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 ||||||||
俄图160轰炸机升空 向北约传递一个信号 | ||||||||
wforum.com 2025-09-19 17:32 世界军事网 | ||||||||
9月1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一句话在国际舆论场炸响:“北约实际上正在与俄罗斯交战,这不需要任何补充性的证明。” 没有铺垫,没有模糊表述,这番直接定性的言论让原本就紧绷的俄乌局势骤然升级。 更耐人寻味的是,仅仅一天后 ——9 月 16 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空天军的图- 160 战略轰炸机出现在巴伦支海中立水域上空,完成 4 小时战斗训练,全程模拟空基巡航导弹发射流程,米格 - 31 战机贴身护航。 这一外交宣言与军事动作的精准衔接,绝非临时起意的巧合。 俄罗斯为何选择在此时 “摊牌”? 图160 的升空又绝非简单的武力展示,其背后通过 “示能 - 示愿 - 示信” 构建的威慑逻辑,值得仔细拆解。 因为俄白“西方 - 2025”联合军演恰好要进入收尾阶段,图- 160 战略轰炸机的亮相,像是为这场军演画上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句号。 根据俄国防部当天发布的通报,这架轰炸机,在巴伦支海上空完整演练了多目标锁定、电子干扰环境下的导弹发射全流程。 虽未实际投射弹药,但每一个战术动作都严格对标实战。 为何要强调 “电子发射” 的意义? 要知道,图 160 搭载的 Kh - 101 巡航导弹,射程可达 5500 公里,北约东翼所有军事设施都在其打击范围内; 更关键的是,650 公里的作战半径,刚好能覆盖波兰境内最新部署的“爱国者”导弹阵地。 这意味着,俄军通过此次演练,实则向北约清晰展示了 “如何突破并摧毁其反导屏障”。 更值得关注的是,图- 160 的行动并不是孤立的。 9 月 14 日,也就是军演启动后的第三天,俄军已在同一海域发射了 “锆石” 高超音速导弹,450 公里外的靶标被精准命中。 9 马赫的速度,加上图- 160 巡航导弹的隐身性能,两种武器形成 “高低速突防组合”—— 前者靠速度撕裂防线,后者靠隐蔽实施精确打击。 俄罗斯选择巴伦支海作为展示平台,同样暗藏深意。 这片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的海域,是俄北方舰队的核心布防区,也是少数能全年通航的出海口。 历史上,1987 年“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2000年 “库尔斯克” 号核潜艇沉没,都让这片海域的军事敏感性刻入国际社会认知。 如今,图 - 160 的飞行轨迹刻意避开挪威领空,却精准切入北约“防空识别区” 边缘 —— 这种“不越界但够得着”的操作,既遵守了国际规则,又把军事存在的信号传得明明白白。 而佩斯科 9 月15日的表态,最核心的变化在于对冲突性质的定性 —— 因为“北约参战”就是意味着冲突升级。 这绝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调整,而是在国际法和外交话语体系中,为后续行动铺垫正当性。 根据佩斯科夫的解释,北约 “向乌方提供间接和直接的援助”,已构成参战行为。 这里的 “直接援助” 具体指什么? 结合此前信息,北约向乌克兰提供的不仅是武器装备,还有情报支持、军事训练,甚至有北约国家军人以 “雇佣兵” 名义参与作战。 俄罗斯此时将这层窗户纸捅破,显然是想传递一个信号:自身接下来的任何升级行动,都是对 “北约参战” 的反击,而非主动扩大冲突。 俄罗斯的叙事逻辑,始终围绕 “被迫反击” 展开。 俄罗斯的 “示愿”,还体现在对和平谈判的态度转变上。 佩斯科夫在9月15日的声明中明确表示,“乌克兰未准备好就解决冲突展开认真谈判,谈判进程明显陷入暂停”,同时指责 “欧洲国家也在施加干扰,没有关注危机根本原因的打算”。 这种对谈判进程的消极评估,看似是对现状的描述,实则是在为可能的军事升级 “解绑”—— 当和平谈判被定义为 “无望”,采取更激进手段的正当性,自然就多了一层支撑。 威慑的有效性,不仅在于 “能做” 和 “愿意做”,更在于让对方 “相信会做”。 俄罗斯此次的一系列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准设计,恰恰是为了强化这种 “可信度”。 先看时间线:俄白 “西方 - 2025” 军演的时间是 9 月 12 日至 16 日,而北约启动 “东部哨兵” 行动的时间,正是 9 月 12 日 —— 北约当天宣布向波兰增派 12 架 F - 16 战机、6 套 “爱国者” 导弹系统。这种时间上的高度重合,仅仅是巧合吗? 显然不是。 俄罗斯用图 - 160 演练和 “锆石” 导弹发射作为回应,等于直接告诉北约:你的军事部署,我已精准捕捉,且有能力反制。 再看地理位置的选择:巴伦支海毗邻北约成员国挪威,图 - 160 在此演练,直接针对北约北翼防线; 而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的军演,则对北约东翼形成压力。 这种 “南北夹击” 的态势,绝非随意安排 —— 正是对北约 “东部哨兵” 行动的针对性反制。 总之,俄罗斯此次战略摊牌的终极信号,其实已通过 “示能 - 示愿 - 示信” 的逻辑链条清晰呈现:划定一条不容逾越的红线 —— 北约如果继续强化对乌军事支持,特别是在东欧部署进攻性武器,可能引发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回应。 这种 “战争边缘” 策略,本质上是想重塑北约的风险评估体系,让西方意识到 “继续升级局势,挑衅俄罗斯的代价,远超预期”。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相关新闻: | |
“乌克兰战争”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