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复盘美国的战略失误
wforum.com  2025-02-21 17:25  江宁知府

在美俄绕过欧洲和乌克兰直接举行谈判之后,Trump与泽连斯基陷入隔空互怼的模式。

泽连斯基称Trump“像洗钱一样洗白俄罗斯”,还称他“陷入来自俄罗斯的虚假信息泡沫”中——这种讲法对一国领导人来说是非常不客气的,相当于指责其认知低能。

Trump也彻底撕下先前“中立斡旋者”的面具,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大段激烈抨击泽连斯基的话:

图片

译文:

试想一下,一位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泽连斯基,竟然说服了美利坚合众国花费3500亿美元参与一场注定无法获胜、根本不需要开始的战争,而且没有美国和“Trump”的支持,他永远无法解决这场战争。

美国花费的钱比欧洲多了2000亿美元,且欧洲的钱是有保障的,美国则什么都得不到。

为什么昏昏欲睡的乔·拜登不要求(欧洲)平衡立场?这场战争对欧洲来说远比对我们更重要,我们有一片辽阔美丽的海洋作为隔离。

泽连斯基称我们给他的部分资金“失踪了”,他拒绝举行进行选举,在乌克兰民调中支持率极低,他唯一擅长的就是把拜登玩弄于股掌之间。

作为一个没有经过选举的XXX,泽连斯基最好赶快行动,否则乌克兰国将不国。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成功地与俄罗斯谈判结束战争,所有人都承认,只有“Trump”才能做到这一点。

拜登从未尝试过,欧洲未能带来和平,而泽连斯基可能想继续坐“奶牛列车”(笔者注:欧美语境下的一种贬义表述,指长期依赖他人援助,不劳而获)。

我热爱乌克兰,但泽连斯基做得糟糕透了,他的国家已经支离破碎,数百万无辜的生命丧失——这一切还在继续……

至此,Trump的俄乌谈判计划已几乎明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总体上支持有利于俄罗斯的和平方案,以俄方基本诉求(而非乌克兰诉求)为草稿来进行下一阶段谈判,希望改善美俄关系;

2、拒绝美国为乌克兰提供北约等级的高水平安全保障,也不会向乌克兰派兵,但不反对欧洲国家向乌派驻维和部队;

3、认为欧洲在俄乌战争中赚了美国的便宜,想借机刺激“砍军费不砍福利”的欧洲国家加大国防开支,减轻美国在北约内部的防务负担;

4、支持乌克兰尽快举行大选,与泽连斯基的私人矛盾接近于撕破脸。

图片

美俄在沙特举行会谈。坊间传闻俄方要价高得吓人,比如要求乌克兰退出乌东四州领土。两国第一阶段磋商并未达成实质性共识,唯一的共识是恢复各层级沟通渠道,继续谈下去。

图片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握手。

图片

美俄和谈氛围整体上比较轻松。

曾几何时,通过设局乌克兰引诱俄罗斯下场被战略界视为拜登任内的“明星局”和“大手笔”。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随着俄方调低战争目标(从全面进攻到局部进攻和巩固现有占领区)、战线日益陷入僵局,西方内部在援乌问题上的矛盾迅速爆发。

尤其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将援乌问题牵扯进了2024大选,使它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变得非黑即白。

向前追溯起来,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拜登处理乌克兰危机时犯下了几点很严重的战略失误,下面试着复盘一下。

图片

俄乌开战之初的一则新闻。

1、乌克兰这个“局”美国已经准备了很久,其对乌政府的渗透工作持续了二十多年——从扶持代理人到直接派遣代理人。

像波罗申科政府(泽连斯基前任)的财政部长雅雷斯科,他根本就是个美籍人士,接受任命前几个小时才取得乌克兰公民身份。

再比如美国一手扶植上台的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他在国内混不下去后逃亡到乌克兰,竟然于2015年捞到了敖德萨州州长职位(后表示放弃格鲁吉亚公民权),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简而言之,乌克兰是摆在华府和克里姆林宫桌面上的一张明牌,无非是何时打、如何打的问题。

2、拜登挑起乌克兰危机是有预谋的(《一种预测战争的方法》)。

Trump第一任期里,西方在乌克兰“入约”问题上一直态度暧昧,不置可否,可随着2021年拜登上台,基辅看到了希望。

2021年下半年,特别是阿富汗撤军搞得拜登政府灰头土脸之后,美国加强了同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双方于2021 年11 月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明确表示“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权利”。

在许以基辅空头支票、鼓励其对抗俄罗斯的同时,拜登又突然后撤了立场。

面对普京大兵压境频繁军演的紧张形势,2022年1月,拜登说出“轻微侵略”的滑稽言论,暗示“小侵略会有小制裁”,并高调宣布美军不会进入乌克兰。

这些表态无疑是在刺激普京蠢蠢欲动的帝国雄心。

图片

泽连斯基与布林肯,2021年5月

图片

泽连斯基与拜登会晤,2021年9月

3、那拜登的心思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一名亲历过冷战的老牌政客,他最熟悉的剧本当然是“阿富汗模式”——1979至1989年间,美国利用阿富汗作为泥潭战场极大消耗了苏联的资源,同时巩固延伸了对苏统一战线。

2022年2月14日,也就是战争爆发前十天,美国决定将驻乌克兰大使馆从基辅迁至靠近波兰边境的利沃夫,然后命令使馆所有人员撤离。

战争爆发之初,美欧的“应急计划”是让泽连斯基逃离基辅,前往利沃夫或邻国波兰组建流亡政府;布林肯甚至声称,若泽连斯基身亡,也有相应(应对)计划。

按照华盛顿的预案,北约将支持乌克兰以乌西地区为基地与俄罗斯打一场漫长的游击战,用泽连斯基政府的名义组织乌克兰人不断消耗俄军。

这种模式低烈度、持久时间长、对己方消耗少,可以“以空间换取时间”,是真正的小火慢炖。

4、可计划不如变化快,战局的发展很快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

先前被普遍看轻的泽连斯基坚定留守在基辅,拒绝逃跑,通过每日打卡直播的方式鼓舞士气。

籍籍无名的扎卢日内总司令以3个旅顶住俄军11个旅的进攻,采用小股部队分散袭击的方式重创了基辅城外俄军的“一字长蛇阵”。

受此鼓励,西方政客开始疯狂打卡基辅,争相与泽连斯基合影,西方媒体则对俄乌战事做“一边倒”的报道——他们疯狂唱衰俄罗斯,鼓吹乌军“强大到不可思议”。

渐渐地,一种“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彻底击败俄罗斯”的预期反映到了欧美民众的主观意愿中。

如何彻底击败俄罗斯呢?最重要的指标当然是收复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全部被占领土。

就这样,战局完全偏离了拜登一开始“泥潭式游击战”的规划,俄乌两军开始坦克对坦克,火炮对火炮,导弹对导弹。

双方展开了以阵地战为基础的城镇攻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赫穆特战役。

此时许多西方观察家已经意识到不应该支持乌克兰跟俄罗斯打阵地战,而应专注于游击战,然而“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政治正确情绪早被调动起来了,欧美和泽连斯基均骑虎难下。

图片

巴赫穆特战役共打了224天,西方媒体称之为“二十一世纪的凡尔登绞肉机”,普里戈任和瓦格纳雇佣军凭借该战一举成名。

简单做下总结。

经常有人拿苏联1979年至1989年在阿富汗的处境来跟当下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处境相比较,可如果仔细剖析,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最根本的不同——俄乌战争战线固定,以拼阵地战人员物资消耗为主。

很奇怪,在这场以弱敌强的战争中,承受更大战场压力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乌克兰。

俄罗斯2022年9至11月曾连续丢掉占领区领土,2024年8月还丢掉了本土库尔斯克州一小块领土,但这些并未影响俄方的战略决策,反倒是每当乌军反攻失利或丢掉领土时,泽连斯基身上的压力陡增。

这种畸形舆论环境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政客和媒体2022年无限制吹捧乌克兰所造成的。

另一方面,阵地战带来的装备弹药消耗远远高于游击战。

我们都知道,西方援乌是要编列预算并提交国会审批的,每年大概1000亿至1500亿美元,其中军事援助占一半左右,其余为财政援助。

假如用这些钱去购买“高大上”的F-16、M1A1坦克、豹二坦克、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很容易就花光了,但如果去买普通枪支弹药、自杀式无人机和单兵导弹,可以配许多,用之不竭。

在阵地战阶段,两军比拼工事、火力和战斗人员数量,乌克兰的“全域游击”失去了战略纵深,被迫转入与俄军炮火优势和航空炸弹的正面对抗。

换句话说,阵地战其实不适合做“帝国坟场”,它弱化了西方的信息优势,更有利于傻大黑粗的俄式风格,而且加速了西方社会对于援乌的疲惫感——花费大量援助却没有见到成效。

某种意义上讲,是拜登政府2022年拔高的政治目标害了乌克兰,也部分损害了美国的战略利益。

拜登复制了阿富汗模式的“形”,却没能复制其“神”,最终使乌克兰危机沦为一栋地缘政治烂尾楼。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乌克兰错过的良机?
只需马斯克一声令下,俄军就能杀进基辅?
俄军已攻入乌境内?第810旅的信息最为关键
俄军TOS-2被击毁 顶部防护网没起作用
让中国出兵乌克兰维和 比欧洲军队靠谱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最大单! 50亿美元出口巴基斯坦八艘潜艇
台飞行员试图驾机降落山东舰,被判9年
兰德连发3报告: 解放军4大致命缺陷没法打仗
现场高清照:直9F泰山压顶式拦截
004型核航母 或与003、076型二号舰同时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