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啃了15个月,俄军离吞下顿涅茨克州还多远?
wforum.com  2025-11-04 02:00  装甲铲史官

文章《别再提什么“大纵深”了,自古以来俄国人只会“结硬寨打呆仗”》中提出过一个观点:看似华丽的所谓“大纵深”军事理论,只是苏/俄军用来装点门面的东西。自古以来,他们在战争中的最底层秘密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结硬寨,打呆仗”。

不过既然能被公认为“世二军”,不可否认苏联/俄罗斯在军事上必定有自己的一套,只不过不是什么“大纵深”的障眼法,而是他们的“结硬寨打呆仗”要比别人玩得更有威力、更具压迫性。这一点在已经持续了超过三年零八个月的俄乌战争中体现得相当充分。

自从乌军2023年6月初开始的“夏季攻势”最终失败以后,俄军重新掌握了几乎整条地面战线的主动权。他们先是利用美国共和党掌控的国会阻挠美国对乌援助的机会,从2023年10月初开始强攻有着“顿涅茨克之刺”称呼的顿涅茨克市北部小城阿夫迪夫卡,经过将近五个月的苦战,在2024年2月下旬拿下此地。(详情可参考本号历史文章:《俄乌两周年特别策划七:乌军为何败走阿夫迪夫卡?怪美国人?》)

此后包括Walker大人在内的很多人都以为,在攻城过程中遭受严重损失的俄军可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补充力量以利再战。然而并没有。俄军马不停蹄继续沿着这一方向扩大战果,一路向西北发展,又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推进约25千米,于2024年7月接近乌军在乌东战线上的防御枢纽波克罗夫斯克(红军村)。也就是说,本文将要讨论的红军村战役在严格意义上始于此时。

与此同时,其他方向上的俄军也没有闲着。他们在整个乌东战线从北到南的哈尔科夫北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恰索夫亚尔、托列茨克和维利卡-诺沃西尔卡等地均对防守的乌军施加着强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贯穿2024年一整年和2025年至今,中间几乎没有停歇的时期,致使乌军在长达两年出头的时间里在乌东战线上步步后退,先后失守武勒达尔、库拉霍夫、托列茨克、恰索夫亚尔、维利卡-诺沃西尔卡等处要地。(详情可参考本号历史文章《乌军在东部战场面临六大困局,他们所存在的战术问题都有哪些?》)

图片

■乌军2023年的“夏季攻势”失败之后,俄军反过来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乌东战线的多个方向对乌军施加了强大压力。

形势发展到现在,俄乌战争已经成为俄罗斯输不起的一场战争,为了制服乌克兰,俄军也早已使出了浑身解数,连“榛树”中程弹道导弹这样的战略性武器都拿了出来(详情可参考本号历史文章《雷霆警告?还是黔驴技穷?普京射出“大杀器”,谁害怕了?》),就差动用终极手段核武器了。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在战线的多个方向上一直对敌人保持着毫不松懈的强大压力,屡屡打破各国军事观察家们关于俄军攻势即将消退的预言,足以体现出俄军长期积累的能力和素养,以及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韧性。

实战证明,学习美军玩合成化“营级战术群”(BTG)非俄军之所长,他们也玩不好这种高级玩意儿,但回到自己熟悉的套路,他们在“结硬寨打呆仗”的战争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长期忍受沉重损失、在漫长战线上始终维持高压态势步步紧逼的能力,也绝不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能做到的本事。

图片

■还记得BTG吗?俄罗斯前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主持的“军改”结晶已经被俄军抛弃。

不过我们倒也用不着因此而再次神化俄军,这只不过是他们的祖传艺能而已。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从阿夫迪夫卡推进到大约45千米之外的红军村,平均每天前进不到60米,这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善战”,反而从反面证明了战前根本没被俄军放在眼里的乌军出乎意料的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考虑到乌克兰几乎每个夜晚都要承受俄军导弹和无人机的大规模战略性空袭,这种意志和能力就显得更加不易。

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俄罗斯的话术是俄军不仅仅在与乌军作战,而是在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全面交战。然而这种话术恐怕连俄国人自己都很难相信,先不说他们在三心二意的美国川普政府各种帮忙下也没能在战场上快到哪里去,世人可是都在战场上看到了俄军的外国援军身影,但是俄军说了快四年的所谓“北约大鱼”在哪里?如果人家未派一兵一卒下场,那你是怎么和它发生“全面交战”的呢?

好在无论如何,俄军还是攻入了红军村这个战前人口约为6万人的小城。2025年8月中旬,俄军利用小股部队渗透的方式突然从红军村东北部的乌军防线上取得突破,深入到红军村北部偏西大约20千米的多布罗皮利亚,此举打乱了乌军在红军村一线的防御部署,并且威胁到乌军对红军村的补给路线。

图片

■2025年8月12日,来自多方面的信息都指出,俄军渗透到了多布罗皮利亚附近,并且切断了多布罗皮利亚通往乌东重镇克拉马托尔斯克的公路。

随后俄军将精锐的第40、155海军步兵旅(隶属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第177海军步兵团(隶属俄罗斯海军里海舰队),以及第11独立空降旅和第76空降师的部分兵力从库尔斯克-苏梅方向调集到顿涅茨克方向,以补充该方向上的兵力损失并增强这里的攻势。

从2025年10月中旬开始,俄军小股步兵渗透进入红军村。据《乌克兰真理报》报道,在乌军于2025年7月击退攻入红军村的少量俄军之后,以两到三人为单位的俄军散兵部队再次于8月中旬从中部和西部地区进入红军村,到10月中旬已经发展到数百人的规模。他们指挥战线后方的俄军光纤无人机监视和阻断乌军地面交通线。

图片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发布的截至2025年10月24日对红军村(波克罗夫斯克)和邻近的米尔诺格勒战场形势评估示意图。可见俄军已经渗透进入红军村和东侧的米尔诺格勒。

俄军总参谋长瓦勒里·格拉西莫夫于2025年10月26日称,俄军在红军村一带包围了防守此地的乌军。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25年10月29日声称俄军已经包围了守御红军村和库皮扬斯克两地的乌军,数量多达“上万人”。有简中自媒体随即宣称包围了“五个旅”的乌军云云。当然,如同以往一样,这些来自于俄罗斯的单方面说法不足为凭,我们已经见识过太多类似的情景,如果俄罗斯的话是可信的,那么乌克兰应该早就不存在了。

原因很简单——在无人机肆虐的地面战场上,俄乌双方早就全都放弃了大规模重装甲部队的集结和使用,而改用小股步兵在无人机的支援和配合下逐步渗透和推进的方式。以这种兵力和火力规模,基本上不可能对敌人的大部队构成严密的包围圈。此前在武勒达尔、库拉霍夫和托列茨克等地情况都是如此,俄军每次都声称包围了防守的乌军,但从来没有成建制地吃掉过任何一处的乌军。

库皮扬斯克不存在包围圈,红军村同样如此。目前俄乌双方在红军村内的战况大致是犬牙交错,很难画出一条清晰的交火线。天气因素对战斗存在着较大影响,俄军利用下雨和大雾等不利于无人机作战的恶劣气象条件加快对红军村的渗透。双方的步兵小队正在红军村内争夺对高层建筑和制高点的控制权,以便从那里利用无人机攻击对方的后方地面交通线。

图片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发布的截至2025年11月1日对红军村(波克罗夫斯克)和邻近的米尔诺格勒战场形势评估示意图。对比10月24日的评估图,可见战局发展速度并不算快,这一幕我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2025年10月31日,乌克兰军事情报总局特种部队使用多架直升机在红军村俄军声称占领的地区实施了机降作战行动,证明这里的战线处于含混不清的状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渗透进入红军村的小股轻装俄军步兵暂时还无法威胁到乌军的直升机。普京所声称的包围乌军万人大部队几乎可以肯定只是一种虚张声势。

图片

■2025年10月31日,乌克兰军事情报总局特种部队的一架美制UH-60“黑鹰”直升机正在红军村一带实施机降作战,重新打通为红军村进行补给的地面交通线。

话虽如此,根据战场形势来看,红军村及其邻近的米尔诺格勒的失陷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只是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是俄军所声称的那么快,乌军也不会在这里突然崩溃。以同在顿涅茨克州的另外一个城市托列茨克为例,俄军在2024年夏天开始触及到这里,但花费了超过14个月的时间才将其最终全部占领。而红军村的战前人口是托列茨克的两倍。

已经啃了15个月的红军村,只是俄军在乌东战线总体作战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俄军在这里的首要目标是占领全部顿涅茨克州。而阻碍俄军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就是所谓的康斯坦丁诺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堡垒带。乌克兰方面自2014年从分离武装手里收复这些城市之后,就开始在这里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各种配套设施,使其成为面向乌东分离主义武装作战和抵抗俄军入侵的关键性依托。

图片

■康斯坦丁诺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堡垒带。

对照俄军进攻红军村的历史轨迹,想要拿下这样一个小镇尚且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还有赖于美国川普政府的大力协助,时至今日还没有完全达到目标。遥望进军道路上已经变得依稀可见的康斯坦丁诺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斯拉维扬斯克堡垒带,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攻克它们并且完整吞下顿涅茨克州。

虽然俄国人有的是耐心和韧性,但普京真心还需要让川普斯基同志再加把劲才行!

结语

与其关注红军村的得失,真正的军迷们应该重点关注俄乌双方在争夺红军村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陆战形式的重大变化。

Walker大人曾经在2025年5月14日发表的文章《【战例研究】一场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却预示着陆战模式的彻底变革》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一些初步的讨论。而在俄军进攻红军村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让位于摩托车甚至是电动滑板车,大兵团变成了三五成群的步兵小组。在漫天飞舞的无人机威胁下,陆军野战失去了速度和机动性,迂回穿插分割包围消失了,代之以战线上的蚕食和渗透。

图片

■以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为代表的机械化战争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自二战以来,世界各国一切陆战理论的基石,都建筑于坦克和装甲车这两种核心机械化装备之上。如果它们的功用已经被战场无人机极大地侵蚀甚至是彻底消解,那么未来的陆战又将何去何从?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炸锅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八倍兵力压境,乌军只剩“死亡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