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加拿大插手菲防务 被指“对华背后捅刀”
wforum.com  2025-11-03 14:11  世界军事网

11月初的一场签约,把远在北太平洋尽头的加拿大,推向了南海这片争议海域的聚光灯下。

加拿大国防部长大卫·麦金蒂与菲律宾防长吉尔伯托·特奥多罗在马尼拉正式签署《防务合作协议》(SOVFA)。协议内容并不复杂,主要包括两国军方互访、联合演训、专业培训、信息共享等安排,甚至还未涉及武器援助或驻军意向。但这并未妨碍外界对该协议的高度敏感——这是加拿大历史上在亚太地区签署的第一份双边军事协议,且明确涉及海上安全议题。

麦金蒂在签字仪式上表达了参加未来“美菲联合军演”的意愿,一句话暴露出加方此行的深层用意:借菲律宾这扇“南海之门”,实现其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的“插旗”目标。

而签约的时间点更显微妙。就在一周前,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卡尼与中方领导人刚刚在韩国庆州APEC峰会期间实现自2017年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外界普遍认为中加关系在经历了数年冻结后,终于迎来解冻信号。但这场马尼拉协议,又迅速拉回了“信号误读”的现实。加方一边对华释放和解善意,一边迅速转头插手中国周边安全热点,这种前后抵牾的布局方式,难免引发“说一套做一套”的质疑。

卡尼政府对此并无正面解释。但加拿大国内媒体如《环球邮报》《多伦多星报》分析称,加拿大外交正在经历一次“角色焦虑型转向”——即在美中对抗格局中力求保持自身话语地位,却苦于在亚太现实存在感不足,只能通过“象征性介入”来维持外交能见度。

而菲律宾,恰好提供了这一窗口。

图片

菲律宾的“绑定型对冲”

若从菲律宾角度审视此次协议,更容易理解这场“异地军协”的成因。过去一年,菲律宾在南海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可用一个词概括:对冲。

面对中菲在仁爱礁、黄岩岛等海域的频繁对峙,菲律宾不断在外部拉拢盟友,力求形成所谓“集体安全共识”。从2022年开始,菲方相继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德国等国家签署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涵盖范围从联合军演扩展到港口使用、军备采购乃至“信息融合”。

此次与加拿大的协议,是其“绑定模式”的又一延伸——即便对方在地理上远离南海,只要政治上愿意站队“抗中”,菲律宾就会递出邀请函。

但这种战略依赖的背后,是菲政府日益扩大的安全焦虑。在今年中期仁爱礁冲突中,菲律宾尝试向坐滩军舰运送补给多次失败,中方通过水炮驱离、拦截快艇等方式,展现了南海执法常态化的新形态。尽管美方多次声称“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但在仁爱礁冲突中,美军并未有实质性干预行为。对菲律宾而言,这无疑是一记警钟。

国内反对派的批评也逐渐增多。菲律宾参议院国防委员会成员指出,政府不断签署双边协议,却无法换来实质安全提升,反而加剧地区紧张氛围。一位菲律宾学者在《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撰文指出,这种“外交连锁绑定”带来的,不是安全确定性,而是战略脆弱性。

加方此时介入,并非是马尼拉的“安全刚需”,更像是菲律宾“外交叠加症候群”的又一次发作。

加拿大的“印太焦虑”

如果说菲律宾的焦虑来自地缘直接压力,加拿大的焦虑则来自于角色认同的失衡。

2022年11月,加拿大政府发布新版《印太战略》,这是其外交政策史上首次系统表述亚太布局思路。文件将中国定义为“日益具有挑战性的强国”,称加拿大需与地区“志同道合者”加强安全协作以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然而,这份文件公布近两年来,加方在亚太的实际作为寥寥:无驻军、无港口协议、无多边安全机制参与,仅有象征性参与如“环太军演”与“航行自由”。相比之下,美英澳组成AUKUS联盟,日本与“五眼联盟”加强情报合作,美日印澳构成QUAD(四方安全对话)主干,加拿大始终在安全机制外围徘徊。

此次与菲律宾签署协议,是加方试图打破“外围困局”的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此举并未获得美国公开背书。川普政府当前对加拿大并不友好,近期甚至因一则关税广告争议暂停双边经贸谈判。卡尼政府一方面希望修复中加关系以拓展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又试图在地缘安全上配合美日澳主轴,其实陷入了“战略两难”:既想要中国市场,又想保住西方阵营的政治信用。

这种外交定位的摇摆,也解释了为何加拿大的“第一份军协”选在马尼拉——地理上够远,风险上可控,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部署压力。

但象征,终究无法替代存在。加拿大此举是否真能在亚太“立住”,仍是个问号。

南海政策演变下的中方底线

对于菲律宾不断强化与域外力量的安全绑定,中方已多次做出明确回应。

在此次加菲协议公布后,中国外交部迅速表态,称“搞小圈子是冷战思维”,“南海问题没得谈”,并警告“不要一而再再而三试探中方底线”。

这类措辞的背后,是中国近年来对南海治理模式的系统性调整。从2019年起,中方不断推进“南海法律战”——包括推动《海警法》实施、划定禁渔区、加强领海主张表述等。同时,执法层面也趋于常态化与前置化。例如对菲律宾坐滩军舰供补的拦截,已不再“点对点回应”,而是由海警常态值守、外交定性支撑、媒体信息控制三层并行。

这种模式的目标很明确:通过法理—执法—舆论三位一体体系,逐步形成“南海红线不可逾越”的实际边界。

在这一背景下,加拿大的加入,并不可能对南海格局产生实质性冲击。其在地区无常驻军事力量,也缺乏快速响应机制,更没有足够与中方发生军事接触的成本准备。即便参加美菲军演,也不过是展示型参与。

这也是中方回应中未提及加拿大的具体动作,仅将其归入“搞小圈子”的语境。对中国而言,南海博弈的真正对手是美国,其它跟随者皆属“背景声部”。

菲加两国的“战略幻觉”

归根到底,菲律宾与加拿大的这份协议更像是一种“相互投射的幻觉”:菲律宾希望借外力绑定实现安全外包,加拿大希望通过形式合作制造地区存在感。但现实是,这类象征性协定远离实际作战逻辑,也脱离地缘利益链条。

对菲律宾而言,这并不能解决其“前线硬件缺位”的窘境,仁爱礁的补给船仍要依赖自身突破,中方的执法机制也未有松动迹象。对于加拿大,这种协议无法转化为战略筹码,在美国安全同盟体系中的权重依旧未有提升。

而中方早已形成对这类“外围干预行为”的战略耐心——在高频低烈度的博弈中,中方更注重规则设定与红线巩固,绝非“跟谁签协议就慌了”。

当亚太安全局势日益精细化、长期化,这类“象征性外交操作”只会逐渐被战略现实压缩边际作用。加拿大若想真正“入局”,恐怕得先问清一个问题:你愿意为南海出多大代价?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挑战北京 越南动手了…
围观四国演习的中国海军 比参演舰艇还要多
捞不起军机,美方会不会请中国帮忙?
美国防长:美中关系“前所未有良好”
美中防长通话
“南海局势”
48小时新闻: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炸锅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八倍兵力压境,乌军只剩“死亡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