式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将会用在此前空军下单的97架“光辉”Mk 1A战斗机上。根据合同要求,这批发动机通用公司需要向印度转让至少80%的技术。 相对于这两款发动机,印度方面对于与法国的合作充满了期待,因为通用电气在此前曾在发动机交付问题上延迟了很长一段时间,为此印度政府还为这家公司开出了罚单。 与法国赛峰的合作,印媒给出的评价是:该项目将会使印度进入到拥有高推力发动机技术的精英国家行列。 以上就是印度官方给印度人民带来的“重大利好”消息,为了不让国人产生歧义,国防部长还特意解释道:我们在从国外采购这些发动机时不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并且我们也会明确告知那些外国公司,我们会从你们那里采购发动机,但你们应该在印度生产,并将技术全部转让给我们... 这就是印度的“国产”发动机,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是这款发动机在印度本土生产的就可以被认定为是“国产”发动机。 你别说,这个“创意”还是很不错的,起码不用担心技术问题了。 说到这里咱有必要为“骄傲”的印度提个醒,虽说人家转让了技术,可是你能不能消化得了呢? 在过去类似的案例也不是没有,比如2003年时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曾和赛峰有过类似的联动,搞了一款名为“沙克蒂”(Shakti)的直升机发动机,但最终只有不到50%的零部件是印度制造的,而且技术转让也未能完全实现。 当年与俄罗斯合作的苏-30MKI战斗机项目中大俄也承诺该机会达到近60%的国产化率,可结果几十年过去了印度只能制造其中约13%的零部件。 其实也不是人家外企不愿意对印度分享技术,主要原因是技术就摆在印度军工面前,但他们就是造不出来,就算勉强造出来了,质量还完全不达标,搞来搞去除了把产品搞垮了、名声搞臭了,印度什么也没有得到。 然后是十年之内完成5.5代战斗机AMCA的计划; 先提出一个问题:AMCA刚出来的时候不是第五代战斗机嘛?怎么这么快又升级了0.5代呢? AMCA会在2035年投入使用这个消息还不算过于劲爆,因为在去年的航展上印度航空发展局就已经公开了时间表,大致的开发顺序为: 2027年左右推出原型机,2028年首飞,2032年获得认证,2035年量产、服役; 当然,这是一份理想的时间表;按照印度的“传统”在这个时间表的基础上再延迟五年大概才是AMCA真正投入使用的时间。 回顾AMCA,从立项到去年首次公开展示全尺寸工程模型,这个时间跨度大约为14年的时间,再加上未来的10到15年开发时间,算下来AMCA的研发历程也快赶上“光辉”战斗机了,30年又磨一剑。 |
||||||||
|
|
||||||||
| 0%(0) | ||||||||
| 全部评论 | ||||||||
| 暂无评论 |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 | |
![]() |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