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 ||||||||
美国超级运输机计划 面临两大技术难题 | ||||||||
wforum.com 2025-10-03 03:29 世界军事网 | ||||||||
9月26日,美国媒体披露了一项令人震惊的计划:美军正推动下一代战略运输机(NGAL)研发,而一家初创公司Radia提出的“风行者”(WindRunner)方案成为焦点。 这款超大型运输机不仅体量比被毁的安-225更大,还号称在某些场景下运输能力相当于12架中国运-20。 美军这一计划释放了重要的战略信号,但技术挑战和实际可行性也引发了广泛质疑。 目前,美军的运输机体系主要依赖三级结构:C-5M负责战略投送,最大载重122吨,但只能依赖大型机场;C-17A载重77吨,具备野战起降能力,适合多场景使用;C-130系列则偏重战术运输,载重30余吨,能飞抵前线甚至土质跑道。 然而,随着C-5M和C-17逐渐老化并停产,美军未来几十年将面临严重的空运能力缺口。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军提出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一款既能满足超大运量,又具备野战部署能力的新型运输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风行者”项目应运而生。 这款飞机的设计颇为大胆:机身长108米,翼展80米,货舱容积高达6800立方米,是C-5的7倍,是运-20的12倍。 它的货舱设计允许整体运输4架F-35战斗机或12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对于美军的分布式作战理念,这种“打包式”运输方式具有巨大吸引力——飞机一落地,战斗机或直升机即可直接投入使用,无需额外组装。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风行者”虽然在货舱容积上远超现有机型,但最大载重能力仅为72.5吨,甚至不如C-17的77吨。 这种“容积优先”的设计是否符合未来作战需求,仍存争议。 此外,如何让一架长108米、翼展80米的庞然大物在1800米的野战跑道上起降,更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 美军此前的军工项目屡屡延期加价,如F-35战机和KC-46加油机,“风行者”能否在2030年前量产,恐怕很难令人乐观。 从战略角度来看,美军这一计划释放了明确信号:运输机是“战略桥梁”,直接决定一国是否具备跨洲作战能力。 冷战时期,美国依靠C-5和C-141在海湾战争中短短42天投送50万人和50万吨物资,奠定了胜利的基调。 如今,中国的运-20已进入批量列装阶段,成为全球少数仍在量产的大型运输机,美军显然不愿在这一领域落后。 不过,风险同样显而易见。 “风行者”强调容积而非载重,这意味着它可能是一个“庞大但脆弱”的运输平台。 一旦暴露在远程精确打击下,可能成为“活靶子”。 同时,这款飞机的研发和量产至少需要数百亿美元投入,而美国的财政赤字与军工效率能否支撑这一计划,也值得怀疑。 总体来看,“风行者”计划是美军试图重新夺回战略运输领域优势的一步棋,但它面临着技术、资金和时间的多重挑战。 未来,这款“比航母还大”的运输机能否真正飞上蓝天,仍是一个未知数。 而在这场运输机领域的竞争中,中国的运-20已经成为重要的对手,美军显然无法“坐吃山空”。 运输机领域的技术与战略博弈,注定会成为未来几年全球军事的焦点。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