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无人机集群作战技术是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中涉及的颠覆性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2016年4月30日,美国空军发布《2016~2036小型无人航空器系统发展计划》,分析了美空军小型无人机当前和未来的作战环境,制订了小型无人机的发展规划,目前美空军正在根据规划加快推进小型无人机的研制、生产、部署与运用。 
发展动因。一是成本因素。美空军目前面临着预算紧缩和人力资源减少限制,小型无人机将帮助美空军节省大量资金,不再担心2000 万美元的“收割者”无人机或20亿美元的B-2 轰炸机被敌人击落。二是风险规避。小型无人机可以在狭窄、难以到达的地方操作,例如林地、峡谷等复杂环境,能够完成一些传统手动操作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搜索、搜寻和监测。小型无人机可在不对飞行员造成威胁的情况下,破坏甚至摧毁敌方指挥与控制设施、雷达站、地空导弹发射架等防空目标。三是实战考虑。兰德公司报告提出,如果将来两岸军事冲突,美军使用无人机集群作战可以有效威慑制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而避免自身消耗。该报告建议台湾采取“豪猪战略””, 在登陆前、中、后三个阶段使用大量尺寸更小、更易隐蔽的武器,借助不同无人系统开展作战活动。 作战运用。小型无人机具有广泛的作战运用方式。一是“蜂群”作战。由几十、上百、甚至上千架具有不同功能的小型或微型无人机组成,根据作战任务分工不同进行编组,形成自主协同的攻击蜂群,实现飞行控制、态势感知、目标分配及智能决策,依靠整体战斗力,对敌打击效果显著。如2020年9月,纳卡冲突,阿塞拜疆使用无人机 “蜂群”摧毁亚美尼亚S-300防空系统、BM-30远程火箭炮等高技术装备,承担了75%以上的攻击任务。二是协同作战。小型无人机在某一预定区域内飞行并提供交互式指挥与控制功能,对目标实施侦察和协同打击。打击协调与侦察任务置于预先界定的地理区域,提供互动的指挥控制功能,协调空中阻断、探测和攻击目标、把附带毁伤降低到最低,并可提供即时的战斗毁伤评估。三是“忠诚僚机”。僚机小型无人机作为远程传感器、射手或者诱饵,提升了长机的灵活性和生存能力。僚机小型无人机为长机提供威胁探测和规避,并提供实时精确目标选择、低附带毁伤影响以及实时录像、传感器信息输入方面的致命打击支援,提升整个打击链的效率。

加速推进。一是地狱景观。2023年8月以来,美军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地狱景观”计划,使用数以千计的无人机、无人艇和潜航器组成海上无人编队以应对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该计划的实施会加速空海作战的无人化发展趋势。二是复制器计划。 “复制器”计划旨在应对印太地区日益严峻的军事形势,致力于在各作战领域广泛部署数千个“可消耗自主”系统。2024年9月,美国前国防部长奥斯汀宣布了“复制器-2”计划,旨在在全球范围内的美国军事基地寻找能够有效应对小型无人机的系统。三是CCA项目。该计划旨在快速部署大量自主无人驾驶飞机(正式名称为 CCA),与第六代有人驾驶战斗机协同作战,作为美国空军更广泛的 “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设想采用系统方法,利用下一代战斗机、武器、传感器、网络和作战管理系统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空中优势。2025年3月,美空军为首批2架CCA命名,标志着美空军有人-无人编组协同智能空战力量发展转入快速工程转化阶段。 
分析认为,美小型无人机正在聚焦数字工程、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赋能,强调“低成本、快研发、全系列”发展,高效满足未来多种任务需求,将持续塑造新型战场优势,凸显了美军用无人机“以小制胜”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