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俄乌冲突下的豪赌?俄坚称苏-75明年首飞
wforum.com  2025-11-22 15:26  鼎盛沙龙

俄罗斯宣称,苏-75“将死”战斗机原型机或将于明年初开展飞行测试。这款单发战斗机于四年前面世,主要面向出口市场,目前研发工作仍在推进。同时,该机型的进一步衍生设计计划,包括无人驾驶版本,也在持续推进。

图片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UAC)于2021年迪拜航展正式推出苏-75战斗机,又称“轻型战术飞机”(LTA,俄语缩写为LTS),并在展会现场展示了全尺寸模型。同年晚些时候,该集团宣布实际飞行原型机的研制工作已启动。

图片苏霍伊首席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周二在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单独采访时,就苏-75的预计试飞时间表示:“我认为将在2026年初。原型机已进入生产阶段,正在进行最终调试,且已有明确的时间表。因此,愿上帝保佑,试飞很快就会实现。”

俄罗斯UAC在2025迪拜航展上公布的苏-75规格参数显示,该机型(至少当前设计版本)最大起飞重量约为26000千克,可通过机翼下多个挂点及机身内3个弹舱,携带最多7400千克的空空和/或空地弹药。该集团称,其发动机推力等级为14500至16500千克力,最高飞行速度介于1.8马赫至2马赫之间。从尺寸上看,2021年展示的设计版本机长约17.4米,翼展约11.9米。

尽管苏-75被命名为“轻型战术飞机”,但实际上更偏向中型机设计。作为对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单发F-35A战斗机机长约15.5米,翼展约10.7米,官方公布的最大起飞重量31750千克;俄罗斯双发重型战斗机苏-57机长约20.1米,翼展约14.0米,最大起飞重量为约34000千克。

根据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展示的模型和渲染图,苏-75的设计自2021年以来已有所改进:机翼后缘扩大,襟副翼延伸至机尾两侧;机翼根部向机头方向延伸;翼尖、机头及机尾部分外形调整;座舱盖前后边缘采用锯齿状设计。

图片苏-75最引人注目的视觉特征之一——机头下方环绕式棱角进气道——也出现了变化。2021年展示的模型进气道中部设有分隔板,而后续渲染图和模型中该分隔板已取消,进气道底部也变得更平坦。该机型仍采用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设计,这项技术由洛克希德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首创,后成为F-35战斗机的核心设计特征之一,目前已被多个国家的有人机和无人机采用,尤其是中国研发的机型。

图片总体而言,与苏-57类似,苏-75的设计确实具备一定的低可探测性特征,但主要侧重于降低前半球雷达反射截面积,而非全方位隐身。俄罗斯UAC声称,凭借其传感器套件(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及其他特性,“将死”战斗机可在“防空系统防护区域”和“复杂干扰环境”中有效执行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自苏-75首次亮相以来,俄罗斯UAC就计划以单座轻型战术飞机为基础,打造一个完整的机型家族。多年来,该公司已展示了双座有人驾驶版本及上述无人驾驶衍生型的模型。

图片图片该无人驾驶模型的显著特征是机身下方搭载了电光瞄准系统(EOTS),其窗口式外壳设计与美国F-35、中国歼-20等全球多款机型类似。机身下方还设有另一套电光和/或红外传感器系统,具备固定前向视场;机头顶部则配备了一个传感器孔径。后两套系统疑似属于分布式孔径系统(DAS),可能具备更强大的红外搜索与跟踪能力。先进作战无人机尤其需要在机身周围部署多种传感器,以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能力(尤其是针对具备独立自主作战能力的机型),同时助力探测和跟踪空中及地面目标。

图片图片图片尽管如此,“将死”项目的诸多细节(尤其是有人机和无人机衍生型号的后续计划)目前看来仍高度依赖愿景支撑。

俄方官员称,一款合格战斗机的研发需要约10至15年时间。作为参考,苏-57预生产型原型机于2010年首飞,时隔约十年才正式启动量产。这意味着,俄罗斯UAC至少要到下一个十年才能让苏-75基础型号达到成熟水平,更不用说大规模量产。

关于苏-75的预计首飞,需指出的是,迄今为止尚无任何图像或确凿证据表明真实原型机已进入建造阶段或开展初步测试——这与俄罗斯以往其他先进航空器(如S-70“猎人-B”无人驾驶作战飞机)研发过程中频繁曝光进展图片和细节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乌克兰战争的持续压力让人不禁质疑俄罗斯是否真的愿意为新项目投入必要资源。很多观察着担忧,经过多年西方制裁,俄罗斯当前作战飞机(无论有人还是无人驾驶)整体生产能力仍存在切实疑问。无论如何,俄乌冲突给俄国防工业带来了额外压力,需要优先满足俄军的需求。苏-57战斗机向俄罗斯空军的交付进度明显滞后,2022至2024年间仅交付约18架,而俄军的正式订单为76架,全面交付时间尚不明确。

今年早些时候,白俄罗斯宣布,正考虑就苏-75的后续研发开展联合合作,这至少有助于分担“将死”项目的成本。

自2021年以来,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一直大力推广苏-75,将其定位为更先进且成本更低的战斗机选项,尤其面向中东、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中小规模空军。此后数年,有报道称印度、阿联酋、伊朗、阿尔及利亚、越南等多个国家对此表示兴趣,但截至目前尚未有确认订单。

图片国际战斗机市场的竞争预计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在该领域的全球拓展势头尤为显著,其歼-35隐形战斗机的出口型号或衍生版本也有望即将推出。而苏-75尚未完成首飞,还面临另一项挑战:任何购买俄罗斯武器系统的国家都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等国的次级制裁风险。

总而言之,苏-75原型机何时能够首飞,“将死”项目的宏大愿景(包括无人驾驶衍生型)能否实现、何时实现,仍有待观察。

0%(0)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相关新闻:
画面曝光!乌士兵肩射拦截俄“口径”巡航导弹
乌军无人攻击艇潜入第聂伯河,炸毁俄弹药库
从红军城到库皮扬斯克 普京的牛皮又没兑现
美国计划 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 俄重返G7
红军城,俄乌如何把 “两轮武器” 用到极致
“乌克兰战争”
48小时新闻:
中国歼-36再次亮相,三阶段动力全开
许多网友质疑中国 伪造太空站实验照片
解放军是纸老虎 真正能打的舰船只有120艘
图说:美国唯一公开展示的末日武器
同样是超级航母,福建和福特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