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西奈半岛增兵达30万 埃及变硬气了?
wforum.com  2025-09-26 18:06  历史鉴赏者

自从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和谈成功后,双方这半个世纪以来,就没发生过战争,甚至连小摩擦都没有。

2005年以色列将加沙地区还给巴勒斯坦的时候,在加沙两侧兴建了围墙。埃及这边居然也选择与以色列遥相呼应,也在自己和加沙之间,建了围墙,而且是好几道,比以色列那边的还要高。就这么着,三面围墙,一面靠海,加沙看上去,就和牢笼没区别了。

但是这次,埃及却挺身而出,开始维护哈马斯。他们不仅把一帮哈马斯的大佬邀请到了开罗,而且对外宣布,任何在开罗针对哈马斯的行动,都将被视为宣战。

这口气是真够大的,很明显这是为了呼应此前以色列方面放出的狠话。此前内塔尼亚胡在袭击了卡塔尔的多哈以后,曾经放出狠话,谁窝藏哈马斯,谁就要挨揍。

这么看来,两家算是杠上了。埃及这边可不是就说两句,为了防止以色列突然出手,他们特地增兵西奈半岛,这里的军队数量已经超过30万,而且还有2000多辆装甲车和坦克。

埃及至少和以色列打过4次

第一次,1948年埃及对以色列发动灭国之战

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埃及联合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起了灭国之战。理由是,他们不允许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或者两个新国家,更别提其中还有一个是非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他们要的是,这3个邻近的国家,瓜分了巴勒斯坦这片土地。

当然了,当时的埃及和叙利亚,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埃及还是法鲁克王朝时代,叙利亚则刚刚结束被法国殖民的历史,还处于混乱时代。只有约旦,当年是哈希姆王朝,如今还是哈希姆王朝。

这个哈希姆王朝,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非同一般,别看人家现在只在一个阿拉伯国家掌权,可阿拉伯一千多年的历史上,人家这个家族始终都是最大的贵族之一。理由很简单,人家是先知家族的嫡系后裔。

这里就不扯远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编者撰写的《巴以冲突简史》。总之1948年埃及联合这几个国家,就打算把刚诞生的以色列给扼杀在摇篮里。

那以色列人当时还在庆生呢,哪晓得会遭到这么多国家的袭击,差点就被当场干废了。结果以色列在国际上找到了美国和苏联,在这两个大国的帮助下,才给他们争取了一个月的停火期。利用这个停火期,以色列一边摇人,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来支持祖国,一边购买大量先进的武器,大部分武器来自苏联,苏联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将武器卖给了以色列。所以说,一直以来,以色列和俄国的关系其实并不差。

正是靠这1个月的停火期,以色列积攒了实力,打赢了对手。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巴勒斯坦国在干嘛呢?不好意思,当时这里的巴勒斯坦人不敢建国,也没有这个意识。所以这一战过后,埃及瓜分了加沙,约旦瓜分了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则拿下了剩余部分。大致情况是,埃及得到了360平方公里,约旦得到了5268平方公里,以色列得到了5700平方公里。

图片

第二次,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联合入侵埃及

1956年,以色列联合英法,一起对付埃及。这时候的埃及已经改朝换代,早在1952年,纳赛尔就带兵推翻了法鲁克王朝。

这时候纳赛尔认为,苏伊士运河属于埃及人民,不应该被英法掌控,所以他打算强行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就有点类似当年小张在东北,要强行从苏联人手里夺回中东铁路一样。

英法肯定不干啊,所以就爆发了这场战争。以色列是打算借机分一杯羹,所以在战争期间占领了西奈半岛。

这个时候纳赛尔的神级操作来了,他号召所有埃及人拿起武器来,和每一个侵略者做斗争。虽然最终他们没能取得胜利,但却赢得了国际的支持。在美苏的压力之下,英法和以色列只好选择撤军。这也是以色列第一次将到手的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苏伊士运河也因此被埃及收归国有。

第三次,1964年到1967年,埃及再次打算灭了以色列

1964年,埃及再次联合约旦、叙利亚等国,他们打算在约旦河上游建造水利工程,让约旦河改道,从而让以色列人没有淡水喝。结果事情败露后,以色列先发制人,出手炸毁了该水利工程。

1967年5月,埃及在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后,军事空前强大,号称中东第一军事强国。所以他们有点飘了,不仅要求联合国军队离开加沙,而且还封锁了以色列前往红海的蒂朗海峡,这是要玩一票大的了。

结果以色列得到情报后,先发制人,炸了苏联支援埃及的几乎所有的战机,掌握了制空权。因此,他们只用了6天时间,就击败了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联军。

这一战也是以色列的成名之战,因为他们不仅击溃了阿拉伯联军,而且还从埃及手里夺取了加沙、西奈半岛,从叙利亚手里夺取了一部分戈兰高地,从约旦手里,夺取了约旦河西岸。直接将实控面积,扩大了6.5万平方公里。

此前联合国分给以色列的领土,只有1.51万平方公里,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实控面积也只有2万平方公里左右。这次一下增加了3倍多的实控面积,谁看了不迷糊。

此战过后,埃及国父纳赛尔,再也没有心情和以色列斗争了。苏联也对他十分失望,强硬地要求纳赛尔必须要租借一个地中海港口给苏联,否则就不给支援了。纳赛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郁郁而终的。

图片

第四次,1973年埃以打了个平手,走向和谈

1970年纳赛尔走后,接替他的是昔日战友萨达特。萨达特一反常态,赶走了所有苏联专家,坚决不租借港口给苏联。苏联只好骂骂咧咧地跑去支援叙利亚了。此后中东又将增加一位实力强悍的大佬,那就是叙利亚的老阿萨德。

萨达特很想和以色列和谈,但是他也明白,哭惨有什么用呢?别人同情你,不代表别人就会为你出头,替你和以色列对着干。萨达特明白,一切都要自己扛,和谈是要建立在战胜基础上的,否则和谈将没有任何意义。因此,1973年,他又组织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这次埃及的情报十分严密,所以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导致以色列在西奈半岛损失惨重。不过后期他们稳定下来后,又扳回一局,杀了埃及一个回马枪。

最终埃及夺回了西奈半岛上,苏伊士运河东侧纵深10公里的地盘,也算是小有收获了。主要是这次突袭,让以色列人意识到,以色列不可能永远幸运下去,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下,以色列不仅没时间搞发展,而且极有可能精神崩溃。

恰好埃及那边也没实力夺回所有的西奈半岛,所以双方都有和谈的心思。这才有了1978年到1979年的和谈。

图片

埃及这是要证明自己又能了

从以上4次战争状态来看,其实埃及是胜少败多,经常在以色列跟前吃大亏。因此,在1979年以后,埃及和以色列就握手言和了,时至今日,一直没有爆发过战争。

毕竟以色列已经很给面子了,没有通过战争,就主动归还了西奈半岛,那可是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咋想的真不清楚。即便沙漠居多,可以色列是怕沙漠的国家吗?他们是能在沙漠里种出瓜果蔬菜的国家。

这无非是以色列打算用领土换取和平的一种方式罢了,很明显,效果非常好。

但这次埃及为什么又坚挺了一把呢?

总体来说,就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国际舆论普遍倒向巴勒斯坦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从这次联合国投票来看就知道,五常中的四常,都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并且支持巴勒斯坦国加入联合国,只有老美反对。

除此以外,国际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支持巴勒斯坦,所以说,这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埃及作为紧挨着加沙的国家,自然要拿出应有的态度。

第二,埃及想要恢复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存在感

纳赛尔时期,埃及一直都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哥。因为他们实力最强,也多次主导了针对以色列的中东战争。

但1979年萨达特和以色列和谈后,埃及就失去了这一宝座。因为阿拉伯人普遍认为,埃及承认了以色列,就等于背叛了阿拉伯世界,萨达特本人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次埃及站出来发声,或许是为了恢复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存在感。低调了这么多年,或许很多人都忘了,埃及也是一个阿拉伯世界的军事强国。

图片

第三,埃及对加沙有特殊的情感

从1948年到1967年,加沙地区一直都在埃及的统治之下。一直到1967年,以色列击败埃及后,才夺走了加沙。

所以埃及对加沙的感情,是其他阿拉伯国家比不上的。这就好比约旦对耶路撒冷的感情一样,毕竟1948年约旦夺取耶路撒冷后,约旦国父阿卜杜拉一世,曾含泪踏上这座信仰之都。

以色列和埃及,毕竟还有和平协议在

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了《埃以和约》,自此双方和平了半个世纪。双方应该都非常珍惜这段和平时光,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任何一方会主动违背协议。

毕竟大家都不是吃素的,尤其是以色列,常年经历战争洗礼,埃及根本不可能轻易与之交战。

因此,埃及这次表态,应该是为了给阿拉伯世界一个交代,并非真的要和以色列交战。反正大家都是糊弄普通人的集团,大家互相给个台阶下就得啦。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48小时新闻:
莫迪认清现实,首次公布“最大敌人”
歼16的产量曝光了 为何比歼20高多了?
印度140架苏57还没落地 巴专家就泼冷水
俄军6辆导弹车被炸 俄内部被渗透成筛子?
前往中国的美国人回国后 感到震撼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