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中巴走廊失控 巴基斯坦三十年养虎终成患
wforum.com  2025-10-14 05:08  边解感

10月的库拉姆山区,枪声再度响起。此次交战不再是零星火力交换,而是由伏击引爆的全面军事对峙。

数日前,巴塔(巴基斯坦塔利班)在西北边境发动伏击,导致包括两名军官在内的11名巴军死亡。三日后,巴基斯坦空军展开报复,战机穿越杜兰线,打击阿富汗境内巴塔藏匿点,目标涵盖喀布尔近郊与楠格哈尔、库纳尔等东部省份。

塔利班政权随即回应,指责其“侵犯领空、轰炸平民”,并在48小时内组织反击,攻击巴基斯坦边境多个哨所。阿塔宣称造成巴军58人死亡、占领25个哨所。巴方则反驳,称击毙超过200名阿塔武装人员,并夺回19个敌方据点,自己方阵亡23人。

紧接着,巴基斯坦关闭所有边境口岸,外交渠道冻结,塔利班则调动边防兵力持续增援前线。昔日曾并肩作战的双方,如今刀锋相向。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标志着二十年“准盟友”关系的剧烈断裂。

塔利班为何倒向印度?

巴基斯坦对塔利班政权的失控早有预兆。回溯1994年,塔利班诞生初期便由巴三军情报局(ISI)深度扶持,企图借其控制喀布尔以制衡印度在北方联盟的影响力,也遏制巴境内普什图族的分离倾向。

彼时的塔利班,是伊斯兰堡手中的一枚棋子。但2021年美军撤离、塔利班重新执政后,这枚棋子不再就范。巴方原指望塔利班清剿TTP、稳定边境,却发现阿塔反而为其开绿灯、提供庇护。

最让伊斯兰堡愤怒的,是塔利班在2025年10月9日的一步大棋——代理外长穆塔基低调访印,推动将印驻喀布尔的“技术代表团”升级为事实上的大使馆。这距离巴军发动空袭,仅隔数十小时。

塔利班为何敢冒如此风险靠近印度?答案并不复杂:对其而言,印度提供的是“国际破局”的潜在钥匙。新德里虽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但在阿富汗援助重建、粮食医疗、技术项目等方面持续投入,也是在国际社会中唯一敢“试水开放窗口”的重要经济体。

更重要的是,塔利班深知,当前印巴敌对态势使得“投靠印度”不仅是外交突破,更是一种地缘武器,用来牵制巴基斯坦、博取筹码。

中印暗战浮出水面

塔利班对印度的“靠近”,背后牵动的,不只是喀布尔与伊斯兰堡的双边角力,更涉及中印两大力量在南亚的“地缘竞标”。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中巴经济走廊(CPEC)延伸至阿富汗,已在巴境内修建道路、光缆与能源通道,并向塔利班政权抛出基建援助与安全承诺。塔利班虽欢迎中方投资,但拒绝在安全领域作出实质性妥协,尤其在“断绝与巴塔关系”一项上始终模糊其词。

与此同时,印度推进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INSTC)正尝试绕开巴基斯坦,通过伊朗与阿富汗联通中亚与俄罗斯市场。这条通道一旦打通,印度可大幅削弱对巴基斯坦地理通道的依赖。

塔利班政权深知,作为这两条战略通道的“地理交汇点”,自身正被中印两国拉扯。而它则希望反过来,将这种被拉扯的地缘角色转化为议价武器:一方面接受中方基建、援助与外交协调,另一方面向印度开放使团,谋求对冲博弈。

换言之,塔利班试图打造一种“中印双栖”的外交平衡。但这种游戏正在引发后果:巴基斯坦已不再视其为盟友,而是视作潜在威胁。

图片

“普什图统一”还是“地缘平衡”?

但阿塔的行为,并非纯地缘现实主义操作,更深层的推动力,来自其一以贯之的民族与宗教信条。

塔利班政权出自普什图核心区,对1893年英印划定的“杜兰线”边界从不承认,始终坚持“普什图民族不可分割”的理念。这意味着,它天然对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普什图族群抱有超越国界的“认同感”,也就不会视TTP为敌人。

这种民族主义与伊斯兰原教旨的结合,使塔利班成为极少数在“恐怖主义”与“民族权利”之间模糊定位的政权。巴塔可以在其庇护下重整旗鼓,反复渗透巴境边陲,对巴军构成持续威胁,而塔利班则坚持“他们是民族兄弟”,拒不清剿。

这也解释了为何巴基斯坦屡次在反恐行动中“抓到人,抓不全”;因为越过边境,即进入塔利班的“避风港”。

从更高层次看,塔利班坚持“普什图统一”,拒绝承认杜兰线,且不愿就地缘对抗表态站队,这种意识形态双重性决定了它无法真正被任何一方收编。

大国干预失灵与代理战争的破产时刻

回顾30年南亚地缘政治,巴基斯坦并非第一个在塔利班问题上遭遇“战略反噬”的大国。在它之前,美国的“反恐输出”已然破产,北约的重建努力被轻易推翻。

如今轮到巴基斯坦品尝“代理人失控”的苦果。原本想借塔利班制衡印度,最终却被其用作向印度讨价还价的筹码;曾希望对塔利班施加宗教话语影响,如今却发现对方早已用宗教反制自身。

而对中国而言,阿富汗的投资回报也日趋复杂。中国虽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但对塔利班的意识形态控制力极弱,且必须应对安全威胁、项目不透明、恐怖主义滋生等挑战。

这一切标志着代理战争模式在南亚的整体衰败。无论是美国、巴基斯坦,还是试图“合作式重建”的中国,都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塔利班是独立的、不受控的地缘变量,它不再属于任何主导国的规划轨道。

边境恐袭外溢与中国的战略警醒

当前巴阿冲突看似局限于边境,但其“震荡波”已波及整个南亚安全版图。ISIS-K近来在阿境活动愈加频繁,已多次制造针对什叶派与华人目标的袭击;巴塔亦不断尝试“反向渗透”至中巴经济走廊沿线。

对中国而言,喀布尔的亲疏远近已不是外交核心,关键在于安全链条能否闭合。若塔利班继续以“宗教民族主义”方式维系政权而非治理国家,不仅将长期拖累阿富汗内部重建,也将为中亚与南亚注入不稳定因子。

尤其在印巴核对峙背景下,每一次小规模交火都存在外溢升级的风险。一旦边境火力失控、激进组织趁乱扩张,地缘重建将再次陷入循环崩盘。

这一轮边境冲突或许最终会在外部施压与互损机制下暂时收场,但背后的地雷依旧布满——民族认同、代理战略、地缘博弈、宗教动员,这四颗雷,随时可能被引爆。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藏不住了!俄乌战场试出了朝鲜真实力
西方军事专家被歼-50的设计所震撼
中国卫星升空3小时 直拍俄罗斯腹地重镇
卫星图像曝光 中国进入“准作战状态”
巴基斯坦给美国运送紧缺稀土,中国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