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 | 热点 | 图片 | 时事 | 军情 | 国际 | 评论 |
| 兵器 | 史海 | 体育 | 户外 | 论坛 | 博客 | 文学 |
|
|
| 世界论坛网 > 国际军事 > 正文 | ||||||||
| 美国稀土供应链破局 战略博弈全面升级 | ||||||||
| wforum.com 2025-10-29 21:52 世界军事网 | ||||||||
成立仅两年的美国初创企业Vulcan Elements近期动作频频——这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稀土磁体制造商,在过去八个月内悄然拿下美国国防部九份合同,总金额超1000万美元,覆盖陆、海、空等所有军种。这一系列订单背后,折射出五角大楼在关键技术供应链上的迫切诉求:在全球94%稀土磁体由中国供应且中方已于今年4月切断磁体出口的背景下,美国正加速构建本土生产体系,而Vulcan成为这场“供应链突围战”的先锋。 Vulcan的创始人是前美国海军军官约翰·马斯林,公司于3月31日正式启用制造工厂,目前已进入首批合同交付倒计时。据马斯林向《防务新闻》透露,公司供应的磁体将应用于地面车辆、造船、弹药、无人机、卫星等多个国防优先项目,合作模式既包括与国防部直接对接,也涵盖与军工主承包商及分包商的协同。“稀土磁体是经济的隐形基石,”马斯林强调,“从电机、传感器到执行器、发电机,每一套先进军事系统都离不开它,没有磁体,终端装备就成了无米之炊。”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其成为美军装备体系中与半导体、电池并列的战略级关键组件。 就在拿下军方订单的同时,Vulcan本月初宣布完成6500万美元A轮融资,由Altimeter Capital领投,One Investment Management参投。这笔资金将成为公司扩产的“助推器”——目前其位于达勒姆的试点工厂年产量为10吨,已成功生产出多种经美国能源部验证的磁体牌号;未来几年内,公司计划将年产能提升至数百吨,到本十年末进一步扩至数千吨。“A轮融资让我们能以国家需求的速度和力度实现规模化,”马斯林在融资声明中表示,“若能严谨执行规划,我们将在美本土重建21世纪最关键的供应链之一。”
Vulcan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链路去中国化”。马斯林明确表示,公司从股权、设备、软件到原材料,每一个环节都与中国完全脱钩,能够满足美军对磁体“溯源证明”的严格要求。这一优势恰好契合美国最新的国防规则——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不仅要求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磁体制造战略报告,更强制规定美国国防系统中的磁体必须提供来源证明,实质上全面禁止中国输入。而Vulcan的生产工艺经美国能源部艾姆斯实验室验证,原材料完全采用美国及盟友国家的供应,完美适配这一政策导向。 尽管当前10吨的年产量“如沧海一粟”,但马斯林认为,能实现任何规模的稳定生产本身就是突破。“稀土磁体制造绝非按个按钮那么简单,”他坦言,“这是复杂的先进制造领域,涉及金相学、晶体结构、金属粉末等多学科技术,要做好难度极高——无论产量是1吨还是1000吨,核心是先掌握‘能造’的能力。”目前,公司正凭借融资扩编工程师与技术团队,为下一阶段的工业化量产储备人才,而与各军种及大型军工企业的资质认证项目也在同步推进。 这场供应链自主化运动的紧迫性远超国防领域。稀土磁体同样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机器人、电动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的核心部件,未来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对美国而言,Vulcan的崛起不仅关乎军工安全,更意味着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几份小额军方合同起步,这家初创企业正试图成长为美国稀土磁体供应链的“压舱石”,而它的每一步进展,都在重塑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格局,为美国在关键材料领域的“战略自主”写下新的注脚。 |
||||||||
|
|
||||||||
| 0%(0) | ||||||||
| 全部评论 | ||||||||
| 暂无评论 | ||||||||
| ||||||||
| 48小时新闻: | |
| 广告:webads@creaders.net | ||||||||
| 电话:604-438-6008,604-438-6080 | ||||||||
| 投稿:webeditor@creaders.net | ||||||||
|
| ||||||||