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 ||||||||
美无人机系统的军事任务及其发展趋势 | ||||||||
wforum.com 2025-04-24 16:26 阿隆随录 | ||||||||
0 引 言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无人机系统以来,无人机系统在美军事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美军当前拥有许多种类的无人机系统,并且已经展现出执行多类型任务的能力,未来可能会用于执行更多更复杂的任务。过去几十年,美军利用无人机系统主要是用作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and Reconnaissance,ISR)、近距离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CAS)、货运和补给、 通信中继等任务。下步,美军还打算使用无人机系统用于执行战略轰炸、空对空作战、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Battle Management Command and Control,BMC2)、压制和摧毁敌防空力量、战场搜救/伤病员后送、空中加油、电子战(Electronic Warfare,EW)等任务。美军还正在开发先进无人机系统作为其现代化战略的一部分,包括飞机体系、基于任务支持的载人-无人团队、基于人工智能(AI)支持的自主空战、蜂群和致命性自主武器等一些实验性概念,用以探索使用下一代无人机系统的新方法。 1 当前美无人机系统已正在担负的任务 1. 1 ISR 无人机系统在美军事行动中最初是用于执行ISR任务,随着其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而逐渐获得了突出地位。20 世纪 60 年代迄今,美军一直都在使用无人机系统执行ISR任务,尤其是20世纪 90 年代由美通用原子公司开发的 MQ⁃1“捕食者”(原名为RQ⁃1“捕食者”) 被广泛用在1999年科索 沃、2003年伊拉克和2001年阿富汗等战争中执行ISR任务,用以监视和获取对手的地面目标。MQ⁃1 “捕食者”无人机为更高效执行ISR任务,专门装载了一个重达450磅的监视有效载荷,包括1个夜视红外相机和2个光电相机。自 MQ⁃1“捕食者”无人机问世,一直到MQ⁃9“死神”无人机在内,虽然美军无人机历经数次优化迭代发展,但都包含了更先进的监视有效载荷。比如,RQ⁃4“全球鹰”无人机不仅能超高空、长航时飞行,还能使用更先进的监视有效载荷和合成孔径雷达来执行ISR任务。随着美军对无人机提供的ISR任务支持越来越依赖,美国防部增加了ISR无人机的采买力度。
然而,美军认为无人机执行ISR任务有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是无人机从“视距外”飞往目标区域执行ISR任务需要消耗大量燃料,这限制了无人机在目标地区的侦察时间,使得对时间敏感型目标提供 情报支持有很大的挑战性。比如,2021 年 8 月美军 从阿富汗撤军后,使得无人机在该地区丧失了 90% 的情报收集能力;二是无人机无论多么接近目标区域或无人机技术改进多么大,其执行ISR任务仍需要依赖于人机界面,这增加了解读目标图像和视频时出现错误的风险 。比如,美军于2021 年 8 月 29 日使用 MQ⁃9“死神”无人机在喀布尔发动袭击造成至少10名平民死亡,这是由于情报分析人员错误地将无人机监控视频解读为恐怖袭击。为解决这些 限制,美军一直在寻求提高无人机续航能力和增强图像质量的技术,使得其能够在目标区域上空停留更长时间,以及获取目标区域更清晰、更稳定的无人机监控视频和图像。 1. 2 CAS 美军的CAS作战行动以往通常都是使用载人作战平台(如A⁃10“雷霆Ⅱ” 攻击机) 来实施,但是过去几十年MQ⁃9“死神” 无人机经过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广泛运用实践,其可执行任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实施CAS作战行动上。目前,MQ⁃9 “死神”无人机在执行CAS任务中已经能实现发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方重要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美空军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开始试验RQ⁃1“捕食者”无 人机的导弹作战能力,RQ⁃1“捕食者”无人机经改装后可携带 2 枚 AGM114“地狱火”导弹,并于 2001 年 2 月 21 日成功完成发射 AGM114“地狱火”导弹,实 施对敌目标打击的试验,这表明美军无人机首次被 成功用于执行CAS任务。RQ⁃1“捕食者”无人机于 2002 年被改装成 MQ⁃1“捕食者” 无人机,在 MQ⁃1 “捕食者”无人机展现出攻击作战能力后,美空军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期间大幅扩大了使用 MQ⁃1“捕食者”无人机的频次,图 2所示为装备“地狱火”导弹的 MQ⁃1“捕食者”无人机。美其他军种也相继开发了 MQ⁃1“捕食者” 无人机的变种,包括美陆军的 MQ⁃1C“灰鹰” 无人机和美空军的 MQ⁃9 “死神”无人机,这些变种无人机虽然沿用了 MQ⁃1 “捕食者”无人机本来的机身,但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并加装了武器,且都能发射 AGM⁃114“地狱火”导弹和GPS制导激光制导炸弹。 然而,美国防部却不断在无人机能否被用于执行CAS任务这一问题上争论不休,因为执行CAS任务的距离过近,易对友军地面部队构成高风险。一部分人坚持认为无人机在执行CAS任务时很有可能会误伤到友军,他们更希望有人在机舱内对地面打击效果进行监视,以保证己方飞机不会误射友军。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无人机系统非常适于执行CAS任务,尤其是特种作战部队已经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执行CAS任务,所以特种作战部队可能更愿意在能用无人机时尽量使用无人机。 1. 3 货运和补给 美军在军事行中也已开始利用无人机执行货运和补给任务。比如美海军陆战队已在阿富汗战争中用K⁃MAX无人直升机取代地面运输部队,其可以携带大约6000磅(约合2700kg)的补给物资自动飞行到较为偏远的前哨基地。而美海军也完成了对Volansi 公司开发的更加小型化的VOLY C10 无人 机执行货运和补给任务的试验,结果表明 VOLYC10 无人机能在15英里内运送20磅货物,图 3 所示为携带货运有效载荷的Volansi 公司开发的VOLY C10 系列垂直起降无人机。 此外,美各兵种也正在积极测试使用无人机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都能够执行货运和补给任务。比如美陆军的“联合战术自主空中补给系统”项目要求在复杂战场环境下为前线士兵补充弹药和食物。美海军陆战队的“战术补给无人机系统”项目要求能在岸上为美海军陆战 队员补给装备、弹药和食物。美海军的“蓝水海上后勤无人机系统” 项目要求具有小面积和长航程,以便于安装在船上执行海上补给行动。2022 年 2 月,美盟友试验了其“寂静之箭”自主滑翔无人机被用于执行货运和补给任务的能力,结果表明“寂静之箭” 自主滑翔无人机可以在2. 5 万英尺高空从C⁃130“大力神” 运输机上释放和回收,能够运送约 1 650 磅的货物滑翔 40 海里左右(约 74 km)。机动化改型的 GD⁃2000 自主滑翔无人机可以从临时跑道上发射和回收,来用于执行货物和补给任务。 1. 4 通信中继 美军在开展“持久自由军事行动” 期间注意到在山区使用视距通信不能满足实际作战通信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山区的地形阻碍了无线电频率的传播距离。美军为支持其地面部队在山区开展军事行动,计划为战场语音通信和战术数据链实施通信中继 。为此,美空军于2008年开发了“高空无人战场机载通信节点 (BACN)” 项目,寻求采用无人机系统来为战场地面部队通信提供通信中继功能,也被称为 “空中 Wi⁃Fi”。由 Bombardier Global XRS / 6000系列飞机改装而成的 E⁃11A 和 EQ⁃4B 无人机(原名为RQ⁃4B“全球鹰” 无人机)均具有超高空、长航时的飞行能力,因此,这两款无人机平台用作装载BACN通信载荷的平台。首架搭载BACN通信载荷的 EQ⁃4B“全球鹰”无人机于 2012 年服役,于 2021 财年退 役,图 4 所示为 2018 年 2 月 16 日搭载BACN通信载荷的 EQ⁃4B“全球鹰” 无人机首次飞行。2021 年 6 月,美空军采购了 6 架 E⁃11A 用于改装搭载BACN通信载荷,第一架已于2022年9月1日交付,最后一架计划于2026年5月前交付。 然而,人类无人机驾驶员如果想要维持对无人机的飞行和武器系统的有效控制,就需要有持续的安全通信系统,即加密无线电。根据无人机执行任务的不同分为两类通信:一是视距通信,用于从基地飞行距离约 50 英里以内的作战行动,由于没有时间延迟而非常适用于无人机起飞或着陆;二是超视距通信,用于从基地飞行距离超过 50 英里以上的作战行动,需要与卫星连接通信。无人机的控制通信存在两类潜在风险:一是被敌方中断或干扰的潜在风险;二是对手使用网络攻击(使用无线电频率)入侵无人机并控制其执行其他任务的潜在风险。当无人机的控制信号受到对手干扰时,虽然能够通过编程使其利用 GPS 导航执行任务,但如果对手对 GPS 信号进行干扰,那么无人机可能就无法导航返回主基地或到达预定地点。 2 美无人机系统被期望赋予的任务 2. 1 战略轰炸 美空军设计的下一代轰炸机可以有选择地配备机组人员,以使其可以进入戒备森严的敌方防区远程执行常规打击任务。其中可选载人 B⁃21 “突袭者”隐身远程攻击轰炸机,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两种模式,是美空军开发的下一代核常兼备轰炸机,采用无人驾驶模式虽然有的很多优点,但在执行核打击任务时必须采用有人驾驶模式。与目前已有的打击无人机只能打击小型、单点目标相比,B⁃21 “突袭者”隐身远程攻击轰炸机因其洲际航程和大载荷,能够提供全球范围打击的能力。但是可选载人飞机需要配置机组人员驾驶舱及其生命支持系统,因此而增加的重量和空间使得包括 B⁃21“突袭者”隐身远程攻击轰炸机在内的可选载人飞机不得不失去了无人机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2. 2 空对空作战 美军最早使用无人机的理念是寻求利用无人机与对手战斗机交战并摧毁对手战斗机,随后美各军种为实践这一理念开发了一系列使用无人机与对手战斗机进行空对空作战项目。比如,美海军开发的 “舰载监视与打击无人机系统”项目就是寻求利用小型无人机(如同战斗机大小)打击敌方目标实施轻型打击的能力。美国波音公司近期开发的“忠诚僚机”项目的目的也是在无人机功能集中加入空对空作战功能。美空军的“天空博格人(Skyborg)” 和“空中力量组队系统”项目寻求使无人机与常规战斗机组队并协同作战,无人机在该系统中要么是由载人飞机指挥员指挥作战,要么是自主实施保护载人飞机的作战行动。还有一种更加自主的无人机空战模式,即自主作战无人战斗机在载人战斗机或轰炸机攻击敌方目标前先清理空域,这种空战模式要求自主作战无人战斗机的战斗传感器和管理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敌方目标指定,而且还要能区分友方飞机和敌方飞机。 2. 3 BMC2 目前的BMC2平台主要有E⁃3“望楼”预警机和E⁃8“联合星” 预警机两类载人飞机平台,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飞机上配备的传感器和机载军事技术人员,将搜集的信息转换成控制信息,来指挥友军部 队和飞机。然后通过转换后的控制信息指挥友军部 队与飞机。大多数替换E⁃3“望楼”预警机的支持者认为,在无人机上配置同样的传感器套件,而在另一架飞机或地面上的无人机操控员可以近实时接收同样的传感器输入信号,这样能够降低复杂战场环境对机组人员的潜在威胁。而且无人机还有以下两个 方面的优势:一是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明显更高,不仅可以扩大传感器的覆盖面积,也可以提高生存能力;二是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明显更长,在同样的覆盖区域内所需飞机数量更少,可以显著提升任务执行效率。 2. 4 压制和摧毁敌方防空力量 由于空战最开始要面临的是对手的全方位防空网络系统,所以使用攻击机执行空战任务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压制或摧毁敌防空网络,这也是空战中最为危险的一步。而使用无人机系统执行压制或摧毁敌防空系统任务的最大缺点是无人机的消耗可能会比较大,但是同时也相应的具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优势。利用数量庞大的可消耗型无人机,即小型化、低价值无人机系统,攻击对手的防空网络,可以迫使对手不得不使用比较多的常规武器对付这些消耗型无人机,最终达到压制或摧毁敌方防空系统的目的,而且这种方式还会把许多己方攻击机引向要攻击的敌方目标,并能迷惑敌方防御者的反应。当前绝大部分国家的防空网络普遍是面向防御载人战斗机而构建的,当采用无人机系统实施压制或摧毁敌防空网络系统任务时可能会给对手造成许多新的问题,这是因为无人机系统能够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作战,如在速度或方向上的快速变化、或高重力载荷机动,而这些非常规方式在载人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2. 5 战场搜救/ 伤病员后送 在战场上搜救被击落人员并进行空中伤病员后送,需要执行搜救任务的人员在高威胁环境中高强度、长时间工作。无人机因具备较长续航能力和较 小的体积,使其非常适合在不被发现或是不需要救 援人员的环境下执行战场搜救/ 伤病员后送任务。而且可以在战场上将无人机部署在比载人飞机更靠前的区域,这样能在较大程度上缩短搜救和后送伤病员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同时也会增大无人机消耗的风险。美军现在主要使用载人旋翼飞机或载人直 升机来执行战场搜救和伤病员后送任务,今后将会使用旋翼无人机,如美陆军的DP⁃14HAWK 双旋翼无人机和美海军陆战队的K⁃MAX无人机,来执行战场搜救和伤病员后送任务。无人机在伤病员后送任务中,可以由地面上的部队将伤员安置到无人机上,虽然这能缩短将伤病员运送到后方治疗设施的时间,但是可能会因缺乏随行医务/ 护理人员而耽误飞行期间需要采取的救援措施。 2. 6 空中加油 使用无人机平台为其他飞机进行空中加油,尤其是在离己方空军基地较远的复杂战场环境下,能够有效降低复杂战场环境对载人加油机的威胁。2021 年 6 月 4 日,美海军和波音公司联合开发的 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首次完成与载人战斗机F / A⁃18F“超级大黄蜂”之间的空中加油任务。2021 年 9 月 15 日,美海军又完成了 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首次为F⁃35C“闪电Ⅱ”联合攻击战斗机空中加油的测试,图 5 所示为2021 年 6 月 4 日 MQ⁃25 “黄貂鱼”舰载无人机首次完成空中加油。目前,美海军正在采购 MQ⁃25“黄貂鱼” 舰载无人机用于执行空中加油行动,并预计于 2025 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此外,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测试 RQ⁃4 “全球鹰”无人机是否可用于作为长航时空中加油 平台,但美军方至今还没有就 RQ⁃4“全球鹰” 无人机是否用于执行空中加油任务出台正式规定。 2. 7 EW 无人机也能用作执行电子战任务的平台,主要是通过在无人机上装载可以干扰对手电子设备的无线电频率干扰设备来实施EW任务。其中消耗型无人机更适合用作执行EW任务,这是因为无线电频率干扰设备只有在充足的能量下才能够有效干扰对手电子设备。当一架EW无人机开始干扰对手的无线电频率时,该EW无人机自身的电磁特征就会明显增加,所以与不发射高功率无线电频率的飞机相比,EW无人机则会更容易被对手的雷达或传感器发现,而对手为了排除电磁干扰的影响就必然会首先选择摧毁EW无人机,这样EW无人机就可以为载人飞机攻击敌方目标创造诸多有利条件,从而就可以大大减轻对手对己方载人飞机构成的风险。虽然美军目前还没有在 EW任务中使用无人机,但是已经为无人机执行EW任务开发了巡航导弹(类似于一次性使用的无人机),如美空军开发的“小型空射诱饵弹(MALD)”和“小型空射诱饵弹-干扰机 (MALD⁃J)”,图6所示为美空军ADM⁃160A 小型空射诱饵弹(MALD)。空射巡航导弹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模仿较大的飞机的雷达信号实施诱骗,使其看起来对敌方雷达或其他传感器更具有威胁性,从而达到干扰对手综合防空系统的目的。 3 未来美军计划开发的无人机系统概念 3. 1 飞机体系 体系是指“系统的集合,每个系统都能独立运行,各系统间能相互操作,以实现额外所需的功能。”这些系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飞机上,包括载人飞机、可选载人飞机和无人飞机。美国防部开发的下一代制空权(NGAD)项目,就是计划通过形成体系的“技术组合”来实现制空权。美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表示,NGAD“将包括一个载人平台,与一种更便宜、自主、无人驾驶的作战飞机协作,采用分布式、可定制的传感器、武器和其他任务装备组合。”这种方法将允许指挥官针对每个任务组合飞机,以降低风险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任务成功的可能性。体系的方法还可用于螺旋式软件开发,NGAD的软件和硬件可以不断升级或替换。 3. 2 基于任务支持的载人-无人编队 载人-无人编队(MUMT)将载人飞机与无人飞机配对, 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 势。无人机在 MUMT 任务中通常被称为“忠诚僚机”,担负支持载人飞机的角色。美空军的“ Skyborg”项目旨在开发能够自主收集数据和执行其他任务(比如目标识别 和电子战)的无人机,以提高态势感知能力和载人飞机的杀伤力,来支持MUMT任务。Skyborg无人机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允许各种传感器、通信 及其他技术的模块化集成,是一种成本低、扩展性好、可重复使用的平台,具有“最小后勤消耗”,能在战斗中快速部署,可与其他无人机平台配对。美空军还试验将 Valkyrie“女武神”无人机作为小型无人机的发射平台,可以为载人飞机提供多种任务支持,用于执行ISR、反无人机、态势感知、电子战、通信中继等,装备后有可能产生动力学效应。Valkyrie“女武神”无人机是一种可隐形、低成本的无人机,可携带多达4枚250磅级的GBU⁃39B小直径空对地制导武器。目前,Valkyrie“女武神” 无人机已经作为F⁃22“猛禽”战斗机和F⁃35“闪电Ⅱ”战斗机的通信网关进行了测试。图 7 所示为 Valkyrie“女武神”无人机正在部署 ALTIUS⁃600 小型无人机。 3. 3 基于AI支持的自主空战 美军目前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用于空对空作战演习的自主空战。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的 “空战演进”项目试图建立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一名人类飞行员可以指挥多架无人机,可以实现作战分工。在这种分工中,将空中机动、空中交战战术等较低层次的功能交由自主系统来实施,将制定整体交战方案、目标选择和排序、确定最佳打击武器、 精准评估打击效果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功能交由人类来完成。2020 年 8 月,美国防部的“阿尔法狗斗试验”项目测试了能够实现自主空战的AI算法。首 先,从各参赛团队提交的模拟F⁃16“战隼”战斗机空对空作战算法中优中选优;然后,利用一名驾驶F⁃16模拟器的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对顶尖算法进行了对抗测试。结果该算法赢得了全部5场模拟混战,这是因为它能够做出“人类飞行员无法超越”或 因风险而不愿进行的“激进而精确的机动”。据报道,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划于 2022—2023 财年在商用无人机上测试自主空战算法,然后在 2023 财年和 2024 财年过渡到战斗无人机上对自主空战算法进行测试。 3. 4 蜂群 蜂群是指一组无人机自主协调完成任务的合作行为,通常由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实现 。蜂群包括从可以压制对手防御系统的大规模低成本无人机编队,到可以执行电子攻击或 ISR 任务的更小的、可定制编队。与单独部署的无人机相比,蜂群拥有很多优势:一是具有更易分散作战力量的能力,使对手打击和压制蜂群变得更加困难,从而给防御者造成不利的成本交换率;二是使用大量低成本无人机替代传统武器系统,可以有效节约成本;三是蜂群允 一名操作员同时控制多个无人机,这可以减少人员需求和成本;四是蜂群在单个平台损耗时仍可以保留战斗力,不会因为失去单个高价值平台而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 目前,美军正在开发多个蜂群项目。美海军研究办公室的“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 项 目旨在开发便携式管射“郊狼”无人机的蜂群技术, “郊狼”无人机是一种部署在一系列地面、空中和海基平台上,可携带电子战系统或爆破弹头等不同有效载荷的无人机。最近现场试验表明,该项目可以实现40s内成功发射33架“郊狼”无人机并以“协同 式蜂群”方式飞行。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进攻性蜂群支持战术”项目旨在开发支持军人在复杂城市环境中作战的蜂群技术。2021年12月的现场试验表明,该项目可以使多达250 架无人机和/ 或无人地面系统组成蜂群。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小精灵”无人机群项目中,“小精灵”无人机可以由C⁃130 “大力神”运输机或其他机载平台发射并在飞行中回收,还能在24h内整修并重新发射。“小精灵”无人机设计的预期使用寿命约为20次,且具有更低的任 务和维护成本,可以为消耗性系统提供显著的成本优势,图8所示为Gremlin“小精灵”无人机群。 3. 5 致命自主武器系统 致命自主武器系统(LAWS)在国际上没有一致的定义,美国防部对于LAWS的定义为:既能独立识别目标,又能在不需人工控制的情况下使用机载武器交战并摧毁目标。LAWS也被称为“人在循环外”或 “完全自主”。该指令将致命自主武器系统与“人在 循环内”的人工监督的自主武器系统进行了对比,人工监督的自主武器系统中通过操作人员来监控和停止武器对目标的攻击,而致命自主武器系统则通过计算机算法和传感器组件来划分敌方目标、做出交战决定以及引导武器攻击目标。虽然致命自主武器系统还没有得到广泛开发,但已经可以在传统系统无法作战的通信降级或拒绝的环境中实现军事作战行动。 4 无人机系统发展需要关注的潜在问题 4. 1 伦理问题 约有30个国家和165个非政府组织呼吁对致命自主武器实施先发制人的禁令,因为使用致命自主武器缺乏问责机制,而且无法遵守武装冲突法的要求。所有的自动化系统都有可能会遭受来自黑客攻击、敌方入侵操控、与环境的非预期交互、简单的机械故障或软件错误的风险,其中在致命自主武器系统中的风险会更大。因为致命自主武器系统一旦遭受这些风险,操控系统的人可能会无法终止任务,将导致自相残杀、平民伤亡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致命自主武器与蜂群技术结合可能会产生更具威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会对步兵部队或平民造成更大规模的伤亡 。致命自主武器与生物识别数据库配对,使系统能够针对特定个人或特定人群进行攻击,可以作为针对特定种族群体的种族灭绝武器。致命自主武器同样还可用于改善化学、生物、放射性或核制剂的扩散机制。 4. 2 成本问题 无人机的净成本取决于开发成本、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因素。由于无人机需要利用相对不成熟的技术,所以一些无人机的开发成本会比较高,但无人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可能比类似的载人平台的成本要低。无人机比载人飞机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更高,但每架飞机的飞行小时成本可能更低,即无人机可能因每小时运营成本更低而飞行得更多。比如MQ⁃9“死神”无人机的补偿率,即租用一架飞机的每小时成本,为每小时 652 美元,而 A⁃10C“雷电 Ⅱ”攻击机的补偿率则高达每小时 8 130 美元。用于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的小型无人飞机可以通过配备比载人飞机更便宜、性能更差的传感器来降低成本,这种安排可能导致无人机的性能低于载人飞 机,但是较低的成本可以使无人机增加提供信息的传感器数量,从而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且响应更灵敏 的战斗空间图像。美空军认为成本较低的无人机可有助于缓解载人飞机和无人机库存短缺的问题。 4. 3 人员问题 与类似的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可能需要相同或更多的军事人员。例如,MQ⁃9“死神”无人机目前需要 49 名任务指挥人员和 59 名前沿部署人员来发射、回收和维护 4 架飞机,也即 4 架 MQ⁃9“死神”无人机总共需要 108 名包括飞行员、武器系统控制员和导航员等的军事人员,平均一架 MQ⁃9“死神” 无人机需要 27 名军事人员。其中,维护这 4 架无人机需要空军人员 61 名,占总人员需求的 56%。而更为复杂的 RQ⁃170“哨兵”无人机则需要更多的军事人员。未来无人机所需的军事人员总数可能还会增加,而且操作这些无人机所需的技能也将不同。例 如,目前大多数无人机都是非隐形的涡轮螺旋桨飞机,而未来无人机将是具有隐身功能和涡轮喷气推进的无人机,要求在维护时需要在维持发动机的同时还要确保隐身涂层处于完好的状态。随着载人-无人编队的实现,未来无人机可能需要更多的情报和指挥控制人员来处理更多的数据和管理诸多无人资产。 4. 4 扩散问题 据报道,2021年有超过 95 个国家拥有军用无人机,而 2010 年仅有 60 个国家。近年来,英国、法国、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在无人机技术方面日益提 高,且在军事行动中表现突出。例如,伊朗在 2019 年 9 月展示了使用无人机发动复杂袭击的能力,土耳其开发的拜卡“旗手”TB2无人机在 2020 年被用 于军事行动。美国防部认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 下,无人机更易发生坠毁事故,所以需要在力量结构中装备更多无人机。而且由于无人机在对手控制区内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潜在灾难,而这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对手获得先进无人机技术的风险。 5 结 语 载人飞机设计受限的不是材料或结构,而是人类飞行员的活动空间和安全问题。而无人机的优点就在于其不用设置机组人员所需的驾驶舱、生命支持系统等载人飞机所必需的系统,这降低了无人机的重量,可以使无人机飞行的高度更高,速度更快,时间更长,承受的重力也比人类所能承受的重力更大。无人机在美军事行动中可担负的任务日益拓展,并且随着与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美军将赋予无人机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但无人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带来了伦理、 成本、人员、扩散等一系列潜在风险,需要亟需加以解决,以进一步推动无人机在军事行动中的应用。从美军使用无人机的实践可以看出,无人机在军事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化战争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加强研究和探索 无人机的创新性运用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
|
||||||||
0%(0) | ||||||||
全部评论 | ||||||||
暂无评论 | ||||||||
| ||||||||
48小时新闻: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